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贵华专利>正文

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307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包括真空泵、第一捕沫器、第二捕沫器、第三捕沫器、第一罗茨泵和第二罗茨泵;第一捕沫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阀门且顶部的排气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第一罗茨泵的进气端;其中第一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冷冻水回水管;第一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进口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连接;其中第一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八阀门连接第一冷却水回水管且第一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与第二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真空泵系统,在真空泵进气前增加捕沫器进行冷凝,将真空管道中存在的有机溶剂蒸汽进一步冷凝回收,降低溶剂消耗。降低溶剂消耗。降低溶剂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泵机组在运行时,尤其使用有机溶剂的真空脱溶、精馏、烘干、抽料、反应时部分有机蒸汽和挥发性物料进入真空泵机组,导致真空泵机组容易损坏,维修频率高,维修成本大,溶剂消耗大。真空机组排气端废气VOC浓度大,直接进入尾气吸收系统,对尾气系统冲击大,造成尾气排口波动,超标排放。真空泵机组进口原有缓冲罐不具备冷凝和捕集功能,不能捕集有机气体真空夹带的有机溶剂,导致夹带的有机溶剂进入真空泵系统,造成真空泵损坏。罗茨机组排气后气体被压缩,此时部分夹带的有机溶剂气体出现液化,无收集措施,直接进入后端机械真空泵(立式无油或者螺杆泵),导致机械真空泵容易损坏,机油乳化,转子腐蚀和转子卡死,维修率高;同时原真空泵出口配置传统的螺旋板冷凝器,冷凝效果差,冷凝器壳程易堵塞,大量的有机溶剂未冷凝进入尾气系统,造成溶剂单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优化了真空泵系统,在真空泵进气前增加捕沫器进行冷凝,将真空管道中存在的有机溶剂蒸汽进一步冷凝回收,降低溶剂消耗;环保压力大幅度降低废气排口稳定,VOC排放达标
[0004]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包括真空泵、第一捕沫器、第二捕沫器、第三捕沫器、第一罗茨泵和第二罗茨泵;其中真空总管的输气端与第一捕沫器的进气端连接;第一捕沫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阀门且顶部的排气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第一罗茨泵的进气端;其中第一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冷冻水回水管;第一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进口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连接;其中第一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八阀门连接第一冷却水回水管且第一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与第二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通过第九阀门与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连接;其中第二捕沫器进气端与第二罗茨泵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冷却水供水管通过第十一阀门与第二捕沫器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连接相通,且第二冷却水回水管通过第十阀门与第二捕沫器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二捕沫器的底部设有第四阀门且顶部的排气端与泵前收集罐连接连接;泵前收集罐的输出端与真空泵的进气端连接;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泵后收集罐与第三捕沫器的进气端连接;其中第三捕沫器的排气端通过第二阀门与真空尾气总管捕沫器连接;第三捕沫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五阀门。
[0005]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泵前收集罐底部的自动排液管与第二捕沫器的排气端连接;泵后收集罐底部的自动排液管与第三捕沫器的进气口连接。
[0006]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真空泵的夹套冷却系统输出端通过第十四阀门连接第三循环冷却水回水管且真空泵的夹套冷却系统输入端通过第十五阀门与第三循环
冷却水上水管连接。
[0007]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第三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出口通过第十二阀门与第二冷冻水回水管连接;第三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进口通过第十三阀门与第二冷冻水供水管连接。
[0008]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第一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出口通过第六阀门连接有第一冷冻水回水管;第一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进口通过第七阀门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连接。
[0009]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
[0010]步骤1:真空泵开启前,打开第一捕沫器的夹套冷却系统、打开第二捕沫器的夹套冷却系统、打开第三捕沫器的夹套冷却系统,打开第一罗茨泵、第二罗茨泵、真空泵的夹套冷却系统;过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降温
[0011]步骤2:打第二阀门,排气进入真空尾气总管捕沫器,打开第一阀门,使真空系统和用户设备联通;
[0012]步骤3:开启真空泵,当第一捕沫器的真空表显示达到

0.095Mpa时,然后依次开启第一罗茨泵、第二罗茨泵,将真空度抽至高真空状态,正常使用,此时真空泵进气口如果有冷凝液产生则被收集在泵前收集罐中然后流入第二捕沫器、真空泵出气口如果有冷凝液产生则被收集在泵后收集罐中然后流入第三捕沫器中;
[0013]步骤4:真空系统使用完毕后,首先先停止第一罗茨泵、再停止第二罗茨泵、最后停止真空泵;
[0014]步骤5:然后经用户端惰性气体填充至常压状态;
[0015]步骤6:打开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将冷凝下来的有机液体集中收集,收集完毕后关闭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
[0016]步骤7:关闭第一捕沫器、第二捕沫器、第三捕沫器、真空泵、第一罗茨泵、第二罗茨泵夹套系统的冷却水;正式停真空系统。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优化了真空泵系统,在真空泵进气前增加捕沫器进行冷凝,将真空管道中存在的有机溶剂蒸汽进一步冷凝回收,降低溶剂消耗。
[0019]2、在主泵和前级泵之间增加第二捕沫器,对罗茨泵后排气进行冷凝回收,减少溶剂进入后端的机械泵,降低溶剂损耗,降低维修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0020]3、更换真空泵排气口的螺旋板冷凝器,使用捕沫器,降低溶剂消耗,节省成本,大幅度降低废气排口的浓度,VOC排放达标。
[0021]4、节省人工、满足目前化工生产对现场人员减少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化工全流程自动化发展趋势的要求,自动化的程度高,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0022]5、在传统真空机组基础上,增加了三台捕沫器、对真空系统前、中、后进行有机废气冷凝捕集。
[0023]6、减少了有机气体进入泵腔体内,减少了跳停的次数,维修频次减少,增加了车间生产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本技术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包括真空泵A、第一捕沫器B、第二捕沫器C、第三捕沫器D、第一罗茨泵E和第二罗茨泵F;
[0027]其中真空总管G的输气端与第一捕沫器B的进气端连接;第一捕沫器B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阀门3且顶部的排气端通过第一阀门1连接第一罗茨泵E的进气端;其中第一捕沫器B冷却循环夹套的出口通过第六阀门6连接有第一冷冻水回水管H;第一捕沫器B冷却循环夹套的进口通过第七阀门7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I连接。
[0028]其中第一罗茨泵E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八阀门8连接第一冷却水回水管J且第一罗茨泵E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与第二罗茨泵F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罗茨泵夹F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通过第九阀门9与第一冷却水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系统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泵、第一捕沫器、第二捕沫器、第三捕沫器、第一罗茨泵和第二罗茨泵;其中真空总管的输气端与第一捕沫器的进气端连接;第一捕沫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阀门且顶部的排气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第一罗茨泵的进气端;其中第一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冷冻水回水管;第一捕沫器的冷却循环夹套的进口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连接;其中第一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八阀门连接第一冷却水回水管且第一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与第二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罗茨泵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通过第九阀门与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连接;其中第二捕沫器进气端与第二罗茨泵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冷却水供水管通过第十一阀门与第二捕沫器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入端连接相通,且第二冷却水回水管通过第十阀门与第二捕沫器夹套冷却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二捕沫器的底部设有第四阀门且顶部的排气端与泵前收集罐连接连接;泵前收集罐的输出端与真空泵的进气端连接;真空泵的排气端通过泵后收集罐与第三捕沫器的进气端连接;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华吴耀军钱国政孙军山
申请(专利权)人:陈贵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