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11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属于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猪舍主体,猪舍主体由两面纵墙和两面横墙围成,两面所述横墙的其中一面上设有门,猪舍主体内部分上层、下层,上层与下层之间为猪舍地坪;猪舍地坪中间区域为过道,过道两侧为养殖区;养殖区设有漏粪板;下层包括两个集污沟,集污沟底部设有排污口;过道表面为漏板,漏板下方为集水槽,集水槽的横截面为倒梯形,集水槽的底面自靠近门一侧到远离门的一侧呈向下倾斜设置,集水槽远离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与两侧的集污沟连通;集污沟的底面自远离门的一端到靠近门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猪舍能对猪舍清洗废水进行再利用且方便粪污排出的隔离病猪猪舍。行再利用且方便粪污排出的隔离病猪猪舍。行再利用且方便粪污排出的隔离病猪猪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尤其涉及一种能对猪舍清洗废水进行再利用且方便粪污排出的隔离病猪猪舍。

技术介绍

[0002]猪是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家猪和野猪。猪在养殖时大多采用在猪舍里群养的方式,然而猪在养殖时也会发生生病的情况,病猪在得病后无法与健康的猪在一起生活,并且病猪之间也无法在一起生活,防止交叉感染,为此需要使用隔离装置对病猪进行隔离喂养,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养猪厂并无单独的隔离病猪舍;有的设有隔离病猪猪舍的养猪场也不能将猪粪、残料等很好的排出猪的生活区域,导致病猪生活环境较差、病程延长;其次,猪舍操作人员通过的过道也需经常清扫或冲洗,这些冲洗用水通常直接通过猪的生活区进入集污沟中;此外,集污沟中的废物不易排出猪舍外,有时需要用额外的清水对集污沟进行冲洗以使废物排出猪舍进行集中处理,额外清水的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养猪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对猪舍清洗废水实现再利用且方便集污沟中粪污的排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包括猪舍主体及覆盖于猪舍主体上方的舍顶,所述猪舍主体由两面纵墙和两面横墙围成长方体的腔体,两面所述横墙的其中一面横墙上设有门,所述猪舍主体内部分为供猪生活及操作人员通过的上层、容纳粪便废物的下层,上层与下层之间为猪舍地坪;所述猪舍地坪在猪舍纵墙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为供操作人员行走的过道,所述过道两侧为养殖区;所述养殖区由多个围栏分割为多个子养殖区,每个子养殖区内均设有饮水盘和料槽,所述养殖区在远离过道的一端沿猪舍纵墙方向设有与下层连通的漏粪板;所述下层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侧漏粪板位置对应的集污沟,集污沟在靠近门的一侧底部设有同外部连通的排污口;所述过道表面为漏板,所述漏板下方为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集水槽的底面自靠近门一侧到远离门的一侧呈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远离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与两侧的集污沟连通;所述集污沟的底面自远离门的一端到靠近门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第二阀门。
[0006]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的底面与过道之间还设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将集水槽分成上下两个区域,所述分离板自远离门的一侧到靠近门的一侧呈向下倾斜设置且靠近门的一端与横墙相分离,使得集水槽的上下区域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板为钢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的底面与过道之间还设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将集水槽分成上下两个区域,所述分离板自远离门的一侧到靠近门的一侧呈向下倾斜设置、靠近门一
侧的分离板与横墙相连,且所述分离板在靠近门的一侧为可进行固液分离的分离区、在远离门的一侧为平板状的导污区。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区开设若干孔洞,且孔洞的大小比过道表面的漏缝小。
[0010]进一步的,所述漏粪板为水泥漏缝地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猪舍主体的一面横墙上设置风机、另一面横墙上设有与风机位置对应的水帘;所述猪舍主体的纵墙上的上部还设有观察窗。
[0012]进一步的,所述猪舍主体的两侧纵墙上在靠近横墙上水帘的位置也设有水帘,纵墙上也设有风机。
[0013]本技术的隔离病猪的猪舍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的隔离病猪的猪舍能对猪舍清洗废水进行再利用且方便粪污排出;本技术通过在过道下方设置底面倾斜的集水槽,可将清洗过道所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第一连通管转入集污沟的最高处,然后将集污沟中的粪便废物等很快的冲到排污口附近,不仅使得水资源得到再利用,且使得粪便废物等更易排出。
[0015]本技术通过在集水槽中设置分离板,将清洗过道用过的水统一收集到集水槽底面的最高点,将水流集中到一处,然后统一通过第一连通管冲刷到集污沟的最高点,分离板的设置增大了冲刷力度,使得粪便废物更易被排出,节约冲刷集污沟的额外用水;当分离板分为导污区和分离区时,分离区将过道冲刷下来的一些大颗粒物质进行拦截,并通过第二连通管转运到集污沟中,保证了集水槽的清洁。
[0016]本技术第一连通管的设置使得在关闭状态时集水槽形成一个水分的暂存区,可根据需要开关阀门进行集污沟的冲刷。
[0017]本技术结构简单,建造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大多数的猪场建设使用,经济性高,且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猪舍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猪舍的纵墙方向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分离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猪舍的横墙方向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过道,2

养殖区,21

围栏,3

漏粪板,4

集水槽,5

集污沟,6

第一连通管,61

第一阀门,7

排污口,71

第二阀门,8

分离板,81

导污区,82

分离区,9

第二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如图1

4,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包括猪舍主体及覆盖于猪舍主体上方的舍顶,所述猪舍主体由两面纵墙和两面横墙围成长方体的腔体,两面所述横墙的其中一面横墙上设有门,所述猪舍主体内部分为供猪生活及操作人员通过的上层、容纳粪便废物的下层,上层与下层之间为猪舍地坪;所述猪舍地坪在猪舍纵墙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为供操作人员行走的过道1,所述过道两侧为养殖区2;所述养殖区2由多个围栏21分割为多个子养殖区,每个子养殖区内均设有饮水盘和料槽,所述养殖区2在远离过道1的一端沿猪舍纵墙方向设有与下层连通的漏粪板3;所述下层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侧漏粪板3位置对应的集污沟5,集污沟5在靠近门的一侧底部设有同外部连通的排污口7;所述过道1表面为漏板(指带有漏缝的板面),所述漏板下方为集水槽4,所述集水槽4的横截面为倒梯形(可使得冲刷过道1所用水都能流入集水槽4底部),所述集水槽4的底面自靠近门一侧到远离门的一侧呈向下倾斜设置(使得水更容易流到最低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包括猪舍主体及覆盖于猪舍主体上方的舍顶,所述猪舍主体由两面纵墙和两面横墙围成长方体的腔体,两面所述横墙的其中一面横墙上设有门,所述猪舍主体内部分为供猪生活及操作人员通过的上层、容纳粪便废物的下层,上层与下层之间为猪舍地坪;所述猪舍地坪在猪舍纵墙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为供操作人员行走的过道,所述过道两侧为养殖区;所述养殖区由多个围栏分割为多个子养殖区,每个子养殖区内均设有饮水盘和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区在远离过道的一端沿猪舍纵墙方向设有与下层连通的漏粪板;所述下层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侧漏粪板位置对应的集污沟,集污沟在靠近门的一侧底部设有同外部连通的排污口;所述过道表面为漏板,所述漏板下方为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集水槽的底面自靠近门一侧到远离门的一侧呈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远离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与两侧的集污沟连通;所述集污沟的底面自远离门的一端到靠近门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第二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病猪的猪舍,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底面与过道之间还设有分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成军赵小龙郭克谦李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赤城县大红门科技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