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膜,所述导电膜包括基材层、防眩光层、第一树脂层、ITO层和第二树脂层。所述防眩光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的一表面;所述第一树脂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的另一表面;所述ITO层涂布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所述第二树脂层涂布在所述ITO层上。所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该导电膜在贴合以后能明显降低手写板的反射率,防眩光性能好,相比EDOT(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膜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导电膜,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手写板的导电膜。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反射式显示的特殊性,手写板一般都要求具有防眩光性。现有技术中,手写板的导电层采用的是反射率较低的聚合物EDOT(3,4
‑
乙烯二氧噻吩)。聚合物EDOT随着时间变化,其稳定性以及导电性能都会有降低,使得手写板失去相应的功能。现有的ITO膜导电性能稳定,而ITO膜较高的折射率又会导致手写板字迹偏亮以及更容易反射外界光(外界物体容易呈现出影像)。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膜,其在贴合以后能明显降低手写板的反射率,防眩光性能好,相比EDOT膜有着更好稳定性,更好的显示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膜,所述导电膜包括基材层、防眩光层、第一树脂层、ITO层和第二树脂层。所述防眩光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的一表面;所述第一树脂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的另一表面;所述ITO层涂布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所述第二树脂层涂布在所述ITO层上。所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为100
‑
150nm,所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为40
‑
80nm。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65
‑
1.70nd。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ITO层的厚度为15
‑
20nm。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55
‑
1.57nd。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眩光层的材料包括纳米粒子,所述纳米粒子选自氧化硅、氧化铝、硅酸镁、硅酸铝、碳酸钙、碳酸镁中的一种。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眩光层的厚度为3
‑
5μm,且所述防眩光层的雾度为5
‑
10%。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的材质选自PET、TAC、SRF中的一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5μm
‑
250μ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导电膜在ITO层上涂布了第二树脂层,当ITO层与第二树脂层贴合后,导电膜的反射率降低,防眩光性能好,相比EDOT膜有着更好稳定性以及更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
[0017]1‑
第二树脂层,2
‑
ITO层,3
‑
第一树脂层,4
‑
基材层,5
‑
防眩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9]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导电膜包括基材层4、防眩光层5、第一树脂层3、ITO层2以及第二树脂层1。
[0021]在一实施方式中,基材层4的材质可以选自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TAC(三醋酸纤维素)、SRF(超复屈折聚脂薄膜)中的一种,优选地,基材层4的材质为PET。基材层4的厚度为125μm
‑
250μm。基材层4的一表面通过涂布工艺涂布有一层防眩光层5。基材层4的另一表面通过涂布工艺涂布有一层第一树脂层3,第一树脂层上3镀设有一层ITO层2,ITO层2上又涂有一层第二树脂层1。其中,第一树脂层3的厚度小于第二树脂层1的厚度。
[0022]在一实例中,第二树脂层1的厚度为100
‑
150nm,第二树脂层1的折射率为1.65
‑
1.70nd。第二树脂层1中的树脂为丙烯酸树脂。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树脂层1中还可以包括氧化铝和氧化钛等纳米粒子。优选地,第二树脂层1由氧化铝和氧化钛等纳米粒子与丙烯酸树脂混合涂布在ITO层2上形成。
[0023]在一实例中,第一树脂层3的厚度为40
‑
80nm,第一树脂层3的折射率为1.55
‑
1.57nd。第一树脂层3中的树脂也为丙烯酸树脂,且第一树脂层3中还可以包括氧化硅纳米粒子。优选地,第一树脂层3由丙烯酸树脂与氧化硅纳米粒子混合涂布在基材层4上形成。
[0024]在一实例中,ITO层2的厚度为15
‑
20nm。防眩光层5的厚度为3
‑
5μm,且防眩光层5的雾度为5
‑
10%。防眩光层5包括丙烯酸树脂和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可以选自氧化硅、氧化铝、硅酸镁、硅酸铝、碳酸钙、碳酸镁中的一种。优选地,防眩光层5由丙烯酸树脂与氧化硅纳米粒子混合涂布在基材层4的表面形成。
[0025]如表1所示,该导电膜400
‑
700nm波段的光的反射率为0.28%,且环境测试优于EDOT导电膜和常规的ITO导电膜。
[0026]表1导电膜相关参数和性能
[0027][0028]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包括:基材层;防眩光层,所述防眩光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的一表面;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的另一表面;ITO层,所述ITO层涂布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以及第二树脂层,所述第二树脂层涂布在所述ITO层上;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层的厚度为100
‑
150nm,所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为40
‑
80n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65
‑
1.70nd。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层的厚度为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业新,袁明,汪金铭,严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