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玉专利>正文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27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制冷与热泵


技术介绍

[0002]冷、热和动力等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现实中,人们经常需要利用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也需要利用动力来进行制冷或利用动力并结合低温热能进行供热。在实现上述目的之过程中,将面临多方面的考虑或条件限制,包括能源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用户需求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环境温度,工作介质的类型,设备的流程、结构和制造成本等等。
[0003]以吸收式热泵技术为代表的热能(温差)利用技术,利用高温热负荷驱动实现供热或制冷;受到工作介质(溶液和冷剂介质)的性质影响,高温热负荷往往无法合理地应用于吸收式热泵流程中,导致其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与此同时,如何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实现冷剂液降压过程中压差能的有效回收,消除其负面影响——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对冷剂液潜热的特别要求——这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0004]为了发挥吸收式热泵的技术优势,从大幅度提升低温热负荷温度的角度出发,针对利用高温热负荷进行供热或供冷,并考虑兼顾动力驱动或对外提供动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包含喷管、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和热源热交换器等构件在内,对高温热源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差进行有效利用或对高温热源与环境之间温差进行有效利用,以及对冷剂液降压过程中的压差能实现有效回收,具有综合优势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实现温差利用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分项阐述如下:
[0006]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热源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其中,或膨胀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和溶液泵并传输动力。
[0007]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热源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
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热源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其中,或膨胀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和溶液泵并传输动力。
[0008]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热源热交换器、压缩机和第二热源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热源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和第二热源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
[0009]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热源热交换器、第二热源热交换器和第二膨胀机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热源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和第二热源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
[0010]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

4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
[0011]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

4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
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热源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7)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5)连通,双能压缩机(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10)与膨胀机(6)连通,膨胀机(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10)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6)连接双能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其中,或膨胀机(6)连接双能压缩机(5)和溶液泵(8)并传输动力。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热源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7)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5)连通,双能压缩机(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1)和热源热交换器(10)与膨胀机(6)连通,膨胀机(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1)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10)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6)连接双能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其中,或膨胀机(6)连接双能压缩机(5)和溶液泵(8)并传输动力。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热源热交换器、压缩机和第二热源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7)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5)连通,双能压缩机(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10)与压缩机(12)连通,压缩机(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热源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6)连通,膨胀机(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10)和第二热源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6)连接双能压缩机(5)和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双能压缩机、膨胀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热源热交换器、第二热源热交换器和第二膨胀机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7)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5)连通,双能压缩机(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10)与第二膨胀机(14)连通,第二膨胀机(1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热源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6)连通,膨胀机(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10)和第二热源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6)和第二膨胀机(14)连接双能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

4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1)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15)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5)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5)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6)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

4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节流阀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15)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5)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5)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6)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

4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节流阀、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发生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15)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5)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5)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6)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

4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

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19)连通,第二吸收器(19)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
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15)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9)与吸收器(1)连通,第二发生器(1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9)连通,第二发生器(15)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9)还有被加热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