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公头,其包括公头本体、及设置于公头本体内部的容置部,连通容置部设置有电源线对接部和端子设置部,电源线对接部垂直于端子设置部;端子设置部包括定位公插座,于定位公插座内设有两组第一公头端子和三组第二公头端子,第一公头端子、第二公头端子和定位公插座之间形成母座定位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限定容置部、电源线对接部和端子设置部的设置位置,提高电源线与端子的插置方向规范化,并且具体限定电源线对接部垂直于端子设置部,便于连接器公头插拔和把持,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其中,开创性地于有限空间内设置有两组第一公头端子和三组第二公头端子,减小连接器公头的体积,减少空间占有率,提高连接器公头的适用性。公头的适用性。公头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公头
[0001]本技术涉及插头连接器公头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公头。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常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等电流传输应用中,其中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座,以作为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的对接器件,从而使电流流通。目前,市面上的公头大多采用直头结构,即电源线的延伸方向与端子的插拔方向相同,此种结构需要较大的空间供电子设备与电源线放置,导致用户使用不便;其次,现有的公头通常仅含有两组端子,无法适用于同时承载大电流和小电流通过,存在较大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公头。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连接器公头,其包括公头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公头本体内部的容置部,连通所述容置部设置有电源线对接部和端子设置部,所述电源线对接部垂直于所述端子设置部;
[0006]所述端子设置部包括由所述公头本体延伸而出设置的定位公插座,于所述定位公插座内设有两组第一公头端子和三组第二公头端子,所述第一公头端子、第二公头端子和所述定位公插座之间形成母座定位腔。
[0007]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所述第一公头端子和第二公头端子交错设置。
[0008]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贯穿所述公头本体设置有第一端子穿置孔和第二端子穿置孔,所述第一公头端子相适配地穿插于所述第一端子穿置孔并延伸设置于所述定位公插座中,所述第二公头端子相适配地穿插于所述第二端子穿置孔并延伸设置于所述定位公插座中。
[0009]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于所述容置部中设置有PCB板,所述第一公头端子和第二公头端子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
[0010]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贯穿所述公头本体设置有电源线穿置孔;
[0011]所述电源线对接部包括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源连接线相适配地穿置于所述电源线穿置孔中,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
[0012]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所述第一公头端子平行于所述第二公头端子,所述第一公头端子、第二公头端子均垂直于所述电源连接线。
[0013]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所述定位公插座为梯形状公插座。
[0014]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所述定位公插座的长度自靠近所述第一公头端子至第二公头端子渐大。
[0015]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所述定位公插座的四角均设置有适配弧角。
[0016]上述的连接器公头,其中所述公头本体的外侧延伸设置有把持凸起。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合理限定所述容置部、电源线对接部和端
子设置部的设置位置,提高电源线与端子的插置方向规范化,并且具体限定所述电源线对接部垂直于所述端子设置部,便于所述连接器公头插拔和把持,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其中,开创性地于有限空间内设置有两组第一公头端子和三组第二公头端子,减小所述连接器公头的体积,减少空间占有率,提高所述连接器公头的适用性,同时通过所述母座定位腔,提高所述连接器公头与母座之间的对接适配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技术进行限制。
[0021]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公头,其包括公头本体1、及设置于所述公头本体1内部的容置部,连通所述容置部设置有电源线对接部和端子设置部,所述电源线对接部垂直于所述端子设置部;
[0022]所述端子设置部包括由所述公头本体1延伸而出设置的定位公插座31,于所述定位公插座31内设有两组第一公头端子32和三组第二公头端子33,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第二公头端子33和所述定位公插座31之间形成母座定位腔34;其中,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第二公头端子33选择性对接相应适配的母座端子,以实现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
[0023]具体地,合理限定所述容置部、电源线对接部和端子设置部的设置位置,提高电源线与端子的插置方向规范化,并且具体限定所述电源线对接部垂直于所述端子设置部,便于所述连接器公头插拔和把持,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其中,开创性地于有限空间内设置有两组第一公头端子32和三组第二公头端子33,减小所述连接器公头的体积,减少空间占有率,提高所述连接器公头的适用性,同时通过所述母座定位腔34,提高所述连接器公头与母座之间的对接适配性和可靠性。
[0024]较佳地,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和第二公头端子33交错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为大端子,所述第二公头端子33为小端子,通过大端子和小端子这种复式结构可分别承载大电流和小电流通过,合理配置公头端子资源。
[0025]进一步地,其中贯穿所述公头本体1设置有第一端子穿置孔和第二端子穿置孔,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相适配地穿插于所述第一端子穿置孔并延伸设置于所述定位公插座31中,所述第二公头端子33相适配地穿插于所述第二端子穿置孔并延伸设置于所述定位公插座31中;保证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和第二公头端子33分别在所述第一端子穿置孔和第二端子穿置孔内的垂直度,增强所述连接器公头的机械强度。
[0026]较佳地,于所述容置部中设置有PCB板,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和第二公头端子33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提高所述PCB板和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第二公头端子33的电气连接可靠性。
[0027]较佳地,贯穿所述公头本体1设置有电源线穿置孔;
[0028]所述电源线对接部包括电源连接线2,所述电源连接线2相适配地穿置于所述电源
线穿置孔中,所述电源连接线2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提高所述PCB板和所述电源连接线2的电气连接可靠性。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平行于所述第二公头端子33,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第二公头端子33均垂直于所述电源连接线2;保证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和第二公头端子33分别在所述第一端子穿置孔和第二端子穿置孔内的垂直度,增强公头端子的机械强度,适用于承受较大的插拔力,保证端子插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所述连接器公头具备可靠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
[003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公插座31为梯形状公插座,所述定位公插座31的长度自靠近所述第一公头端子32至第二公头端子33渐大,提高所述定位公插座31的插拔定向性和便捷性。
[003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公插座31的四角均设置有适配弧角,便于提高所述连接器公头与母座之间的对接适配性和可靠性。
[0032]进一步地,所述公头本体1的外侧延伸设置有把持凸起11,提高用户的插拔便捷性和体验感。
[0033]本技术设计合理巧妙,合理限定所述容置部、电源线对接部和端子设置部的设置位置,提高电源线与端子的插置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公头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公头本体内部的容置部,连通所述容置部设置有电源线对接部和端子设置部,所述电源线对接部垂直于所述端子设置部;所述端子设置部包括由所述公头本体延伸而出设置的定位公插座,于所述定位公插座内设有两组第一公头端子和三组第二公头端子,所述第一公头端子、第二公头端子和所述定位公插座之间形成母座定位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头端子和第二公头端子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公头本体设置有第一端子穿置孔和第二端子穿置孔,所述第一公头端子相适配地穿插于所述第一端子穿置孔并延伸设置于所述定位公插座中,所述第二公头端子相适配地穿插于所述第二端子穿置孔并延伸设置于所述定位公插座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容置部中设置有PCB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荣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领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