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与内胆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内胆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使得内胆壁形成包括受热区、热传导区,所述内胆壁包括底壁、侧壁,所述底壁至少部分形成受热区,热传导区自侧壁部分延伸至受热区的外缘,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热传导脉网以在内胆外壁上形成热传导区和受热区,利用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使内胆整体受热均匀,解决中上层米饭热量接收不足的问题,同时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即通过改变受热区的大小来调整加热装置的大小,以控制生产及使用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小家电
,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大多采用底部加热的方式,该方式中的热源大多集中在锅具的底部,导致锅具内上部的热量只能通过锅具的侧壁逐渐向上传递,以使得锅具内部的米饭,尤其是位于中上层的米饭无法吸收到足够的热量,容易出现浸泡时间长,吸水过多,米饭易破裂等问题,在烹饪过程结束后,也无法补充足够的热量对该部分米饭进行烘干,致使锅具中上层的米饭出现湿烂,食用口感差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的部分技术通过提升锅具的导热效率,例如采用一些特殊的材料作为外层的保护层,内部使用传热效率高的导热材料来维持锅具的导热性能,使得中上层的米饭也能够获取足够多的热量,但该方案的多层设计会使得烹饪器具整体的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通过局部设置的热传递脉网以在内胆壁形成热传导区以及受热区,利用的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使得内胆整体受热均匀,实现对温度的精准控制,解决中上层米饭热量接收不足的问题,同时可根据受热区的面积相应地调节加热装置的大小,控制能耗与成本。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6]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与内胆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内胆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使得内胆壁形成包括受热区、热传导区,所述内胆壁包括底壁、侧壁,所述底壁至少部分形成受热区,热传导区自侧壁部分延伸至受热区的外缘,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壁为平面状,所述受热区的面积不大于底壁面积。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壁形成受热区,所述热传导脉网设于内胆的侧壁形成热传导区。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壁和侧壁之间设有的弧形壁,弧形壁设于所述受热区的外缘,以配合至少部分侧壁形成所述热传导区。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受热区为平面状,所述弧形壁面积大于受热区的面积。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区至少占据所述侧壁面积的二分之一。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至多向上延伸至所述内胆胆沿与侧壁的交接处。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的面积不大于所述底壁面积。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电磁感应层、脉管外层、脉管腔体及脉管内层,并呈网格状包络于所述热传导区的外侧。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由设于内胆顶部的吹胀入口通入吹胀介质沿预设路径吹胀形成,所述吹胀入口通过激光焊接的形式密封。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于内胆局部的热传导脉网以在内胆外壁上形成热传导区和受热区,热传导区设于受热区外缘,用于接收受热取得热量并向内胆整体传递,利用的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能使得内胆整体受热均匀,在保温过程中的温度更容易实现精准控制,解决中上层米饭热量接收不足的问题,同时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即可通过改变受热区面积相应地调整加热装置的大小,实现对整机成本及能耗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整体剖视图。
[0020]图2为本实施例中内胆的侧面剖视图。
[0021]图3为本实施例中内胆侧视方向的平面结构图。
[0022]图4为本实施例中内胆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5为热传导区在内胆侧壁上占据一半面积的侧视方向的平面结构图。
[0024]图6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锅体;20、锅盖;30、内胆;31、热传导区;32、受热区;33、底壁;34、侧壁;35、弧形壁;36、胆沿;40、加热装置;50、热传导脉网;51、电磁感应层;52、脉管外层53、脉管腔体;54、脉管内层;55、吹胀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与内胆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内胆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使得内胆壁形成包括受热区、热传导区,所述内胆壁包括底壁、侧壁,所述底壁至少部分形成受热区,热传导区自侧壁部分延伸至受热区的外缘,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
[0029]上述中,通过在内胆外壁的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在内胆壁上形成受热区和热
传导区,热传导区设于受热区的外缘以用于接收热量,热传导区中设有热传导脉网,热传导脉网配合密封的烹饪腔形成封闭的立体加热空间,以实现烹饪器具整体的均匀加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加热装置与待加热物体的接触面积的方式(例如在内胆底部、侧壁增加加热面积或增设顶部线盘等),本技术中利用的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能使得内胆整体受热均匀,在保温过程中的温度更容易实现精准控制,以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同时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即加热装置的尺寸大小可以随受热区的面积改变,例如通过增加热传导脉网的覆盖率来减小受热区的面积,对应的加热装置也可选用小尺寸、小功率的类型,以减少烹饪器具的整体能耗以及装配成本。
[0030]详细的,参照图1
‑
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锅盖20,锅体20内设有内胆30,内胆30底部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40,锅盖20包括外盖21和内盖22,内胆30配合内盖21在合盖时形成封闭的烹饪腔,其中内胆30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50,以在内胆30上形成热传导区31和受热区32,热传导区31延伸至受热区32外缘,受热区32直接接收加热装置40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热传导区31,并通过设于热传导区31中的热传导脉网50继续将热量传递至整个内胆,以在烹饪腔的外围形成一个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空间,本例中利用局部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与内胆配合形成烹饪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使得内胆壁形成包括受热区、热传导区,所述内胆壁包括底壁、侧壁,所述底壁至少部分形成受热区,热传导区自侧壁部分延伸至受热区的外缘,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为平面状,所述受热区的面积不大于底壁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形成受热区,所述热传导脉网设于内胆的侧壁形成热传导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和侧壁之间设有的弧形壁,弧形壁设于所述受热区的外缘,以配合至少部分侧壁形成所述热传导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体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郑凯瑞,邹凌风,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