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涉及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变压器箱体,变压器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油箱,散热油箱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油泵和第二输油泵,变压器箱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线圈固定杆,线圈固定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挡油板将变压器箱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腔体,分隔板将这些腔体分隔开并形成上腔和下腔,挡油板和分隔板的设置,使得散热油在变压器箱体的内部是流动的,散热油能将线圈的热量带走,大大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大大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大大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
[0001]本技术涉及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具体为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
技术介绍
[0002]配电变压器为工矿企业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将10(6)kV或35kV网络电压降至用户使用的230/400V 母线电压。此类产品适用于交流50(60)Hz,三相最大额定容量2500kVA(单相最大额定容量833kVA,一般不推荐使用单相变压器),可在户内(外)使用,容量在315kVA 及以下时可安装在杆上,环境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
‑
25℃,最高日平均温度30℃,最高年平均温度20℃,相对湿度不超过90%(环境温度25℃),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若与上述使用条件不符时,应按GB6450
‑
86的有关规定,作适当的定额调整,按照绝缘和冷却条件来分,可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为了加强绝缘和冷却条件,变压器的铁芯和绕组都一起浸入灌满了变压器油的油箱中。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路灯,矿山照明时,也用干式变压器;
[0003]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0004]首先,传统结构的线圈油道为纵向油道结构,在远离油道的区域,存在油流不畅和死油区的现象,线圈无法均匀散热;
[0005]其次,现有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实用性不是很高,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散热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包括变压器箱体,变压器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油箱,散热油箱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油泵和第二输油泵,变压器箱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线圈固定杆,线圈固定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线圈固定杆的上表面套设有上线圈,线圈固定杆的下表面套设有下线圈,两个线圈固定杆之间设有挡油板,且多个挡油板呈等距分布,线圈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侧壁与挡油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挡油板的内部设有引流口,且引流口位于分隔板的下方,挡油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固定架位于安装槽的内部;
[0008]挡油板将变压器箱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腔体,分隔板将这些腔体分隔开并形成上腔和下腔,第二输油泵工作,第二抽油管抽油将散热油箱内部的散热油通过第二输送管输送入变压器箱体的内部,散热油先流入变压器箱体内部一侧的下腔内,为下线圈散热,当一侧的下腔被填满时,散热油会通过挡油板上的引流口进入到下一个下腔内,直到变压器箱体内部另一侧的下腔被填满后,由于另一侧分隔板的侧壁与变压器箱体的内壁间隙配合,
散热油会进入到变压器箱体的上腔内,为上线圈散热,当一侧的上腔填满后,散热油会进入到下一个上腔,直到多个上腔被填满后,第一输油泵工作,散热油被第一抽油管抽离,第一输送管将散热油输送回散热油箱内,从而达到循环的效果,挡油板和分隔板的设置,使得散热油在变压器箱体的内部是流动的,散热油能将线圈的热量带走。
[0009]优选地,第一输油泵的一端固定插接有第一输送管,且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延伸入散热油箱的内部,第一输油泵远离第一输送管的端面固定插接有第一抽油管,且第一抽油管的另一端延伸入变压器箱体的内部,第二输油泵的一端固定插接有第二抽油管,且第二抽油管的另一端延伸入散热油箱的内部,第二输油泵远离第二抽油管的端面固定插接有第二输送管,且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延伸入变压器箱体的内部。
[0010]优选地,挡油板的前端和后端均与变压器箱体的内壁过盈配合,分隔板的前端和后端均与变压器箱体的内壁过盈配合,分隔板靠近散热油箱的侧壁与变压器箱体的内壁紧密贴合,分隔板远离散热油箱的侧壁与变压器箱体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二输送管贯穿分隔板。
[0011]优选地,线圈固定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变压器箱体内部的下方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在多个线圈固定杆与线圈固定杆之间设置挡油板,线圈固定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分隔板,挡油板将变压器箱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腔体,分隔板将这些腔体分隔开并形成上腔和下腔,第二输油泵将油通过第二输送管输送入变压器箱体的内部,散热油先流入变压器箱体内部一侧的下腔内,当一侧的下腔被填满时,散热油会通过挡油板上的引流口进入到下一个下腔内,直到变压器箱体内部另一侧的下腔被填满后,由于另一侧分隔板的侧壁与变压器箱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散热油会进入到变压器箱体的上腔内,当一侧的上腔填满后,散热油会进入到下一个上腔,直到多个上腔被填满后,散热油被第一抽油管抽离,挡油板和分隔板的设置,使得散热油在变压器箱体的内部是流动的,散热油能将线圈的热量带走,大大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
[0014]2、将线圈采用上下两半段线圈单独绕制后再并联结构,这样上线圈和下线圈并联根数可以减半,可以大大减小多根导线并绕的环流损耗,同时分接区采用纠结绕制技术,可以大幅减小分接区漏磁分布,减小线圈横向涡流损耗,从而整体减小线圈的杂散损耗,达到了降低变压器能耗的目的,大大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线圈固定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线圈固定杆的外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变压器箱体;2、散热油箱;3、第一输油泵;4、第一输送管;5、第一抽油管;6、第二输油泵;7、第二抽油管;8、第二输送管;9、线圈固定杆;10、固定架;11、支撑架;12、支撑板;13、上线圈;14、挡油板;15、分隔板;16、引流口;17、安装槽;18、下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
4所示,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包括变压器箱体1,变压器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油箱2,散热油箱2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油泵3和第二输油泵6,变压器箱体1的内部设有多个线圈固定杆9,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包括变压器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箱体(1)的侧壁设有散热油箱(2),所述散热油箱(2)的上部设有第一输油泵(3)和第二输油泵(6),所述第一输油泵(3)和第二输油泵(6)和变压器箱体(1)连接;所述变压器箱体(1)的内部设有线圈固定杆(9),所述线圈固定杆(9)的上部设有固定架(10),两个所述线圈固定杆(9)之间设有挡油板(14),分隔板(15)与挡油板(14)连接,将所述线圈固定杆(9)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线圈固定杆(9)设有上线圈(13)和下线圈(18);所述挡油板(14)的内部设有引流口(16),且引流口(16)位于分隔板(15)的下方,所述挡油板(14)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7),且固定架(10)位于安装槽(17)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14)的前端和后端均与变压器箱体(1)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分隔板(15)的前端和后端均与变压器箱体(1)的内壁过盈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用线圈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泵(3)的一端设有第一输送管(4),且第一输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刘小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全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