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玻璃瓶和瓶盖,瓶盖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设有气孔,所述瓶盖底壁且位于气孔外侧呈同心圆状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塞;所述气孔内侧壁滑动安装有棉塞,所述橡胶密封塞底壁呈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壁滑动安装有一植株束缚环,所述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培养槽。本装置可实现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取出方便,不会损伤植株;通过设置有升降设计的植株束缚环,针对不同高度的植株培养时,其植株束缚环的高度可以进行适应性的高度调节,此外通过于瓶盖顶壁设置有气孔,并于气孔上方开口处设置有独立棉塞结构,棉塞结构内设置有滤膜,进行滤膜更换工作时,便捷性良好。便捷性良好。便捷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0003]目前,现有的培养瓶培养的植物比较高时,或者组培苗的根系缠绕时,不容易从培养瓶中取出。当从培养瓶中取出时很容易损坏培养苗,同时瓶盖上设有通气孔,用滤膜和棉塞封口,滤膜更换麻烦,通常是在密封盖的盖体上设置滤膜,这样组培用的组培瓶,可依靠瓶盖上设置的滤膜式结构进行气体交换,但是所用的滤膜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而且常常因摩擦、触碰、老化等原因发生破损,因而造成污染现象,导致材料丢失、污染率提高等,滤膜结构也影响了顶部光照进入瓶内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玻璃瓶和瓶盖,所述瓶盖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设有气孔,所述瓶盖底壁且位于气孔外侧呈同心圆状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塞;所述气孔内侧壁滑动安装有棉塞,所述橡胶密封塞底壁呈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壁滑动安装有一植株束缚环,在所述的植株束缚环下方,连接杆上套设一弹簧卡箍,所述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培养槽。通过设置的弹簧卡箍在需要固定植株束缚环时,只需要用力松开弹簧卡箍的双耳,使内圈变大,弹簧卡箍就可夹紧连接杆,需要上下滑动甲方,用力按住弹簧卡箍的双耳,内圈变小,即可夹紧连接杆,实现植株束缚环在连接杆上的固定,非常方便。可拧动瓶盖实现经由连接杆连接的培养槽内的植株可被一并取出,即将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取出方便。植株束缚环为可升降式结构设计,针对不同高度的植株培养时,其植株束缚环的高度可以进行适应性的高度调节,用以束缚培养的植株,防止其倾倒。
[0005]优选地,所述棉塞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通槽,且于通槽上方开口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滤膜。进行滤膜更换工作时,可通过于气孔内抽出棉塞对其进行更换,其便利便捷性良好。
[0006]优选地,所述橡胶密封塞外侧壁滑动连接玻璃瓶内侧壁。
[000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杆底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底壁固定连接有培养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槽侧壁和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可于玻璃瓶底部设置有适量的培养液,并于培养槽内部进行待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玻璃瓶底部的培养液可经通孔流入
培养槽内,待培养植物组织可吸收培养液营养生长,同时待培养植物组织生长的根可通过通孔生长至外部,更好的吸收培养液营养,且可防止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根系无序缠绕,同时利于将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取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植株束缚环的外径内径与橡胶密封塞的外径内径相同,所述植株束缚环的开口与橡胶密封塞的开口呈上下重叠状设置。由培养槽上方开口取出整体培养结构时,其便利性较好。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通过设置有升降设计的植株束缚环,针对不同高度的植株培养时,其植株束缚环的高度可以进行适应性的高度调节,可于玻璃瓶底部设置有适量的培养液,并于培养槽内部进行待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玻璃瓶底部的培养液可经通孔流入培养槽内,待培养植物组织可吸收培养液营养生长,同时待培养植物组织生长的根可通过通孔生长至外部,更好的吸收培养液营养,且可防止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根系无序缠绕,同时利于将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取出。
[0012]2.本技术通过于植物组织培养瓶盖顶壁设置有气孔,并于气孔上方开口处设置有独立棉塞结构,棉塞结构内设置有滤膜,进行滤膜更换工作时,其便利便捷性良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培养结构一侧立体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培养结构另一侧立体图。
[0016]图中:1、玻璃瓶;3、瓶盖;4、气孔;5、棉塞;6、橡胶密封塞;7、连接杆;8、连接块;10、培养槽;11、通孔;12、植株束缚环;13、弹簧卡箍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请参阅图1和图3,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玻璃瓶1和瓶盖3,瓶盖3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设有气孔4,瓶盖3底壁且位于气孔4外侧呈同心圆状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塞6,气孔4内侧壁滑动安装有棉塞5,橡胶密封塞6底壁呈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两个连接杆7外侧壁滑动安装有一植株束缚环12。植株束缚环12为可升降式结构设计,针对不同高度的植株培养时,其植株束缚环12的高度可以进行适应性的高度调节,用以束缚培养的植株,防止其倾倒。两个连接杆7底部设置有培养槽10,在所述的植株束缚环12下方,连接杆7上套设一弹簧卡箍13。通过设置的弹簧卡箍13,用力按住弹簧卡箍13的双耳,调整弹簧卡箍13到固定植株束缚环12下方合适的位置,松开弹簧卡箍13的双耳,使内圈变小,弹簧卡箍13就可夹紧连接杆,实现植株束缚环12在连接杆上的固定和自由上下滑动,非常方便。可拧动瓶盖3实现经由连接杆7连接的培养槽10内的植株可被一并取出,即将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取出方便。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植株束缚环12的外径内径与橡胶密封塞6的外径内径相同,植株
束缚环12的开口与橡胶密封塞6的开口呈上下重叠状设置,由玻璃瓶1开口取出整体培养结构时,其便利性较好。
[0020]如图1所示,棉塞5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通槽,且于通槽上方开口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滤膜,进行滤膜更换工作时,可通过气孔4 内抽出棉塞5对其进行更换,其便利便捷性良好。
[0021]如图1
‑
3所示,两个连接杆7底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两个连接块8 底壁固定连接有培养槽10,培养槽10周侧外侧壁及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 11。玻璃瓶底部装有适量的培养液或培养基,并于培养槽10内进行待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培养液可经由通孔11流入培养槽10内,待培养植物组织可吸收培养液营养生长,同时待培养植物组织生长的根可通过通孔11生长至外部,更好地吸收培养液营养,且可防止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根系无序缠绕,同时利于将植物组织培养瓶内的植株取出。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可于玻璃瓶1底部放置有适量的培养液或培养基,并于培养槽10内部进行待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培养液或培养基可经由通孔11流入培养槽10内,待培养植物组织可吸收培养液或培养基内营养生长,同时待培养植物组织生长的根可通过通孔11生长至外部,更好的吸收玻璃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玻璃瓶(1)和瓶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3)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设有气孔(4),所述瓶盖(3)底壁且位于气孔(4)外侧呈同心圆状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塞(6);所述气孔(4)内侧壁滑动安装有棉塞(5),所述橡胶密封塞(6)底壁呈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外侧壁滑动安装有一植株束缚环(12),在所述的植株束缚环(12)下方,连接杆(7)上套设一弹簧卡箍(13),所述连接杆(7)底部设置有培养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塞(5)上下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通槽,且于通槽上方开口处内侧壁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平,杨宝明,王春梅,刘立娜,李迅东,尹可锁,郑泗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