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刹把组件和滑板车,所述刹把组件包括刹把座、把手、锁止件和复位件,所述把手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刹把座上,所述把手上设有锁止部,所述锁止件安装在所述刹把座上,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止部配合以锁止所述把手,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止件远离所述锁止部以释放所述把手,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锁止位置后复位所述锁止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通过设置锁止件的方式可将把手锁止在刹车位置处,防止其自动复位,用户无需一直按压把手也可以保持刹车停驻状态,提高了驻车的安全性。高了驻车的安全性。高了驻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刹把组件和滑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代步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刹把组件和滑板车。
技术介绍
[0002]在自行车、滑板车、摩托车等代步工具领域,刹车功能至关重要,刹车功能的可靠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用于刹车的把手一般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即,用户按压刹车把手,即可刹车,松开刹车把手,车辆即可行车,相关技术中,用户如果想要保持在刹车状态,只能持续按压刹车把手,长时间按压刹车把手可能导致手部酸痛,难以将刹车把手维持在刹车状态,容易出现刹车把手松脱自动复位的情况,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将刹车把手锁止的刹把组件。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刹把组件的滑板车。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包括刹把座、把手、锁止件和复位件,所述把手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刹把座上,所述把手上设有锁止部,所述锁止件安装在所述刹把座上,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止部配合以锁止所述把手,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止件远离所述锁止部以释放所述把手,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锁止位置后复位所述锁止件。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通过设置锁止件的方式可将把手锁止在刹车位置处,防止其自动复位,用户无需一直按压把手也可以保持刹车停驻状态,提高了驻车的安全性,此外复位件可以将锁止件自动复位至解锁位置,操作简单,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实用性强。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刹把座上设有铰接座和通孔,所述锁止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锁止件可透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刹把座内与所述锁止部配合。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设在所述刹把座的上表面上,所述锁止部设在所述把手的上表面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可与所述锁止部配合或远离所述锁止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的方向倾斜,所述刹把座上设有与所述锁止件内侧面形状相匹配的止阻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为卡槽,所述卡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相匹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为多个,多个所述锁止部沿所述把手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刹把组件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铰接座铰接且所述按键压设在所述锁止件的上方,所述按键具有内腔,所述铰接座和所述锁止件可隐藏在所述内腔内。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在所述铰接座内,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刹把座的上表面相抵,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段的下表面相抵。
[0016]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滑板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刹把组件。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刹把组件的爆炸图。
[0019]图3是图1中所示的刹把组件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的锁止件在锁止位置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中所示的刹把组件在锁止状态的剖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的把手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的刹把座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的刹把座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刹把座;11、止阻部;12、通孔;2、把手;21、锁止部;3、锁止件;31、第一段;32、第二段;4、复位件;5、铰接座;6、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
‑
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刹把组件包括刹把座1、把手2、锁止件3和复位件4,其中,刹把座1安装在滑板车、自行车或者其他代表工件的车把处,把手2可转动地安装在刹把座1上,把手2与代步工具的刹车组件相连,用户在骑行过程中按压把手2即可刹车,松开把手2即可行车,并且把手2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刹把座1和把手2的结构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
[0029]把手2上设有锁止部21,锁止件3安装在刹把座1上,并且锁止件3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在锁止位置,锁止件3与锁止部21配合以锁止把手2,在解锁位置,锁止件3远离锁止部21以释放把手2。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锁止部21主要用于将把手2锁止在刹车位置,使得刹车无法自动复位,当用户需要长时间刹车停驻时,按压把手2,再将锁止件3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止位置,锁止件3与把手2上的锁止部21配合,即可将把手2锁止在刹车的位置处,此时用户可以松开手,无需一直按压把手2。当用户想要继续行车时,复位件4可将锁止件3复位,使其由锁止位置自动复位至解锁位置,此时,把手2不受锁止件3的限制而自动复位,用户可以继续行车。
[0031]本技术实施例的刹把组件,通过设置锁止件3的方式可将把手2锁止在刹车位
置处,防止其自动复位,用户无需一直按压把手2也可以保持刹车停驻状态,提高了驻车的安全性,此外复位件4可以将锁止件3自动复位至解锁位置,操作简单,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实用性强。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刹把座1上设有铰接座5和通孔12,铰接座5上设有铰接轴,锁止件3通过铰接轴可转动地安装在铰接座5上,锁止件3通过转动的方式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变化。
[0033]刹把座1内部中空,把手2的至少部分位于刹把座1内部,当用户需要刹车停驻时,先按压把手2,再按压锁止件3,使其转动至锁止位置,锁止件3透过通孔12进入刹把座1内与把手2上设置的锁止部21配合以将把手2锁止。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铰接座5设在刹把座1的上表面上,锁止部21设在把手2的上表面上,如此设置,用户可以使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压把手2,再使用食指按压锁止件3,使其由解锁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便于用户操作。
[0035]具体地,如图2所示,锁止件3包括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均为条形板状,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之间具有夹角,第一段31的第一端与铰接座5铰接,第一段31的第二端与第二段32的第一端相连,第一段31转动即可带动第二段32的第二端可与锁止部21配合或远离锁止部21,实现把手2的锁止和解锁操作。
[0036]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刹把座;把手,所述把手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刹把座上,所述把手上设有锁止部;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安装在所述刹把座上,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止部配合以锁止所述把手,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止件远离所述锁止部以释放所述把手;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锁止位置后复位所述锁止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刹把座上设有铰接座和通孔,所述锁止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锁止件可透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刹把座内与所述锁止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设在所述刹把座的上表面上,所述锁止部设在所述把手的上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彬彬,王登卫,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