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影元件、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及血栓治疗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02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影元件、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及血栓治疗仪,相比于缠绕显影丝,C型环壁较厚,无间隙,尺寸更大,透射线下显影效果更好,且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加工,如此方便取栓装置的显影元件安装,且安装到位后,不易滑动,安全可靠;同时,中间显影元件安装于支架本体的支架筋上,不在筋上设计额外突出结构,在导管内输送不会因为增加突出而增加摩檫力;不会降低筋的柔软性,不会显著降低支架输送性能;通过支架本体网管状的结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对血栓的夹持力,使支架本体在整个取栓过程中都能更好地包裹住整个血栓,大大降低了血栓脱落的风险。的风险。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影元件、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及血栓治疗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栓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显影元件、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及血栓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缺血性脑卒中会造成脑组织缺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正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
[0003]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使血管再通。目前,颅内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
[0004]其中,药物溶栓是通过静脉注射r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以溶解血栓,也可通过动脉内接触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治疗等。尽管溶栓治疗已经显示出能够较好的改善神经系统预后,但是,根据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

PAStroke Study Group,NINDS)的研究认为,静脉溶栓应在发病3小时之内进行,动脉溶栓时间窗应在6小时之内,而如此短的溶栓时间窗致使只有4.5%

6.3%的患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其次,溶栓治疗只适合于体积较小的血栓,对大体积血栓栓塞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一些患者对溶栓药物有过敏反应,不适合溶栓治疗。
[0005]相比药物溶栓,机械取栓优点明显,介入取栓时间窗长,可快速再通,适用不耐受药物溶栓治疗的患者。
[0006]而现有的机械取栓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显影效果一般,且结构复杂,不方便安装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效果好、方便安装的显影元件、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及血栓治疗仪。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影元件,以供取栓装置在透射线下显影用,其中,所述显影元件由不透射材料制成且呈C形环状。
[0009]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C形环的壁厚为0.02mm~0.1mm。
[0010]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不透射材料包括铂、铂铱、铂钨合金、金或银。
[0011]其中一个实施例,一种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包括支架本体、中间显影元件和远端显影元件,支架本体包括由多个网孔连接而成的网管状结构,中间显影元件安装于支架本体的支架筋上,其中,所述中间显影元件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显影元件。
[0012]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显影元件通过C形环卡紧于支架筋上。
[0013]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显影元件还通过焊接或胶水或激光辅助固定于支架筋上。
[0014]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筋上且位于中间显影元件的两端设有限位台阶。
[0015]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显影元件被配置为至少一组,每组为三个,中间显影元件能够在透射线下构成显影点,各组中间显影元件沿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同一组的三个中间显影元件沿支架本体的周向方向依次排布;且支架本体在导管中输送时被压缩,此时显影点呈近似成一条线;支架本体在血管中打开时,同一组的三个显影点分开且构成三角形。
[0016]其中一个实施例,一种血栓治疗仪,其中,使用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血栓治疗仪还包括保护鞘管输送丝、微导管、导引导管以及旋转止血阀,微导管的外径小于导引导管的内径,微导管在导引导管内沿导引导管推送到血栓塞处,保护鞘管通过旋转止血阀与微导管相互连通,支架本体放置在保护鞘管内,由输送丝推送到微导管内,并被推送到血栓塞处。
[0017]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丝由柔软的具有一定刚性的金属丝制成,保护鞘管由聚合材料制成。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9]1、通过将显影元件设置呈一体的C形环状,相比于缠绕显影丝,C型环壁较厚,无间隙,尺寸更大,透射线下显影效果更好,且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加工。
[0020]2、为保证更好的显影效果,可以将C形环的壁厚设定在0.02mm~0.1mm 之间,保证其尺寸足够大,在透射线可更好的显影。
[0021]3、为进一步提升显影效果,可以将显影元件设置成由铂、铂铱、铂钨合金、金或银材质制成,其显影效果更佳。
[0022]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其包括支架本体、中间显影元件和远端显影元件,支架本体包括由多个网孔连接而成的网管状结构,该中间显影元件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显影元件,如此方便取栓装置的显影元件安装,且安装到位后,不易滑动,安全可靠;同时,中间显影元件安装于支架本体的支架筋上,不在筋上设计额外突出结构,在导管内输送不会因为增加突出而增加摩檫力;不会降低筋的柔软性,不会显著降低支架输送性能。
[0023]5、中间显影元件通过C形环卡紧于支架筋上,此种安装方式简单且可靠。
[0024]6、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水或激光等方式辅助中间显影元件固定于支架筋上,进一步提升中间显影元件的固定可靠性,保证中间显影元件不易滑动且安全可靠。
[0025]7、通过在支架筋上且位于中间显影元件的两端设置限位台阶,以使中间显影元件更加不会滑动,可完全杜绝中间显影元件的滑动而掉落的风险,提高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0026]8、通过将中间显影元件配置为至少一组,每组为三个,中间显影元件能够在透射线下构成显影点,各组中间显影元件沿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同一组的三个中间显影元件沿支架本体的周向方向依次排布;且支架本体在导管中输送时被压缩,此时显影点呈近似成一条线;支架本体在血管中打开时,同一组的三个显影点分开且构成三角形;如此,支架本体在导管中输送时被压缩,此时显影点呈近似成一条线;而支架本体在某尺寸血管中打开时,同一组的三个显影点分开且构成三角形,从而实现,有规律的等距离排布,因此,通过对于显影点的分布分析,能够帮助医生确定:1.支架是否已经完全打开,血管是否存在狭窄;2.支架的有效工作区域位置;3.根据支架显影点间距判断血栓长度,比如预置相
邻显影点距离为10mm时,通过对相应显影点的计数即可判断血栓的长度;以及,中间显影元件通过C形环卡接于支架筋上,无需增加突出点及限位结构,结构简单,提高了输送性能。
[0027]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血栓治疗仪,其使用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通过支架本体网管状的结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对血栓的夹持力,使支架本体在整个取栓过程中都能更好地包裹住整个血栓,大大降低了血栓脱落的风险;而且由于开放式的设计,使得支架本体折叠性好,整体的柔顺性足够好,支架本体可以通过弯曲血管或到达远端较细的血管,对血管壁造成损伤降到最低;且在结构上,没有增加额外的部件,仅仅通过改变形状就能达到这一目的,易于加工。
[0028]10、通过将输送丝由柔软的具有一定刚性的金属丝制成,且保护鞘管由聚合材料制成,使得输送丝进入颅内的血管段,有足够的刚性,且同时有足够柔韧性或可挠性,使得它们可以穿过保护鞘管或导引导管,并且不会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影元件,以供取栓装置在透射线下显影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元件由不透射材料制成且呈C形环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环的壁厚为0.02mm~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射材料包括铂、铂铱、铂钨合金、金或银。4.一种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包括支架本体、中间显影元件和远端显影元件,支架本体包括由多个网孔连接而成的网管状结构,中间显影元件安装于支架本体的支架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显影元件为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显影元件通过C形环卡紧于支架筋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显影元件还通过焊接或胶水或激光辅助固定于支架筋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显影血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筋上且位于中间显影元件的两端设有限位台阶。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峥金飞龙方智敏叶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