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232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包括:生态沟渠,生态沟渠的渠体中种植有绿狐尾藻,绿狐尾藻能够对渠体中的污水进行第一次净化;池塘,污水经生态沟渠第一次净化后排入池塘,池塘中的水生植物能够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草地,池塘中的净化水能够浇灌草地,草地上的草能够供牛羊食用;水田,池塘中的净化水能够浇灌种植有农作物的水田,所以提供了一种能够使用净化水,且冬季低温情况下,对污水中磷的去除影响较小的污水净化循环系统。中磷的去除影响较小的污水净化循环系统。中磷的去除影响较小的污水净化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村生活污水中常含有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如果直接将生活污水排到河湖中,容易造成河湖富营养化,使河湖的生态环境恶化。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修建生态沟渠,净化生活污水中氮磷元素。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410248341.0,申请公布号为CN 105130089 A中公布了一种生态沟渠污水净化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净化生活污水,但是净化后的水没能得到使用;且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种植有普通水生植物的生态沟渠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因此需要一种能使用净化水,且冬季低温情况下,对污水中磷的去除影响较小的污水净化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净化方法,净化后的水没能得到使用;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种植有普通水生植物的生态沟渠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0006]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包括:生态沟渠,生态沟渠的渠体中种植有绿狐尾藻,绿狐尾藻能够对渠体中的污水进行第一次净化;池塘,污水经生态沟渠第一次净化后排入池塘,池塘中的水生植物能够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草地,池塘中的净化水能够浇灌草地,草地上的草能够供牛羊食用;水田,池塘中的净化水能够浇灌种植有农作物的水田。
[0007]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相应的管道或水沟排到生态沟渠中;通过在生态沟渠的渠体中设置绿狐尾藻,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矿物质离子;同时现有技术中普通水生植物,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差,但是绿狐尾藻在冬季低温情况下,依然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污水经过生态沟渠第一次净化后,排入池塘中,池塘中的水生植物能够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经两次净化后的净化水可以对草地和水田进行浇灌,以此使净化水能够得到使用。
[0008]进一步的是,生态沟渠的渠体中附着生长有周丛生物。
[0009]通过在生态沟渠的渠体中设置周丛生物,可以利用周丛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
[0010]进一步的是,生态沟渠的渠体中,沿渠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板。
[0011]通过设置扰流板,当生活污水经过生态沟渠时,可以延缓水流的流速,增加污水在生态沟渠中的流动时间。
[0012]进一步的是,池塘中的水生植物包括绿狐尾藻、蒲草和芦苇;绿狐尾藻的种植密度为200~300根/m2,蒲草的种植密度为30~40株/m2,芦苇的种植密度为6~10株/m2。
[0013]通过在池塘中种植绿狐尾藻、蒲草和芦苇,可以对生活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同时
成熟后的绿狐尾藻、蒲草和芦苇收割后,可以作为饲料供牛羊食用。
[0014]进一步的是,水田中埋设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水田中,排水管道能够将水田中多余的水排出整个循环系统。
[0015]通过设置排水管道,当水田中聚集有较多的水,排水管道能够将水田中多余的水排出整个循环系统,防止发生涝害。
[0016]进一步的是,水田中种植的农作物为油菜或水稻;油菜或水稻需要浇灌时,通过池塘中的净化水对油菜或水稻进行浇灌。
[0017]通过对油菜或水稻进行浇灌,使污水经净化后进行循环使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在生态沟渠的渠体中设置绿狐尾藻,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矿物质离子;同时绿狐尾藻在冬季低温情况下,依然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所以克服了普通水生植物,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的缺点。
[0020]2、污水经过生态沟渠第一次净化后,排入池塘中,池塘中的水生植物能够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经两次净化后的净化水可以对草地和水田进行浇灌,以此使净化水能够得到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零部件、部件及编号:生态沟渠1、池塘2、草地3、水田4、排水管道5、扰流板11、周丛生物12、绿狐尾藻21、蒲草22、芦苇23、鳜鱼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给出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包括:生态沟渠1,生态沟渠1的渠体中种植有绿狐尾藻21,绿狐尾藻21能够对渠体中的污水进行第一次净化;池塘2,污水经生态沟渠1第一次净化后排入池塘2,池塘2中的水生植物能够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草地3,池塘2中的净化水能够浇灌草地3,草地3上的草能够供牛羊食用;水田4,池塘2中的净化水能够浇灌种植有农作物的水田4。
[002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生态沟渠流动,渠体的坡度为1/4000,图1中箭头表示水流的方向。
[0027]生态沟渠1的渠体中附着生长有周丛生物12。
[0028]生态沟渠1的渠体中,沿渠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板11。
[0029]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扰流板11的一端均安装在渠体相应位置的内壁上,每个扰流板11的另一端均伸入污水中,每个扰流板11和渠体相应位置的水流方向垂直。
[0030]池塘2中的水生植物包括绿狐尾藻21、蒲草22和芦苇23;绿狐尾藻21的种植密度为
200~300根/m2,蒲草22的种植密度为30~40株/m2,芦苇23的种植密度为6~10株/m2。
[003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池塘中养殖鱼类,如鳜鱼24等。
[0032]水田4中埋设有排水管道5,排水管道5的进水口位于水田4中,排水管道5能够将水田中多余的水排出整个循环系统。
[0033]水田4中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水稻需要浇灌时,通过池塘中的净化水对水稻进行浇灌。
[003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共有一条生态沟渠1、三块草地3、三块水田4和两根排水管道5,图1中只显示了生态沟渠的中部和尾部,该生态沟渠1的中部呈两个环状,每个环状的内部均为相应的一块草地3;第三块草地3靠近于水田4和池塘2;每根排水管道5均和三块水田4连通,当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水田中聚集较多的水时,多余的水可以通过排水管道5排出整个循环系统。
[0035]在本实施例中,周丛生物12的铺装和培养均为现有技术;作者为郭军权和吴永红,文章为《基于周丛生物的“生态沟渠-人工湿地”处理高负荷农业面源污水影响研究》中公开了周丛生物的铺装和培养方法。
[0036]周丛生物采用实验室富集培养,将培养好的周丛生物铺装于弹性材料之上,为了增加生态沟渠的微生物量,将立体弹性填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沟渠(1),生态沟渠(1)的渠体中种植有绿狐尾藻(21),绿狐尾藻(21)能够对渠体中的污水进行第一次净化;池塘(2),污水经生态沟渠(1)第一次净化后排入池塘(2),池塘(2)中的水生植物能够对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草地(3),池塘(2)中的净化水能够浇灌草地(3),草地(3)上的草能够供牛羊食用;水田(4),池塘(2)中的净化水能够浇灌种植有农作物的水田(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1)的渠体中附着生长有周丛生物(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污水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1)的渠体中,沿渠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琨梅方达欧家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