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68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包括分体式结构的拉片本体以及静电测试装置,所述拉片本体包括与拉头本体连接的连接部和测试接触部,所述静电测试装置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设置在拉片本体的背面,并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测试接触部,所述静电测试装置包括静电测试模块和半透明包塑件,所述静电测试模块一电极与所述测试接触部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片本体与静电测试装置结合,可随时测试知晓人体是否带有静电,从而能及时做出排除静电的措施,有效防止由于人体携带静电给自己或者他人不便与尴尬,同时减少衣物因静电堆积空气中灰尘,保持衣物的干净整洁。洁。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配件
,具体的涉及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

技术介绍

[0002]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任何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都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和积累,形成静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可以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少量的静电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危害,但过高的静电却容易使人感到焦躁不安、头疼、胸闷、咳嗽甚至呼吸困难等,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空气中的浮游的尘粒会吸附到衣服上,影响衣服的干净整洁度,人身上的静电主要是由衣物之间或衣物与身体的摩擦造成的,静电是肉眼观察不到的,故人根本不知晓自己衣服上带有静电,因此,常常因为触碰到其他导电物品而有电击感,无法对衣服上高强度静电进行防静电和消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包括分体式结构的拉片本体以及静电测试装置,所述拉片本体包括与拉头本体连接的连接部和测试接触部,所述静电测试装置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设置在拉片本体的背面,并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测试接触部,所述静电测试装置包括静电测试模块和半透明包塑件,所述静电测试模块一电极与所述测试接触部导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静电测试模块包括PCB绝缘板、测试单元和第一焊接锡点,所述测试单元焊接固定在所述PCB绝缘板的正面上,所述第一焊接锡点对称设置在PCB绝缘板正面的上、下两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靠近测试接触部的一端背面设置有第一卡位部,所述测试接触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背面设置有第二卡位部,所述PCB绝缘板正面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位部、第二卡位部卡接,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孔和连接柱,所述连接孔贯穿开设在所述PCB绝缘板四角,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卡位部、第二卡位部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上均设置有与第一焊接锡点对应设置的第二焊接锡点。
[0009]进一步的,所述PCB绝缘板上设有电连接所述测试单元和第一焊接锡点的铜箔导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单元包括0402LED贴片和0603贴片电阻,所述0402LED贴片和0603贴片电阻焊接在所述PCB绝缘板的焊区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和测试接触部均贯穿开设有熔接连接孔,所述半透明包塑件与熔接连接孔相连接,并包裹所述静电测试模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半透明包塑件的宽度大于所述拉片本体宽度。
[0013]一种拉头,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静电测试拉片和拉头本体,所述拉头本体与所述拉片本体铰接固定。
[0014]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拉片本体与静电测试装置结合,可随时测试知晓人体是否带有静电,从而能及时做出排除静电的措施,有效防止由于人体携带静电给自己或者他人不便与尴尬,同时减少衣物因静电堆积空气中灰尘,保持衣物的干净整洁;
[0016]2、静电测试装置包括静电测试模块和以及包裹在静电测试模块外部对其起到保护作用的半透明包塑件,通过静电测试模块上的0402LED贴片和0603贴片电阻形成静电测试回路,使整体结构小巧便于与拉片本体结合使用,也能方便随时进行静电测试。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的爆炸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的正面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的背面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静电测试拉片及拉头的左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静电测试模块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测试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5]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包括分体式结构的拉片本体1以及静电测试装置,所述拉片本体1包括与拉头本体2连接的连接部11和测试接触部12,所述静电测试装置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设置在拉片本体1的背面,并连接所述连接部11和测试接触部12,所述静电测试装置包括静电测试模块3和半透明包塑件4,所述静电测试模块3一电极与所述测试接触部12导通。本技术设置将静电测试装置和拉片本体1结合,既可以将手指放在测接触部上,与静电测试模块3形成静电测试回路,实现随时检测人体是否带有静电的功能,避免碰触到导电物品时而产生电击感,又不会影响到拉片本体1的正常使用
[0026]所述静电测试模块3包括PCB绝缘板31、测试单元32和第一焊接锡点33,所述测试单元32焊接固定在所述PCB绝缘板31的正面上,所述第一焊接锡点33对称设置在PCB绝缘板31正面的上、下两端,所述连接部11靠近测试接触部12的一端背面设置有第一卡位部4,所
述测试接触部12靠近连接部11的一端背面设置有第二卡位部5,所述PCB绝缘板31正面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位部4、第二卡位部5卡接,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固定,其中,第一卡位部4和第二卡位部5的高度与PCB绝缘板31的厚度相同,使PCB绝缘板31配适卡接在其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孔61和连接柱62,所述连接孔61贯穿开设在所述PCB绝缘板31四角,所述连接柱62与连接孔61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卡位部4、第二卡位部5上,连接柱42的高度与PCB绝缘板31的厚度相同,使连接柱42可对PCB绝缘板31定位固定,所述第一卡位部4和第二卡位部5上均设置有与第一焊接锡点33对应设置的第二焊接锡点7,第二焊接锡点7为了与第一焊接锡点33良好接触,所述PCB绝缘板31上设有电连接所述测试单元32和第一焊接锡点33的铜箔导体34,将PCB绝缘板31放置在第一卡位部4和第二卡位部5上,使连接孔61和连接柱62对应插接固定,第一焊接锡点33和第二焊接锡点7电连接,在PCB绝缘板31通过铜箔导体34将测试单元32和第一焊接锡点33从下到上依次串接形成简单有效的静电测试回路,方便实时对人体是否带电进行测试。...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测试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结构的拉片本体以及静电测试装置,所述拉片本体包括与拉头本体连接的连接部和测试接触部,所述静电测试装置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设置在拉片本体的背面,并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测试接触部,所述静电测试装置包括静电测试模块和半透明包塑件,所述静电测试模块一电极与所述测试接触部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测试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测试模块包括PCB绝缘板、测试单元和第一焊接锡点,所述测试单元焊接固定在所述PCB绝缘板的正面上,所述第一焊接锡点对称设置在PCB绝缘板正面的上、下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测试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测试接触部的一端背面设置有第一卡位部,所述测试接触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背面设置有第二卡位部,所述PCB绝缘板正面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位部、第二卡位部卡接,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测试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孔和连接柱,所述连接孔贯穿开设在所述PCB绝缘板四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雁斌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艾思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