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52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具体涉及汽车电池领域,包括转板和驱动风机,所述转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风机,所述驱动风机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风机控制一端的散热叶片整体能够进行旋转,同时通过转轴以及转板配合,能够快速控制一侧的驱动风机整体能够进行旋转,从而能够控制驱动风机对一侧的车辆电池组整体能够进行针对散热,从而能够实现集中散热,且通过底部的垫板对上方的储液柱整体能够进行支撑,能够通过储液柱与传导管进行配合,从而能够传输冷却液,从而能够控制冷却液进行传导传输,从而能够控制冷却液在传导管内部进行传输,从而对车辆电池组进行针对散热。从而对车辆电池组进行针对散热。从而对车辆电池组进行针对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池是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于启动机动车辆,其主要目的是向电动启动马达提供电流,从而启动实际上推动车辆行驶的化学驱动内燃发动机。发动机运转后,汽车电气系统的动力仍由电池提供,而交流发电机会根据需求的增加或减少为电池充电;
[0003]经检索,现有专利(公开号:CN104321925B)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其设置有冷却板(22),该冷却板包括第一板部件(24),其面朝电池组(10)且具有第一壁厚度(d1);包括第二板部件(30),其具有第二壁厚度(d2);且包括形成在第二板部件(30)中的多个凹陷(32)。冷却板(22)具有多个制冷剂管道(34),其具有第一管道横截面,所述制冷剂管道在第二板部件(30)的凹陷中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板部件(24,30)之间。冷却板(22)具有分配器部分(42)和收集器部分,其每个具有用于制冷剂馈送管线(56)和制冷剂返回管线的至少一个连接件(46)。冷却板(22)在分配器部分(42)和/或收集器部分(44)中的壁厚度(D)大于第二板部件(30)的壁厚度(d2)。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车辆电池组在进行冷却处理的同时,普遍采用单一方向散热的方式,会导致出现散热不够均匀的情况;2、现有的车辆电池组在后期进行使用时,普遍采用单一的液冷散热方式,普遍没有结合风冷散热,在启动时,会占用较大功率;r/>[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包括转板和驱动风机,所述转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风机,所述驱动风机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叶片,所述转板的一端活动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导管,所述传导管的顶部开设有注液口,通过安装板与传导管以及注液口之间的关系,在后期使用时,能够通过注液口对传导管进行注入冷却液。
[0008]优选的,所述传导管的一端贯穿有储液柱,所述储液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制冷压缩机,通过传导管与储液柱之间的关系,在后期使用时,能够通过制冷压缩机控制冷却液进行循环传输制冷。
[0009]优选的,所述制冷压缩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液铜管,且注液铜管的一端与储液柱之间构成固定连接,通过注液铜管与制冷压缩机进行配合,能够采用制冷压缩机控制制
冷液进行传输输出输入,且采用注液铜管进行传输,非常便捷。
[0010]优选的,所述传导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一端贯穿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一侧固定贯穿有散热集中板,所述散热集中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侧板,且侧板与中空管之间为贯穿连接,且侧板的一侧与传导管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安装,通过侧板与传导管进行配合,能够通过传导管控制冷却液流通,同时传导管的一端与电池组进行贴合,能够对电池组进行制冷散热。
[0011]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组通孔板,且两组通孔板等距离设置于垫板的上方一侧,通过侧板与通孔板以及垫板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通孔板实现对各组电池的分类分离散热。
[0012]优选的,所述散热集中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缠绕铜丝管,且两组散热集中板之间关于侧板的中轴线相对称,通过散热集中板与缠绕铜丝管进行配合,能够实现缠绕铜丝管对一侧的散热集中板进行集中散热,从而对车辆电池组进行散热处理。
[0013]优选的,所述横管与侧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横管为中空状,且横管与中空管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横管与侧板进行配合,能够实现横管对一侧的侧板进行通液处理,从而实现冷却液的传输输出输入,非常便捷。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驱动风机、散热叶片、转板、连接板、转轴之间的关系,在后期使用时,能够通过驱动风机控制一端的散热叶片整体能够进行旋转,同时通过转轴以及转板配合,能够快速控制一侧的驱动风机整体能够进行旋转,从而能够控制驱动风机对一侧的车辆电池组整体能够进行针对散热,非常便捷,从而能够实现集中散热,非常便捷,且通过底部的垫板对上方的储液柱整体能够进行支撑,能够通过储液柱与传导管进行配合,从而能够传输冷却液,从而能够控制冷却液进行传导传输,从而能够控制冷却液在传导管内部进行传输,从而对车辆电池组进行针对散热,非常便捷,且在车辆起步使用时,能够先采用驱动风机进行散热。
[0016]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通孔板、垫板、侧板、制冷压缩机、散热集中板之间的配合,在后期使用时,能够通过制冷压缩机采用注液铜管以及储液柱和传导管进行配合,从而能够控制制冷液传输至传导管的内部,同时采用中空管传输至散热集中板的内部,此外采用缠绕铜丝管进行配合,从而能够控制该装置在后期对车辆电池组进行散热的同时,能够采用缠绕铜丝管进行针对散热,非常便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驱动风机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缠绕铜丝管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1、侧板;2、横管;3、散热集中板;4、中空管;5、制冷压缩机;6、注液铜管;7、储液柱;8、注液口;9、通孔板;10、垫板;11、驱动风机;12、安装板;13、传导管;14、散热叶片;15、转轴;16、转板;17、缠绕铜丝管;1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附图1

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包括转板16和驱动风机11,转板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风机11,驱动风机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叶片14,转板16的一端活动贯穿有转轴15,转轴1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
[0025]本实施例,安装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导管13,传导管13的顶部开设有注液口8,工作时,在后期进行补液的同时,能够采用注液口8对传导管13进行注入冷却液,用于后期进行对安装的电池组进行冷却控制。
[0026]本实施例,传导管13的一端贯穿有储液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包括转板(16)和驱动风机(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风机(11),所述驱动风机(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叶片(14),所述转板(16)的一端活动贯穿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导管(13),所述传导管(13)的顶部开设有注液口(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管(13)的一端贯穿有储液柱(7),所述储液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制冷压缩机(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组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压缩机(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液铜管(6),且注液铜管(6)的一端与储液柱(7)之间构成固定连接。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龙鲍程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达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