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件结构、组装方法和船舶技术

技术编号:354261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组件结构、组装方法和船舶,中组件结构包括内底板;纵横框架组件,焊接在所述内底板的上端面上,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板和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纵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多个所述横板与多个所述纵板交叉设置形成框架,所述横板上开设有吊装孔;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设置在开设有所述吊装孔的所述横板上,且位于所述吊装孔处;起吊组件,所述起吊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底板背离所述纵横框架组件的一侧;外板,所述外板焊接在所述纵横框架组件背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顺利组装的同时,减少吊耳的数量,降低工作强度。降低工作强度。降低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组件结构、组装方法和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中组件结构、组装方法和船舶。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实际建造过程中,建造厂会根据自身厂区的设备能力来策划建造流程,梳理一套符合自身建造能力且能快速高效的建造工艺。根据船舶的结构形式特点来进行综合考虑,常规的散货船的结构形式为双层底、底边舱、舷侧肋骨、顶边舱和舱口围。在分段划分时,通常是根据区域的结构形式来进行划分分段。分段划分后,为了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同样也会将分段划为几个组件进行建造。组件与组件间通过吊装来进行合拢形成一个分段。组件翻身、合拢都是通过后续焊接主吊耳和辅助吊耳来辅助。翻身和合拢完后再切割吊耳,然后再对切割区域进行打磨。此方法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0003]因此,需要一种中组件结构、组装方法和船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组件结构、组装方法和船舶,能够保证顺利组装的同时,减少吊耳的数量,降低工作强度。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中组件结构,包括:
[0007]内底板;
[0008]纵横框架组件,焊接在所述内底板的上端面上,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板和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纵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多个所述横板与多个所述纵板交叉设置形成框架,所述横板上开设有吊装孔;
[0009]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设置在开设有所述吊装孔的所述横板上,且位于所述吊装孔处;
[0010]起吊组件,所述起吊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底板背离所述纵横框架组件的一侧;
[0011]外板,所述外板焊接在所述纵横框架组件背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底板包括多块拼接板,多块所述拼接板焊接形成所述内底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所述横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通孔与所述吊装孔同轴线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和所述吊装孔的直径均大于吊装杆的直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起吊组件包括第一翻身吊码和第二翻身吊码,所述第一翻身吊码和所述第二翻身吊码间隔设置在所述内底板背离所述纵横框架组件的一侧。
[0016]中组件结构的组装方法,用于对如上所述的中组件结构进行组装,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在内底板的一侧焊接起吊组件,在纵横框架组件的横板上开设吊装孔,并在所述吊装孔处焊接加强组件,将所述纵横框架组件焊接到所述内底板背离所述起吊组件的一
侧上;
[0018]S3、起吊设备利用所述起吊组件和所述吊装孔对所述内底板进行翻身,使得所述纵横框架组件扣设在外板上;
[0019]S3、将所述纵横框架组件与所述外板焊接;
[0020]S4、将所述起吊组件从所述内底板上切除。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纵横框架组件焊接到所述内底板上后,进行焊接质量检查。
[00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将所述纵横框架组件与所述外板焊接后,进行焊接质量检查。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对所述内底板上切割后的区域进行打磨。
[0024]船舶,包括如上所述的中组件结构。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中组件结构,在内底板上焊接纵横框架组件,在纵横框架组件的横板上开设有吊装孔,并在横板上焊接加强结构对吊装孔的强度进行加强,在内底板背离纵横框架的一侧焊接有起吊组件,起吊设备利用起吊组件和吊装孔将内底板翻身扣在外板上,然后将外板与纵横框架组件焊接,形成中组件结构。由于采用吊装孔,在组装完成后,无需对吊装孔及加强结构进行拆除,保证中组件结构顺利组装的同时,减少吊耳的数量,降低工作强度。
[002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中组件结构组装方法,用于对如上所述的中组件结构进行组装,能够保证顺利组装的同时,减少吊耳的数量,降低工作强度。
[002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船舶,包括如上所述的中组件结构,能够保证顺利组装的同时,减少吊耳的数量,降低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中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中A

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中组件结构的组装图。
[0032]图中:
[0033]1、内底板;2、纵横框架组件;21、横板;22、纵板;23、吊装孔;3、外板;4、起吊组件;41、第一翻身吊码;42、第二翻身吊码;5、第一加强板;6、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
义。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在船舶实际建造过程中,建造厂会根据自身厂区的设备能力来策划建造流程,梳理一套符合自身建造能力且能快速高效的建造工艺。根据船舶的结构形式特点来进行综合考虑,常规的散货船的结构形式为双层底、底边舱、舷侧肋骨、顶边舱和舱口围。在分段划分时,通常是根据区域的结构形式来进行划分分段。分段划分后,为了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同样也会将分段划为几个组件进行建造。组件与组件间通过吊装来进行合拢形成一个分段。组件翻身、合拢都是通过后续焊接主吊耳和辅助吊耳来辅助。翻身和合拢完后再切割吊耳,然后再对切割区域进行打磨。此方法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003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中组件结构顺利组装的同时,减少吊耳的数量,降低工作强度,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中组件结构。本中组件结构包括内底板1、纵横框架组件2、加强组件、起吊组件4和外板3。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中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底板(1);纵横框架组件(2),焊接在所述内底板(1)的上端面上,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板(21)和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纵板(2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多个所述横板(21)与多个所述纵板(22)交叉设置形成框架,所述横板(21)上开设有吊装孔(23);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设置在开设有所述吊装孔(23)的所述横板(21)上,且位于所述吊装孔(23)处;起吊组件(4),所述起吊组件(4)设置在所述内底板(1)背离所述纵横框架组件(2)的一侧;外板(3),所述外板(3)焊接在所述纵横框架组件(2)背离所述内底板(1)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1)包括多块拼接板,多块所述拼接板焊接形成所述内底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5)和第二加强板(6),所述第一加强板(5)和所述第二加强板(6)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加强板(5)和所述第二加强板(6)设置在所述横板(2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通孔与所述吊装孔(23)同轴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吊装孔(23)的直径均大于吊装杆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组件(4)包括第一翻身吊码(41)和第二翻身吊码(4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强黄建军范相威王正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