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05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检查并确定三维隧道模型成型装置功能正常,然后将定模固定在外模上;在零度以下的环境将制备好的冰制动模固定在升降装置上,启动升降装置使得冰制动模移至定模处,形成三维隧道的型腔;将聚丙烯融化成液态,然后快速往型腔中注入液态的聚丙烯;提高环境的温度至零度以上,待冰制动模融化后启动升降装置,使得动模和定模分离;从定模的缺口处挤压模型,使得定模和模型分开,并从该处加入润滑剂;通过外力将模型取出模具;裁剪掉模型两端多余的部分,即可得到三维隧道模型。本方案可方便的对模型进行挤压和涂上润滑油,这样能非常方便的取下模型,实现完整的脱模。现完整的脱模。现完整的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方案属于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山区公路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趋注重高速公路环保、经济和效率的今天起着愈发突出的作用。然而,由于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愈发复杂,隧道施工中的问题也愈发突出,因此,利用相似理论为基础的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和研究隧道施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三维隧道模具通常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和外模在扣合好后,往模腔内浇注工程塑料聚丙烯(简称PP),待工程塑料聚丙烯(简称PP)冷却成型后即可取出。然而,模具在取出时,模具与浇注好的模型之间的间隙很小,模具与浇注好的模型之间的摩擦力很大,很难把成孔模型拔出来,而且,模型越复杂,越难拔出来,如果强行拔出来,则极易损伤模型。
[0004]另外,隧道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都是要安装灯具等情况,因此,都会预留一块灯具或者其他设备的安装位。安装好灯具后,填平其他位置即可,所以模具在浇注时,也会将此安装位一起制作出来,以更好的进行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方案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三维隧道模型成型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检查并确定三维隧道模型成型装置功能正常,然后将定模固定在外模上;步骤S20:在零度以下的环境将制备好的冰制动模固定在升降装置上,启动升降装置使得冰制动模移至定模处,形成三维隧道的型腔;步骤S30:将聚丙烯融化成液态,然后快速往型腔中注入液态的聚丙烯;步骤S40:提高环境的温度至零度以上,待冰制动模融化后启动升降装置,使得动模和定模分离;步骤S50:从定模的缺口处挤压模型,使得定模和模型分开,并从该处加入润滑剂;步骤S60:通过外力将模型取出模具;步骤S70:裁剪掉模型两端多余的部分,即可得到三维隧道模型。
[0007]本方案依托于全新的三维隧道模型成型装置,创新性的将内模设置为动模和定模,在浇注时可保证型腔的形状,并且在浇注完成后用冰制成的动模在高温下就可融化为水,之后通过升降装置就可以使得定模上形成缺口,可方便的对模型进行挤压和涂上润滑油,这样就能非常方便的取下模型,实现完整的脱模。这样操作的好处有多个:1、由于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操作的,可减少模型的成型时间;
2、将动模采用冰来制成,融化后不会粘在模型上,同时水也没有污染,非常环保;3、由于定模上缺口的形成,这样模型和模具之间接触的地方更少了,脱模也更加的容易;4、由于同质量的冰的体积会大于水的体积,因此,缩小部分的体积会由聚丙烯来填充,而这填充出来的部分则是预留出来的灯具或者其他设备的安装位,这样就无需额外再成型一部分粘贴到模型上,强度也可以得到保证。相对于一体成型来说,由于该部分结构复杂,脱模起来也更加困难。而本方案此处为冰质的动模,直接就融化了,完全不会影响脱模。
[0008]进一步,在步骤S20中,操作人员带上零下温度的棉质手套将制备好的冰制动模固定在升降装置上。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动模形状的影响,确保模型质量。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装置,所述内模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为冰制动模,所述定模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外模上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杆;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动模固定在升降装置上。
[0010]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与内模形状匹配的挡板。挡板的设置,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保证了内模的一体性,可有效地避免水或者浇注料漏出。另外,挡板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保证升降装置到达正确的位置。
[0011]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升降机。液压升降机传输稳定。
[0012]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杆上设有防脱落挡杆。保证动模的稳定性,避免动模脱落。
[0013]进一步,所述防脱落挡杆呈“T”型。结构简单,防脱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维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模10、内模20、定位孔201、升降装置301、升降杆302、挡板303、动模304、挡杆305、安装位40。
[0017]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装置,该装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内模20、与其匹配的外模10和升降装置301。内模20又包括动模304和定模两个部分,动模304为冰制成的动模304。这里动模304设置为三组,上方一组,下方2组,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0018]定模上设有定位孔201;而外模10上设有与定位孔201对应的定位杆,这样就可以保证模具定位成功。升降装置301采用液压升降机,每个动模304对应一个升降装置301,动模304固定在升降装置301上。为了保证动模304的稳定性,将升降装置301的升降杆302上设置了一个T型的防脱落挡杆305。
[0019]当然,升降装置301上设有与内模20形状匹配的挡板303,这里的挡板有3个,左右两端的挡板为直板,中间的呈弧形,采用橡胶类的材质做成,密封性更好。挡板303的设置,
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保证了内模20的一体性,可有效地避免水或者浇注料漏出。另外,挡板303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保证升降装置301到达正确的位置。
[0020]再具体成型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0:检查并确定三维隧道模型成型装置功能正常,然后将定模固定在外模10上;步骤S20:操作人员带上零下温度的棉质手套将制备好的冰制动模304固定在升降装置301上,启动升降装置301使得冰制动模304移至定模处,形成三维隧道的型腔;步骤S30:将聚丙烯融化成液态,然后快速往型腔中注入液态的聚丙烯;步骤S40:提高环境的温度至零度以上,待冰制动模304融化后启动升降装置301,使得动模304和定模分离;步骤S50:从定模的缺口处挤压模型,使得定模和模型分开,并从该处加入润滑剂;步骤S60:通过外力将模型取出模具;步骤S70:裁剪掉模型两端多余的部分。
[0021]步骤S80:裁剪掉模型底部多余的部分,即可得到三维隧道模型。
[0022]需要在注意的是,本模型一般要设计得比模型长一些,这样在裁剪后才能得到设定尺寸的三维模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主要是考虑到冰融化后会有一定的体积缩小,那么最上方的模型势必会成型不完整,因此需要裁剪掉。
[0023]本方案依托于全新的三维隧道模型成型装置,创新性的将内模20设置为动模304和定模,在浇注时可保证型腔的形状,并且在浇注完成后用冰制成的动模304在高温下就可融化为水,之后通过升降装置301就可以使得定模上形成缺口,可方便的对模型进行挤压和涂上润滑油,这样就能非常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检查并确定三维隧道模型成型装置功能正常,然后将定模固定在外模上;步骤S20:在零度以下的环境将制备好的冰制动模固定在升降装置上,启动升降装置使得冰制动模移至定模处,形成三维隧道的型腔;步骤S30:将聚丙烯融化成液态,然后快速往型腔中注入液态的聚丙烯;步骤S40:提高环境的温度至零度以上,待冰制动模融化后启动升降装置,使得动模和定模分离;步骤S50:从定模的缺口处挤压模型,使得定模和模型分开,并从该处加入润滑剂;步骤S60:通过外力将模型取出模具;步骤S70:裁剪掉模型两端多余的部分,即可得到三维隧道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隧道模型成型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运王桂冠马亚轲田景国林志马林杨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市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