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装置及换电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302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4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电装置及换电站。换电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检测机构、加解锁机构和配电箱,检测机构、加解锁机构和配电箱均设置于移动底座,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电池的位置,加解锁机构用于对电池进行锁定或解锁;其中,换电装置还包括:配线器,设置于移动底座;第一线缆,一端连接检测机构,另一端连接配线器;第二线缆,一端连接加解锁机构,另一端连接配线器;第三线缆,一端连接配线器,另一端连接配电箱。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需要引出并连接到配电箱的线缆为一条(即第三线缆),便于布线,且有效缓解线缆缠绕的问题,保证供电稳定,提高换电装置工作稳定性。装置工作稳定性。装置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电装置及换电站


[0001]本申请涉及换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电装置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使用电池的设备增多,用电设备电能告罄时,可以在换电站更换电池,换电站设置有电池取放装置和可移动的换电装置,换电装置移动于电池取放装置和用电设备之间,以更换用电设备的电池。
[0003]换电装置设有较多传感器及功能部件,这些传感器和功能部件分别通过线缆连接电源,由于需要连接电源的线缆较多、较分散,在换电装置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线缆相互缠绕的情况,线缆缠绕容易导致电连接不稳定,进而导致换电装置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换电装置及换电站,以提高换电装置工作稳定性。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装置,其包括移动底座、检测机构、加解锁机构和配电箱,所述检测机构、所述加解锁机构和所述配电箱均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电池的位置,所述加解锁机构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锁定或解锁;其中,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配线器,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第一线缆,一端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线器;第二线缆,一端连接所述加解锁机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线器;第三线缆,一端连接所述配线器,另一端连接所述配电箱。
[0007]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移动底座上设置配线器和配电箱,检测机构通过第一线缆连接到配线器,加解锁机构通过第二线缆连接到配线器,再由配线器通过第三线缆连接配电箱,相对于多根线缆分别连接配电箱的方案,本方案中需要引出并连接到配电箱的线缆为一条(即第三线缆),精简了连接配电箱的线缆数量,便于布线,且有效缓解线缆缠绕的问题,保证供电稳定,提高换电装置工作稳定性。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升降机构、升降平台和浮动平台,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和所述升降平台之间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升降,所述浮动平台浮动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所述检测机构、所述加解锁机构和所述配线器均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检测机构、加解锁机构设置在浮动平台上,升降机构举升浮动平台时能够通过浮动平台上的检测机构、加解锁机构配合实现锁定和解锁电池,从而实现更换电池;其中,通过将配线器也设置于浮动平台,使得检测机构、加解锁机构到配线器的距离缩短,使得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的长度缩短,第一线缆、第二线缆不容易相互缠绕,且第一线缆、第二线缆不需要引出至浮动平台以外,第一线缆、第二线缆不容易与外部结构干涉,因此检测机构、加解锁机构与配线器之间的电连接较为稳定,使得供电稳定,提高换电装置工作稳定性。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线器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的上表面。
[0011]浮动平台的下表面面向升降平台,如果在浮动平台的下方布线,布线路径会被升降平台遮蔽,且配线器、线缆在浮动平台的下方时容易与升降机构干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配线器设置在浮动平台的上表面,一方面,使得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在浮动平台的上表面布线,便于观察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的布线路径,还便于布线操作和检修维护,另一方面,还避免配线器与升降平台、升降机构等结构干涉,以免阻碍浮动平台升降和浮动,并避免配线器受压损坏。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平台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配线器,所述第三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与所述配电箱连接。
[0013]相较于第三线缆从浮动平台的上方引出的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通孔,使第三线缆的另一端从浮动平台的下方引出并连接至配电箱,第三线缆能够被隐藏和保护在浮动平台的下方,在换电装置移动的过程中及更换电池的过程中,第三线缆不容易与外部结构干涉。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浮动平台的边缘设置。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通孔设置在靠近浮动平台的边缘的位置,第一通孔在底座本体上的竖直投影落在底座本体的边缘附近,第三线缆穿过第一通孔后远离位于底座本体中部的结构(如升降机构),第三线缆不容易与升降机构干涉,既避免影响浮动机构升降,又避免第三线缆被牵扯而损坏,配线器和配电箱连接稳定,使得供电稳定。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拖链,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浮动平台,所述第三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拖链的布线通道并连接所述配电箱。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拖链束缚和保护第三线缆,第三线缆的长度能够设置得较长,便于第三线缆跟随浮动平台升降而运动,且在拖链的保护下,第三线缆不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干涉、缠绕升降机构,第三线缆与配线器、配电箱的连接较为稳定,使得供电稳定。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解锁机构包括驱动件和执行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执行件传动连接,所述执行件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的上表面,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的下表面;所述浮动平台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连接所述配线器。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驱动件和执行件分设在浮动平台的上下两侧,能够减少对浮动平台的上方空间的占用,使得换电装置整体更紧凑。通过设置第二通孔,第二线缆的一端在浮动平台的下方连接驱动件,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从第二通孔穿出至浮动平台的上方,使得第二线缆从浮动平台的上表面走线并连接配线器,起到便于布线的作用。
[00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的上表面,用于将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固定于所述浮动平台。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浮动平台的上表面设置固定件来固定第一线缆、第二线缆,进一步保证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稳定,使得第一线缆、第二线缆不易被牵扯、被缠绕而损坏,第一线缆与配线器、检测机构的连接较为稳定,第二线缆与配线器、加解锁机构的连接较为稳定,从而保证供电稳定。
[00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箱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一侧,所述配电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升降平台、所述浮动平台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配电箱和移动底座并排设置,配电箱不影响升降机构升降,且浮动平台能够降低至与配电箱等高,使得换电装置的整体高度能够较小,便于进出车辆的底部空间。
[00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平台和所述配电箱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浮动平台沿第二方向上的每一端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检测机构、至少两个所述加解锁机构和一个所述配线器,设置于同一端的所述配线器和所述检测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线缆连接,设置于同一端的所述配线器和所述加解锁机构通过所述第二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浮动平台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1)、检测机构(2)、加解锁机构(3)和配电箱(4),所述检测机构(2)、所述加解锁机构(3)和所述配电箱(4)均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所述检测机构(2)用于检测电池(2000)的位置,所述加解锁机构(3)用于对所述电池(2000)进行锁定或解锁;其中,所述换电装置(100)还包括:配线器(5),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第一线缆(61),一端连接所述检测机构(2),另一端连接所述配线器(5);第二线缆(62),一端连接所述加解锁机构(3),另一端连接所述配线器(5);第三线缆(63),一端连接所述配线器(5),另一端连接所述配电箱(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升降机构(12)、升降平台(13)和浮动平台(14),所述升降机构(12)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11)和所述升降平台(13)之间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13)升降,所述浮动平台(14)浮动连接于所述升降平台(13);所述检测机构(2)、所述加解锁机构(3)和所述配线器(5)均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器(5)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14)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平台(14)设有第一通孔(141),所述第三线缆(63)的一端连接所述配线器(5),所述第三线缆(6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41)以与所述配电箱(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41)靠近所述浮动平台(14)的边缘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装置(100)还包括:拖链(7),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浮动平台(14),所述第三线缆(6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拖链(7)的布线通道并连接所述配电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晓鹤王霞
申请(专利权)人: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