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用于横向稳定的简化的引导设备的管线引导系统和用于此的附装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线引导系统,该管线引导系统包括用于引导供给管线的管线引导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引导该管线引导装置的单独的引导设备。管线引导装置在此将管线从第一衔接部位引导至第二衔接部位,所述管线例如是线缆、软管或者类似物,所述第一衔接部位和所述第二衔接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衔接部位能够沿着移动路径相对于另一衔接部位移动。另一方面,该单独的引导设备用于沿着移动路径的至少一个子路段引导所述管线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情况下,管线引导装置应理解为用于动态地引导供给管线以便为可运动的消耗器供给能量和过程介质的管线引导装置。这种类型的管线引导装置典型地铰接地构造,使得管线引导装置能够翻转或转向,以便形成两个对置的部段——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和将这些部段连接的转向弧。在移动时,将部段连接的转向弧能够在管线引导装置的端部之间或其衔接部位之间移动。转向弧在此围绕转向轴弯曲,其中,该转向轴在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伸展。纵向方向相应于部段的纵向延伸部的方向。部段中的一个部段典型地是静止的,另一部段是能够移动的。
[0003]这种动态的管线引导装置的一种特别广泛应用的类型是本身已知的能量引导链。
[0004]为了尤其是在长移动路径的情况下防止偏离期望的移动路径,根据本类属的系统又能够配备单独的引导设备,用于沿着该移动路径的至少一个子路段引导管线引导装置本身。
[0005]为此,已经公开不同的引导设备,所述引导设备例如实施为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管线引导系统(1),所述管线引导系统包括:
‑
管线引导装置(10)、尤其是能量引导链,用于将供给管线从第一衔接部位(13)引导至第二衔接部位(15),所述供给管线例如是线缆、软管或者类似物,所述衔接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衔接部位能够沿着移动路径(W)相对于另一衔接部位移动,以及
‑
单独的引导设备(20),所述引导设备用于沿着所述移动路径(W)的至少一个子路段引导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其中,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具有纵向方向(L)并且铰接地构造,用于在形成两个对置的部段(12、14)和将所述部段(12、14)连接的转向弧(16)的情况下移动,所述转向弧围绕在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L)的横向方向(Q)上伸展的转向轴(U)弯曲,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设备(20)包括至少一个引导索(22),所述引导索能够布置用于预给定所述移动路径(W)的所述子路段的期望的走向,并且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具有外侧的形廓区域(18),所述形廓区域布置用于贴靠在和/或平放在所述引导索(22)上并且构型为具有一形廓形状,用于通过引导索和形廓形状的伸出的和/或凹入的相互配合在所述引导索(22)处或在所述引导索上进行横向稳定的引导,以抵抗能够移动的管线引导装置(10)在所述横向方向(Q)上的侧向偏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的形廓区域(18)在横截面中相对于共同作用的所述引导索(22)的横截面互补地、尤其是凹进地构造,所述形廓区域尤其构造为具有两个侧向的保持面(111;211;3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廓区域(18)中的至少一些形廓区域分别具有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至少一个挖深部(19),所述挖深部具有柱形内壁,所述挖深部优选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至少一个引导索(22)能够以线性延伸的方式布置,以预给定所述子路段的线性走向并且抵抗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从直道的偏离;和/或
‑
所述形廓区域(18)设置在单独的附装模块上,所述附装模块紧固在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设备(20)具有纵向区段,所述纵向区段具有至少一个进行承载的引导索,所述引导索布置用于承载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尤其用于承载所述上部段(14),其中,形廓区域(18)优选以传递负载的方式平放在所述引导索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引导索(22)沿着所述移动路径(W)的所述子路段连贯地、尤其是一件式地实施,尤其实施为绳索、金属线、软绳或者类似物或实施为连贯的形廓棒或连贯的形廓索,其中,所述引导设备(20)优选包括两个引导索(22),所述引导索能够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装配。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设备(20)包括用于所述引导索(22)的至少一个紧固设备(19),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引导索(22)在运行准备就绪的状态中至少在端部侧或者仅在端部侧通过相应紧固设备(19)紧固,优选作为绳索、金属线、软绳或者类似物张紧在两个紧固设备(19)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中,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
包括多个分别铰接地相互连接的链节(41、42、43、44)或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引导索(22)能够由多个单独的纵向区段(24)构成,其中,所述引导索(22)的纵向区段(24)的纵向延伸部优选分别是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的链节(41、42、43、44)或部段的纵向延伸部的倍数。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设备(20)具有两个引导平面(201;202),在每个引导平面(201、202)中具有至少一个引导索(22)。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引导系统(1),其中,所述管线引导装置(10)是能量引导链,所述能量引导链具有两个彼此对置的索和在所述横向方向(Q)上将所述索连接的横向接片(421;422;423;424a;424b),所述索由侧板(410)构成,其中,一个索的侧板(410)分别成对地铰接地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线引导系统(1)包括附装模块(404),用于以所述形廓区域(18;318)加装所述能量引导链,其中,所述附装模块(304;404)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形廓区域(18;318)并且构造用于紧固在横向接片(421;422;423;424a;424b)和/或侧板(410)上,尤其是能够与横向接片(421;422;423;424a;424b)和/或与侧板(410)卡锁;或者
‑
所述横向接片(421;422;423;424a;424b)中的至少一些横向接片和/或所述侧板(410)中的至少一些侧板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集成的形廓区域(18),用于与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