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碳纸负载BiF3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电催化CO2(57)摘要技术

技术编号:354385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纸负载BiF3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氟源分散于DMF中,加入铋源超声分散均匀,转移至高温反应釜,160~180℃溶剂热反应2~4h;所得产物经过滤、洗涤,60℃真空烘干,制得BiF3纳米颗粒;将所制得的BiF3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由去离子水、乙醇和5wt%Nafion 117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于清洗后的碳纸表面,干燥后即得碳纸负载三氟化铋,并将其应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氟掺杂有效控制BiF3颗粒尺寸,均匀活性位点的同时,提高电子传输效率,调控Bi电子结构,从而提高电催化剂还原CO2产甲酸(根)的性能;制备方法易受控制,原料成本低、易得到目标产物,具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CO2产甲酸(根)活性。产甲酸(根)活性。产甲酸(根)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纸负载BiF3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电催化CO2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复合材料
,涉及碳负载电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碳纸负载 BiF3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电催化CO2。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经济社会促使了工业革命时期化石燃料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伴随着能源危机和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比如气候变暖、海水酸化等。从19世纪到21世纪,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1.5倍,二氧化碳的急剧排放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减少CO2排放或转化CO2为高附加值产品,最终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点任务。
[0003]目前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具有装置简单、条件温和以及成本低等优点。然而,CO2是稳定的直线型分子,键能高且不易断裂,还原过程通常在水溶液中伴有析氢反应。动力学缓慢与复杂的多步骤反应过程使得电催化CO2还原的效率、选择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0004]甲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可以直接用作甲酸燃料电池的化学燃料,并且是良好的氢储存材料,是较为理想的目标产物。铋基材料本身具有低成本低毒性的优势,并且对还原CO2产甲酸路径中的反应中间体具有合适的吸附能,采用非金属修饰方式可有效降低析氢效应以及提高电催化性能、改变电子结构、增大活性位点,提高电化学活性面积。有望通过修饰改性,成为优异的产甲酸电催化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碳纸负载BiF3的制备方法。
[0006]技术方案
[0007]一种碳纸负载BiF3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将氟源分散于DMF中,加入铋源超声分散均匀,转移至高温反应釜,160~ 180℃溶剂热反应2~4h,优选160℃溶剂热反应4h,所述氟源、铋源和DMF的摩尔体积比为3~5mmoL:1~1.6mmoL:50~150mL,优选3mol:1mol:50mL;
[0009](2)所得产物经过滤、洗涤,60℃真空烘干,制得BiF3纳米颗粒;
[0010](3)将所制得的BiF3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由去离子水、乙醇和5wt%Nafion 117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于清洗后的碳纸表面,干燥后即得碳纸负载三氟化铋,其中所述BiF3纳米颗粒与去离子水、乙醇和5wt%Nafion 117的质量体积比为10mg:0.7mL:0.25mL: 0.05mL。
[0011]本专利技术较优公开例中,步骤(1)所述氟源为氟化氢铵、氟化铵、氟化钠、氟化钾等,优选氟化氢铵,所述铋源为氯化铋、硝酸铋等,优选硝酸铋。
[0012]本专利技术较优公开例中,步骤(1)所述超声混合的功率为500~600W,超声混合的时间为20~60min。
[0013]本专利技术较优公开例中,步骤(2)所制得的BiF3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00nm。
[0014]本专利技术较优公开例中,步骤(3)所述清洗后的碳纸,是将碳纸依次用丙酮与水超声清洗。
[0015]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了所制得的碳纸负载三氟化铋,应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
[0016]所述电催化二氧化碳应用包括以下步骤:以铂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所制得的负载BiF3的碳纸作为工作电极,碳酸氢钾溶液为电解液,通入二氧化碳使之饱和的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
[0017]所述催化剂的负载量为0.10~0.30mg/cm2,优选0.28mg/cm2。
[0018]所述碳酸氢钾溶液的浓度为0.1~0.5mol/L,优选为0.5mol/L。
[0019]所述二氧化碳的通入流量为10~20sccm,优选为20sccm。
[0020]还原反应的参数包括:温度为25℃,压力1atm;还原电位

0.8~

1.3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线性扫描伏安曲线(Liner sweep voltammetry,LSV)的电压范围为

0.8~

1.3V,扫速为10mV/s。
[0021]本专利技术在合成过程中由于氟源的存在,能够有效控制BiF3颗粒尺寸,得到均匀的活性位点。采用碳纸作负载基底,催化剂颗粒均匀滴负于上面,有效提高电子转移,提高电子传输效率,调控Bi电子结构并优化材料对CO2的吸附与活化,从而提高电催化剂还原CO2产甲酸(根)的性能。所制备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用催化剂在大电流密度下,依然具有高选择性。
[0022]如无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均市售。
[0023]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负载BiF3颗粒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并用于电催化还原CO2产甲酸(根),利用氟掺杂有效控制BiF3颗粒尺寸,均匀活性位点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电子传输效率,调控Bi电子结构,从而提高电催化剂还原CO2产甲酸(根)的性能;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易受控制,使用原料成本低、易得到目标产物,所得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CO2产甲酸(根)活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实施例1所制备BiF3纳米催化剂X射线衍射图谱;
[0026]图2.实施例1所制备BiF3纳米催化剂的SEM图;
[0027]图3.实施例2所制备BiF3纳米催化剂的SEM图;
[0028]图4.实施例2所制备BiF3纳米催化剂的高分辨透射TEM图;
[0029]图5.实施例3所制备BiF3纳米催化剂的高分辨透射TEM图;
[0030]图6.实施例1

3所制备的BiF3纳米催化剂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法拉第效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2]实施例1
[0033]称取0.11g氟化氢铵溶于50ml DMF当中,搅拌并且超声溶液至澄清;取0.97gBi(NO3)3·
5H2O分散在上述溶液中,得到悬浊液;之后超声30分钟。将所得的悬浊液转移至 100mL反应釜内,160℃反应4小时。待室温冷却后,将所得产物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到粉末。
[0034]实施例2
[0035]称取0.11g氟化氢铵溶于50ml DMF当中,搅拌并且超声溶液至澄清;取1.94gBi(NO3)3·
5H2O分散在上述溶液中,得到悬浊液;之后超声30分钟。将所得的悬浊液转移至 100mL反应釜内,170℃反应3小时。待室温冷却后,将所得产物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到粉末。
[0036]图1是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得到的XRD图谱,图中与标准 PDF卡片对比可知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主相为BiF3,无明显杂峰,结晶度好。首先,我们对制备好的卤素修饰Bi纳米片催化剂进行XRD分析以了解其物相组成与结构信息。如图4.1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26.3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纸负载BiF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氟源分散于DMF中,加入铋源超声分散均匀,转移至高温反应釜,160~180℃溶剂热反应2~4h,所述氟源、铋源和DMF的摩尔体积比为3~5mmoL:1~1.6mmoL:50~150mL;(2)所得产物经过滤、洗涤,60℃真空烘干,制得BiF3纳米颗粒;(3)将所制得的BiF3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由去离子水、乙醇和5wt%Nafion 117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于清洗后的碳纸表面,干燥后即得碳纸负载三氟化铋,其中所述BiF3纳米颗粒与去离子水、乙醇和5wt%Nafion 117的质量体积比为10mg:0.7mL:0.25mL:0.05m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纸负载BiF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将氟源分散于DMF中,加入铋源超声分散均匀,转移至高温反应釜,160℃溶剂热反应4h,所述氟源、铋源和DMF的摩尔体积比为3mol:1mol: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富施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