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59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涉及沉淀池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沉淀池主体,沉淀池主体的内部中间固定有固定隔板,固定隔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滤液清渣组件,沉淀池主体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滤液清渣组件,在需要清理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沉淀物时,使用者可通过推动推杆,让刮板推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中的沉淀物靠近固定隔板的方向,之后沉淀物会堆积于承载板上,最后使用者可拉动遮蔽套向上,从而通过伸缩杆带动活动套自固定隔板外表面抬起,进而将承载板上的沉淀物清除,使得沉淀物清出更加彻底。使得沉淀物清出更加彻底。使得沉淀物清出更加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池领域,具体为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垃圾填埋场等,大量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给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针对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有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种处理工艺等,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
[0003]根据专利号为CN202121646005.3的中国专利公开用于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通过推泥件将第一沉淀池内的沉淀物向靠近挖泥件的一侧推移,之后挖泥件再将沉淀物从第一沉淀池内挖出,有助于防止沉淀池本体底部的沉淀物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进行清理,但是由于挖泥件呈圆柱状,使得经过推泥件推动的沉淀物移动不够全面,使得通过挖泥件清理后依旧会存在大量沉淀物未清出,使得依旧需要手动清出,同时其滤网长期露于外界,易凝结污垢,使得在过滤时因堵塞而导致过滤效率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以解决沉淀物清理方式不够全面和滤网表面凝结污垢使得过滤效率缓慢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内部中间固定有固定隔板,所述固定隔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滤液清渣组件,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侧上方贯穿有进水管,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水管,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两侧下方均贯穿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有刮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刮板远离推杆的一端朝固定隔板的方向设置,所述刮板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内壁相贴合。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随着推杆推动可让刮板推动沉淀物靠近固定隔板的方向。
[0008]进一步地,所述滤液清渣组件包括有套接于固定隔板外表面的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活动套的顶部两侧均通过伸缩杆连接有遮蔽套,所述遮蔽套的内部贯穿有与滤网固定隔板顶部连接的滤网。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滤网过滤时,使用者可拉动遮蔽套向上,从而让滤网露出,以便后续过滤,而在过滤完毕后,使用者可再次推动遮蔽套向下将滤网遮蔽,对其保护,使得滤网更加安全,同时在需要清理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沉淀物时,使用者可通过推动推杆,让刮板推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中的沉淀物靠近固定隔板的方向,之后沉淀物会堆积于承载板上,最后使用者可拉动遮蔽套向上,从而通过伸缩杆带动活动套自固定隔板外表面抬起,进而将承载板上的沉淀物清除,使得沉淀物清出更加彻底。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套与固定隔板滑动连接,所述遮蔽套与滤网相贴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让活动套沿着固定隔板滑动,遮蔽套沿着滤网滑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顶部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内部下方高度相持平,所述承载板位于刮板的一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通过刮板可推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部下方的移动至承载板上。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滤液清渣组件,在需要滤网过滤时,使用者可拉动遮蔽套向上,从而让滤网露出,以便后续过滤,而在过滤完毕后,使用者可再次推动遮蔽套向下将滤网遮蔽,对其保护,使得滤网更加安全,避免了滤网表面凝结污垢使得过滤效率缓慢的情况,同时在需要清理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沉淀物时,使用者可通过推动推杆,让刮板推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中的沉淀物靠近固定隔板的方向,之后沉淀物会堆积于承载板上,最后使用者可拉动遮蔽套向上,从而通过伸缩杆带动活动套自固定隔板外表面抬起,进而将承载板上的沉淀物清除,使得沉淀物清出更加彻底,避免了沉淀物清理方式不够全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沉淀池的未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沉淀池的已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滤液清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沉淀池主体;2、进水管;3、出水管;4、第一沉淀池;5、第二沉淀池;6、推杆;7、刮板;8、固定隔板;9、滤液清渣组件;901、活动套;902、承载板;903、伸缩杆;904、遮蔽套;90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齐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3]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如图1

4所示,包括沉淀池主体1,沉淀池主体1的内部中间固定有固定隔板8,固定隔板8的外表面设置有滤液清渣组件9,滤液清渣组件9包括有套接于固定隔板8外表面的活动套901,活动套90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承载板902,活动套901的顶部两侧均通过伸缩杆903连接有遮蔽套904,遮蔽套904的内部贯穿有与滤网固定隔板8顶部连接的滤网905,沉淀池主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第一沉淀池4的一侧上方贯穿有进水管2,第二沉淀池5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水管3,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的两侧下方均贯穿有推杆6,推杆6的一端固定有刮板7,刮板7远离推杆6的一端朝固定隔板8的方向设置,刮板7与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的内壁相贴合,使得随着推杆6推动可让刮板7推动沉淀物靠近固定隔板8的方向。
[0024]参阅图1、图2和图4,滤液清渣组件9包括有套接于固定隔板8外表面的活动套901,活动套901与固定隔板8滑动连接,以便让活动套901沿着固定隔板8滑动,活动套90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承载板902,承载板902的顶部与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的内部下方高度相持平,承载板902位于刮板7的一侧,使得通过刮板7可推动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内部下方的移动至承载板902上,活动套901的顶部两侧均通过伸缩杆903连接有遮蔽套904,遮蔽套904的内部贯穿有与滤网固定隔板8顶部连接的滤网905,遮蔽套904与滤网905相贴合,遮蔽套904沿着滤网905滑动,在需要滤网905过滤时,使用者可拉动遮蔽套904向上,从而让滤网905露出,以便后续过滤,而在过滤完毕后,使用者可再次推动遮蔽套904向下将滤网905遮蔽,对其保护,使得滤网905更加安全,同时在需要清理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内的沉淀物时,使用者可通过推动推杆6,让刮板7推动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中的沉淀物靠近固定隔板8的方向,之后沉淀物会堆积于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1)的内部中间固定有固定隔板(8),所述固定隔板(8)的外表面设置有滤液清渣组件(9),所述沉淀池主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所述第一沉淀池(4)的一侧上方贯穿有进水管(2),所述第二沉淀池(5)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水管(3),所述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的两侧下方均贯穿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一端固定有刮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氮水治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7)远离推杆(6)的一端朝固定隔板(8)的方向设置,所述刮板(7)与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的内壁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金凤谢水石朱靓车刘生潘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赣州市水文局江西省赣州市水资源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