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及诱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204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及诱捕系统,其中诱捕系统包括远程控制系统以及多个由远程控制系统控制的粮下害虫诱捕器,使用方便,粮下害虫诱捕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相连通的控制室、诱捕室和集虫室,所述控制室内固定安装有主板、灯珠组件和散热风扇,所述控制室的顶部安装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灯珠组件和散热风扇均与主板电连接,所述灯珠组件采用UVA紫外半导芯片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UVA紫外半导芯片光源替代传统的紫外汞灯,辐照能量密度超出十倍甚至数十倍,实现大批量高效率的谷物清洁处理,同时使用寿命远超传统紫外光源,并且迭代升级非常快,处理效率可快速提升,便于后期升级,减小优化成本。减小优化成本。减小优化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及诱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害虫诱捕器
,尤其涉及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及诱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粮仓是一种用于储藏粮食的仓库,由于其特殊性,内部常常易滋生各种害虫,使得粮食在产业链上存储这个环节损失比较严重。为提高粮食的储粮技术,最开始在粮食入仓前使用农药进行害虫杀害,然而农药残留已成为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要实现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首先要在农业生产和储存环节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因此,为了随时了解粮食在仓储中虫害情况,常在粮堆中插入粮仓虫害诱捕器,用于采集害虫。
[0003]目前较为常用的粮仓虫害诱捕器主要包括伸节管、捕虫笼和灭虫灯等等。现有技术的伸节管和捕虫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捕虫笼为直管,爬虫孔与笼壁互相垂直,这样虫子不容易钻入,并且直管壁为圆柱形,虫子不宜沿着管壁爬行,所以诱捕效果差;另一类是捕虫笼为膨体的圆锥形或者球形,爬虫孔的中心线与捕虫器轴线互相平行,由于圆锥形或者球形的捕虫笼外壁同样缺少害虫的诱导路线,且对飞行类储粮害虫没有诱捕作用,因此,诱捕效果仍然不好。灭虫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杀虫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大棚种植中,通过灭虫灯吸引害虫,而后通过配置在灭虫灯上的电网进行击杀,但是该结构的灭虫灯只能对飞行类储粮害虫接触电网的时候才能产生效果,其对爬行类储粮害虫灭虫效率较为低下,局限性较大。
[0004]因此,采用现有的诱捕装置杀虫的话,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而且给工作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并且现有的诱捕杀虫装置由于稳定性不够,诱捕效果单一,在对害虫的杀害上效率和有效性就显得不是很强,因而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避免了传统的农药和诱捕防治的弊端,能够有效对仓储中的粮堆内的害虫进行全面诱杀,捕虫效果显著;同时使用方便,在提高诱捕效果的前提下更加便于管理,节约人力。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相连通的控制室、诱捕室和集虫室,所述控制室内固定安装有主板、灯珠组件和散热风扇,所述控制室的顶部安装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灯珠组件和散热风扇均与主板电连接,所述灯珠组件采用UVA紫外半导芯片光源。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内同轴卡装有散热壳,所述主板和散热风扇自上而下固定安装在散热壳内,所述散热风扇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安装槽,所述灯珠组件包括四个分别设于安装槽内的灯珠。
[0009]进一步地,所述灯珠的光照距离大于50cm。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板的顶部覆盖有固定安装在散热壳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以及一个位于开关按钮的正下方且直径大于开关按钮外径的第二通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诱捕室的顶部外周固定安装有托盘。
[0012]进一步地,所述诱捕室包括对称设置的诱捕区,所述诱捕区包括多个相连设置并向内凹陷的弧形长板,所述弧形长板沿纵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爬虫孔,所述爬虫孔的开孔方向均垂直于诱捕区的投影V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爬虫孔的宽度为1.8mm,高度为22mm,且顶部和底部均为圆弧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集虫室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0015]一种粮下害虫诱捕系统,包括远程控制系统以及多个如上所述的粮下害虫诱捕器,所述主板上设有与远程控制系统无线连通的wifi模块,所述诱捕室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主板电连接并集成有wifi芯片的摄像头。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主板电连接的天线。
[001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采用UVA紫外半导芯片光源替代传统的紫外汞灯,辐照能量密度超出十倍甚至数十倍,实现大批量高效率的谷物清洁处理,同时使用寿命远超传统紫外光源,并且半导体芯片是引领世界发展的前沿科技,迭代升级非常快,在处理效率上可以得到快速提升,便于后期升级,减小优化成本。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壳,一方面提高散热效果,同时为主板和散热风扇提供安装位置,形成一个整体,方便组装和拆卸,通过将灯珠组件安装在散热风扇的外周面上,使得结构紧凑,外形小巧美观。
[0020](3)本技术的灯珠光照距离大于50cm,刚好是书虱、玉米象的最宜活动范围,从而保证具有最佳诱捕效果。
[0021](4)本技术通过设置盖板覆盖在主板上,从而保护主板,同时在盖板上设置第一通孔,保证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0022](5)本技术诱捕室在诱捕室的外周面顶部设有托盘,当插入到粮下是,托盘与粮面保持接触,作为承重部分,避免整个诱捕器陷入粮下。
[0023](6)本技术诱捕区为多个相连设置并开设有爬虫孔的弧形长板,爬虫孔的开孔方向均垂直于诱捕区的投影V面,当害虫爬进入口时,很难再次爬出,提高诱捕效果。
[0024](7)本技术通过限定爬虫孔的形状和尺寸,尺寸介于最小粮食颗粒和最大害虫之间,保证粮堆内的粮食颗粒不会进入爬虫孔,同时害虫能够顺利进入爬虫孔。
[0025](8)本技术集虫室的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更加便于插入粮下。
[0026](9)本技术诱捕系统设有远程控制系统,通过wifi模块与诱捕器实现通信,从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每一个诱捕器的诱捕室内均设有摄像头,可直观地反应出集虫室内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并将拍摄的影像传送至远程控制系统,便于管理。
[0027](10)本技术诱捕系统的每一个诱捕器均设有天线,从而增强wifi模块信号。
附图说明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30]图2为本技术控制室的内部结构图;
[0031]图3为本技术诱捕室的内部结构图;
[0032]图4为图1中的A

A面剖视图。
[0033]附图中的标号为:
[0034]控制室1、散热孔1

1、进风孔1

2、诱捕室2、弧形长板2

1、爬虫孔2

2、集虫室3、主板4、灯珠组件5、散热风扇6、安装槽6

1、开关按钮7、摄像头8、散热壳9、盖板10、第一通孔10

1、第二通孔10

2、天线11、托盘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6](实施例1)
[0037]在粮仓害虫的防治技术中,灯光诱虫相对于农药残留是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效果最好、副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相连通的控制室(1)、诱捕室(2)和集虫室(3),所述控制室(1)内固定安装有主板(4)、灯珠组件(5)和散热风扇(6),所述控制室(1)的顶部安装有开关按钮(7),所述开关按钮(7)、灯珠组件(5)和散热风扇(6)均与主板(4)电连接,所述灯珠组件(5)采用UVA紫外半导芯片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1)内同轴卡装有散热壳(9),所述主板(4)和散热风扇(6)自上而下固定安装在散热壳(9)内,所述散热风扇(6)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安装槽(6

1),所述灯珠组件(5)包括四个分别设于安装槽(6

1)内的灯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的光照距离大于50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粮下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4)的顶部覆盖有固定安装在散热壳(9)上的盖板(10),所述盖板(10)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

1)以及一个位于开关按钮(7)的正下方且直径大于开关按钮(7)外径的第二通孔(10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克诺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