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54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冷却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冷却风扇总成,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冷却风扇总成固定连接于第二换热器,冷却风扇总成的上下两侧设有上安装结构和下安装结构;冷却模块安装结构还包括左侧纵梁、右侧纵梁、前端框架和上安装横梁,冷却模块设置于左侧纵梁与右侧纵梁之间,冷却风扇总成的上安装结构与上安装横梁固定连接,冷却风扇总成的下安装结构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冷却模块倾斜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综合考虑纯电动车辆造型、风阻、储物空间的基础上,优化冷却模块的安装方式和连接方式,使得纯电动车辆能够在不增加安装支架的提高安装的可靠性。高安装的可靠性。高安装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燃油车越来越多的采用塑料前端模块代替前端钣金框架,冷却模块与钣金冷却模块框架大多是通过钣金支架固定,随着塑料前端框架的应用,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之间的安装方式的优化也势在必行。
[0003]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续航里程,纯电动车型对于整车重量要求更高,且由于冷却对象的变化,冷却模块的组成及安装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需要针对纯电动车型专门开发新的冷却模块,并针对冷却模块的布置需要结合机舱空间及零部件做全新的设计。
[0004]且随着电动化发展,纯电动车型较燃油车机舱内缺少了发动机,在取消了发动机后,对于汽车前罩的高度限制减弱,对于造型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大,且基于对整车电耗的考虑,也希望整车前罩尽可能的低趴,减小整车的风阻系数,最大程度降低纯电动车的电耗,且基于对用户需求的考虑,各大车企均在现有布置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储物空间,以最大限度去满足用户对于储物空间的需求,基于纯电动车型机舱内的布置情况,在没有发动机的情况下,纯电动车都会考虑在机舱内设置一个储物空间,以增强用户的体验;综合造型、风阻、储物空间的影响,纯电动车型冷却模块在布置空间、布置方式及安装方式上较传统燃油车或者混动车型更为苛刻,且由于纯电动车型前机舱零部件及布置要求的差异,传统燃油车机舱内零部件的布置位置及安装方式基本无参考性,冷却模块的布置和安装方式需结合前端框架的设计、机舱储物空间布置需求以及系统功能需求全新开发及设计。
[0005]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810499017.4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车辆用前端模块内的描述,冷却模块采用竖直安装摆放的安装方式,且前端框架采用金属结构,此种摆放和布置方式,在纯电动车型上会侵占行李箱布置空间且前端框架采用金属,不利于降低重量;同时这种布置方式在重力方向上高度较大,不利于车辆的低风阻设计。申请号为CN201410349352.8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一种车用冷却模块及其安装连接结构的描述,冷却模块带安装销,安装胶垫于车身支架固定,此种设计方式,需要将安装胶垫先单独与车身装配,在将冷却模块与整车装配,此种设计方式增加了总装工艺的步骤,且此种设计下安装托架只能采用金属材质,保证安装支架的强度,如安装支架采用塑料材质,会存在断裂的风险。申请号为CN201821529792.1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汽车冷却模块和前端模块的安装结构的描述,换热器之间依旧采用螺栓连接,未采用无螺钉化设计,不利用轻量化,冷却模块采用竖直摆放布置,在纯电动车型上会侵占行李箱空间。申请号为CN201721373070.7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的描述,中冷器与车身支架单独固定,冷却模块的下安装点与车架固定,上安装点与上车身固定;非承载式汽车,上车身与车架之间存在相对晃动,此种固定方式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冷却模块会存在扭振,安装点容易
产生破损,此种方式对冷却模块的安装点的强度设计要求较高,且中冷器位于散热器正前方,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中冷器后的气体会对散热器存在加热的情况,此种安装结构及模块方案完全不适合用于纯电动车型。
[0006]结合目前针对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及其安装结构的公开文献,以及市场上已经上市的车型,其中,部分文献和上市车型冷却模块的布置安装方式与现有燃油车类似,冷却模块采用竖直摆放,列如ES6等车型;但是采用竖直摆放车型,安装方式与燃油车类似,通过车身支架与整车固定,部分车型还在散热器设置辅助支架的方式,用于减少冷却模块在整车运行上的俯仰震动,这种连接方式存在安装方式复杂,对产品精度要求高,支架或拉杆占用较多整车空间等问题,因此,在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及安装结构的设计时,还需要对的支架轻量化设计,连接方式设计等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在综合考虑纯电动车辆造型、风阻、储物空间的基础上,优化冷却模块的安装方式和连接方式,使得纯电动车辆能够在不增加安装支架的提高安装的可靠性。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冷却风扇总成,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风扇总成固定连接于第二换热器远离第一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冷却风扇总成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安装结构和下安装结构。