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27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涉及电网检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输出端、壳体、接线端、电压卡钳和开口式CT卡钳,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输出端和接线端,输出端与外部电信息采集系统连接,能够实现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采集的信息对外部电信息采集系统输送,所述接线端上可拆卸连接有接线件。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通过护壳的内壁等间距固定有横筋和弧筋,横筋和弧筋交叉状分布,能够实现壳体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横筋和弧筋对护壳传递,随后护壳将热量对散热片传递,能够实现护壳上的热量快速会发在空气中,实现护壳内部的元器件快速散热。实现护壳内部的元器件快速散热。实现护壳内部的元器件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电网检测
,具体为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

技术介绍

[0002]低压台区线路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线路线损治理终端,目前市面上的线路线损治理终端有很多,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现有的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在使用时,治理终端本体不具有较好的防护结构,治理终端本体在使用时,容易受到自身产生的热量损坏,容易对治理终端本身的使用寿命降低,不便于治理终端本身对低压台区线路的线损情况检测,降低了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检测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包括输出端、壳体、接线端、电压卡钳和开口式CT卡钳,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输出端和接线端,输出端与外部电信息采集系统连接,能够实现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采集的信息对外部电信息采集系统输送,所述接线端上可拆卸连接有接线件,所述接线件的外接端固定有电压卡钳和开口式CT卡钳,电压卡钳和开口式CT卡钳与外部线路卡接,能够实现该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对外部线路检测,所述壳体包括横筋、弧筋、散热片和护壳,所述横筋和弧筋等间距固定在护壳的内壁,横筋和弧筋在使用时,能够提高护壳的抗撞击程度,同时能够实现护壳上的热量分布均匀,实现护壳上的热量快速散发,所述散热片等间距固定在护壳的外壁,散热片在使用时,能够扩大护壳的散热面积,实现护壳上的热量快速散发,所述接线件包括螺栓管、阻水棉圈和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螺栓管贯穿,所述连接线和螺栓管的连接部位嵌入有阻水棉圈,阻水棉圈在使用时,能够避免外部水汽贯穿螺栓管和连接线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线件分布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接线件连接有电压卡钳,其中另一组所述接线件连接有开口式CT卡钳,接线端通过电压卡钳和开口式CT卡钳与外部线路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筋和弧筋呈交叉状分布,所述横筋和弧筋垂直交叉,能够实现壳体内部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横筋和弧筋分布在护壳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呈片状结构,所述散热片与护壳垂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栓管与接线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
线的接线头贯穿螺栓管与接线端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水棉圈呈管状结构,所述阻水棉圈的内壁与连接线粘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通过护壳的内壁等间距固定有横筋和弧筋,横筋和弧筋交叉状分布,能够实现壳体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横筋和弧筋对护壳传递,随后护壳将热量对散热片传递,能够实现护壳上的热量快速会发在空气中,实现护壳内部的元器件快速散热。
[0013]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在使用时,阻水棉圈能够避免外部水汽贯穿连接线和螺栓管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护壳的内部,避免外部水汽对连接线与接线端的连接部位损坏,能够实现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稳定使用,同时电压卡钳和开口式CT卡钳直接卡接在线路上,能够避免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在使用时出现停电和断线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阻水棉圈与连接线和螺栓管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中:1、输出端;2、壳体;21、横筋;22、弧筋;23、散热片;24、护壳;3、接线端;4、电压卡钳;5、开口式CT卡钳;6、接线件;61、螺栓管;62、阻水棉圈;63、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包括输出端1、壳体2、接线端3、电压卡钳4和开口式CT卡钳5,壳体2上固定连接有输出端1和接线端3,接线端3上可拆卸连接有接线件6,接线件6的外接端固定有电压卡钳4和开口式CT卡钳5,接线件6分布有两组,其中一组接线件6连接有电压卡钳4,其中另一组接线件6连接有开口式CT卡钳5;
[0021]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外部螺栓贯穿壳体2与外部设备连接,随后使用者将输出端1与外部电信息采集系统连接,能够实现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采集的信息对外部电信息采集系统输送,当接线端3通过接线件6和电压卡钳4、开口式CT卡钳5与外部线路连接时,能够实现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稳定的对外部线路上的线损情况检测,最后外部线路上的检测结果通过输出端1对外部电信息采集系统输送。
[0022]请参阅图1

2所示,壳体2包括横筋21、弧筋22、散热片23和护壳24,横筋21和弧筋22等间距固定在护壳24的内壁,横筋21和弧筋22呈交叉状分布,横筋21和弧筋22垂直交叉,散热片23等间距固定在护壳24的外壁,散热片23呈片状结构,散热片23与护壳24垂直;
[0023]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上的壳体2在使用时,壳体2内部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横筋21和弧筋22对护壳24输送,能够实现护壳24上均匀受热,随后护壳24上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片23快速散发在空气中,能够避免壳体2内部的电器元件受到高温损坏,同时散热片23和横筋21、弧筋22能够提高壳体2的抗撞击程度,避免壳体2内部的电器元件出现损坏现象。
[0024]请参阅图1、3所示,接线件6包括螺栓管61、阻水棉圈62和连接线63,螺栓管61与接线端3螺纹连接,连接线63的接线头贯穿螺栓管61与接线端3连接,连接线63与螺栓管61贯穿,连接线63和螺栓管61的连接部位嵌入有阻水棉圈62,阻水棉圈62呈管状结构,阻水棉圈62的内壁与连接线63粘附;
[0025]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中的接线件6在使用时,阻水棉圈62能够避免外部空气中的水汽进入到螺栓管61与连接线63之间的间隙中,避免水汽对接线端3造成损坏,能够保证该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对外接线路稳定检测。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包括输出端(1)、壳体(2)、接线端(3)、电压卡钳(4)和开口式CT卡钳(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固定连接有输出端(1)和接线端(3),所述接线端(3)上可拆卸连接有接线件(6),所述接线件(6)的外接端固定有电压卡钳(4)和开口式CT卡钳(5);所述壳体(2)包括横筋(21)、弧筋(22)、散热片(23)和护壳(24),所述横筋(21)和弧筋(22)等间距固定在护壳(24)的内壁,所述散热片(23)等间距固定在护壳(24)的外壁;所述接线件(6)包括螺栓管(61)、阻水棉圈(62)和连接线(63),所述连接线(63)与螺栓管(61)贯穿,所述连接线(63)和螺栓管(61)的连接部位嵌入有阻水棉圈(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带电安装的低压台区线路线损治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件(6)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强赵士勇李欣李涵刘夏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欣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