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251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取带有1~2个侧芽的鲫鱼胆茎段作为外植体,清洗后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鲫鱼胆茎段接种到侧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侧芽;取无褐化的新侧芽的鲫鱼胆茎段接种到侧芽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取鲫鱼胆茎段长出的新侧芽剪成小叶片,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丛生芽;待丛生芽长到3~4cm后,剪取丛生芽接种到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剪取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织培养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繁殖,而且也为研究鲫鱼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鱼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鱼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具体涉及一种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鲫鱼胆(Maesa perlarius)为紫金牛科杜茎山属植物,别名为空心花(广西)、冷饭果(云南),属于小灌木,高1

3米,分枝多,小枝被长硬毛或短柔毛,有时无毛;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花冠白色,钟形;花期3

4月,果期12月至翌年5月。鲫鱼胆生长在海拔150~ 1350米的山坡、路边的疏林或灌丛中湿润的地方,分布于四川(南部)、贵州以南沿海各省,越南、泰国亦有。全株可供药用,味苦,性平。具有消肿、去腐、生肌、接骨等功能,用于治疗跌打骨折、刀伤、疔疮等症状。目前关于鲫鱼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鲫鱼胆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关于鲫鱼胆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报道。随着中药制药业的迅速发展,中草药在国内外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目前关于鲫鱼胆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导致鲫鱼胆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本专利技术对此问题进行了解决,展开了鲫鱼胆侧芽诱导、侧芽增殖、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增殖、生根培养的实验过程,形成了鲫鱼胆组织培养的完整链条,对于将来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的繁殖和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繁殖,而且也为进一步研究鲫鱼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外植体的处理和消毒:取带有1~2个侧芽的鲫鱼胆茎段作为外植体,清洗后进行消毒处理;
[0007](2)侧芽的诱导:将消毒后的鲫鱼胆茎段接种到侧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侧芽;
[0008](3)侧芽的增殖:取无褐化的新侧芽的鲫鱼胆茎段接种到侧芽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
[0009](4)愈伤组织的诱导:取鲫鱼胆茎段长出的新侧芽剪成小叶片,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丛生芽;
[0010](5)丛生芽的增殖:待丛生芽长到3~4cm后,剪取丛生芽接种到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
[0011](6)生根培养:剪取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0012]步骤(1)中,选取生长健壮、带有1~2个侧芽、无病虫害的鲫鱼胆茎段作为外植体,用洗衣粉水浸泡20min,之后用清水冲洗3~5次,再用流水冲洗24h。流水冲洗完毕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5次。将处理好的鲫鱼胆茎段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s,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3~5次,再用0.1%升汞消毒10min,之后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3~5次,把残
留在鲫鱼胆茎段上的升汞冲洗干净,最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鲫鱼胆茎段表面的水分,装瓶待用。
[0013]步骤(2)中,侧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3.0mg/L KT+0.5mg/L NAA+30g/L蔗糖+7g/L 琼脂,pH值为5.8
±
2。每个培养基接种1个鲫鱼胆茎段,置于温度控制在(25
±
2)℃,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的环境下培养30天。接种第14天后开始长出侧芽,少量茎段出现褐化,侧芽的整体长势较好,侧芽的萌芽率达78.57%,污染率为0,褐化率为 7.14%。
[0014]步骤(3)中,侧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4MS+0.2mg/L NAA+1.0mg/L 6

BA+30g/L蔗糖 +7g/L琼脂,pH值为5.8
±
2。培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25
±
2)℃,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经过上述条件的一段时间培养,新的侧芽逐渐长出,侧芽的整体长势较好,为诱导愈伤组织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0015]步骤(4)中,所述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1/4改良MS+5.0mg/L 6

BA+1.0mg/L NAA+0.5mg/L KT+30g/L蔗糖+7g/L琼脂,pH值为5.8
±
2。其培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 (25
±
2)℃,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接种90天后叶片普遍皱缩,开始膨大,慢慢长出淡绿色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细胞密集,外围细胞疏松,内围聚集成团,成团的愈伤组织慢慢分化,并且在240天后开始长出丛生芽,丛生芽的整体长势较好,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71.43%。
[0016]步骤(5)中,所述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0.5mg/L NAA+1.0mg/L 6

BA+30g/L 蔗糖+7g/L琼脂,pH值为5.8
±
2。其培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25
±
2℃,光照强度为1500~ 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0017]步骤(6)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4MS+0.5mg/L IBA+30g/L蔗糖+7g/L琼脂,pH值为5.8
±
2。其培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25
±
2℃,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h/d。培养15天后开始长根,其生根率为85.71%,30天后根粗且长,植株长势良好。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的步骤(1)中用洗衣粉水浸泡20min和用流水冲洗24h的外植体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可以洗出残留在外植体表面的灰层以及其他物质;使用75%酒精消毒30s+0.1%升汞消毒10min的消毒方法,该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较好,有效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提高侧芽的萌芽率。
[0020]2.在本专利技术中,以1/2MS为鲫鱼胆侧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3.0mg/L KT+0.5mg/L NAA 的植物激素组合可以促进鲫鱼胆侧芽的萌芽,侧芽的萌芽率达78.57%。以1/4MS为鲫鱼胆侧芽增殖的基本培养基,0.2mg/L NAA+1.0mg/L 6

BA的植物激素组合有利于鲫鱼胆侧芽的增殖。以1/4MS(改良)为鲫鱼胆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5.0mg/L 6

BA+1.0mg/L NAA+0.5 mg/L KT的植物激素组合能促进鲫鱼胆叶片的分化,长出淡绿色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71.43%。以1/2MS为鲫鱼胆丛生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0.5mg/L NAA+1.0mg/L 6

BA 的植物激素组合有利于丛生芽的分化,长出新的丛生芽。以1/4MS为鲫鱼胆生根培养的基本培养基,0.5mg/L IBA诱导的根粗且长,根数最多。
[0021]3.本专利技术中,培养采用了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促进鲫鱼胆侧芽的萌芽和增殖、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丛生芽的生长和分化、根和植株的生长,为诱导鲫鱼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处理和消毒:取带有1~2个侧芽的鲫鱼胆茎段作为外植体,清洗后进行消毒处理;(2)侧芽的诱导:将消毒后的鲫鱼胆茎段接种到侧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侧芽;(3)侧芽的增殖:取无褐化的新侧芽的鲫鱼胆茎段接种到侧芽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4)愈伤组织的诱导:取鲫鱼胆茎段长出的新侧芽剪成小叶片,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丛生芽;(5)丛生芽的增殖:待丛生芽长到3~4cm后,剪取丛生芽接种到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6)生根培养:剪取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鲫鱼胆茎段用洗衣粉水浸泡20min,之后用清水冲洗3~5次,再用流水冲洗24h;流水冲洗完毕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5次;将处理好的鲫鱼胆茎段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s,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3~5次,再用0.1%升汞消毒10min,之后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3~5次,把残留在鲫鱼胆茎段上的升汞冲洗干净,最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鲫鱼胆茎段表面的水分,装瓶待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侧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3.0mg/L KT+0.5mg/L NAA+30g/L蔗糖+7g/L琼脂,pH值为5.8
±
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鲫鱼胆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每个培养基接种1个鲫鱼胆茎段,置于温度控制在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啸冯心月韦金秋梁艳金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