本技术方案的冷却模块依次排布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冷却风扇总成,并在冷却风扇总成的上下两侧设置上安装结构和下安装结构,如此的设置,便于将本冷却模块进行倾斜安装,在安装时,可以将其上下两侧分别安装到车辆的上安装横梁和前端框架上,实现冷却模块的倾斜安装,从而避让机舱内的上部空间,将上部的空间让予行李箱,从而增大车辆的储物空间;并且本技术方案采用对冷却模块的上下固定连接,有效的限制了冷却模块在整车前后和上下方向的俯仰运动,总体安装固定更简单可靠。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冷却风扇总成卡扣连接。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采用卡扣方式进行连接,第二换热器与冷却风扇总成采用卡扣方式进行连接,不再使用传统的螺钉设计,不用担心使用过程中螺钉脱落,这样的安装方式也使得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冷却风扇总成之间连接稳定,也方便三者之间的连接安装和拆卸。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第二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槽和第一安装卡脚,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第一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卡槽和第二安装卡脚,所述第一安装卡脚卡设在第二安装卡槽内,所述第二安装卡脚卡设在第二安装卡槽内;所述冷却风扇总成靠近第二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卡槽,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冷却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卡脚,所述第三安装卡脚卡设在第三安装卡槽内。在本技术方案中,分别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冷却风扇总成上设置安装卡槽和安装卡脚,这样的设置方便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冷却风扇总成之间的连接与拆卸,卡脚与卡槽的卡扣连接方式使得连接更加的可靠;并且在第一换热器靠近第二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槽和第一安装卡脚,第二换热器靠近第一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卡槽和第二安装卡脚,
第一安装卡脚卡设在第二安装卡槽内,第二安装卡脚卡设在第二安装卡槽内,即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互相设置卡槽和卡脚,交叉卡扣连接,进一步的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包括上述的车辆冷却模块,以及左侧纵梁、右侧纵梁、前端框架和上安装横梁,所述冷却模块设置于左侧纵梁与右侧纵梁之间,所述冷却风扇总成的上安装结构与上安装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风扇总成的下安装结构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模块倾斜设置。本技术方案将冷却模板采用倾斜设置的布置方式,由此可以避让机舱内的上部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冷却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风扇总成固定连接于第二换热器远离第一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冷却风扇总成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安装结构和下安装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冷却风扇总成卡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第二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槽和第一安装卡脚,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第一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卡槽和第二安装卡脚,所述第一安装卡脚卡设在第二安装卡槽内,所述第二安装卡脚卡设在第二安装卡槽内;所述冷却风扇总成靠近第二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卡槽,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冷却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卡脚,所述第三安装卡脚卡设在第三安装卡槽内。4.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冷却模块,以及左侧纵梁、右侧纵梁、前端框架和上安装横梁,所述冷却模块设置于左侧纵梁与右侧纵梁之间,所述冷却风扇总成的上安装结构与上安装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风扇总成的下安装结构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模块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纵梁与右侧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撞横梁,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冷却模板靠近防撞横梁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纯电动车辆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结构包括右下安装脚和左下安装脚,所述右下安装脚和左下安装脚的结构相同;所述右下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苑栾爱东杨帆旷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