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背光结构及发光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121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背光结构包含导光层、反射层及透光胶层。该导光层具有底面、相对于该底面的出光面、及形成于该出光面上的表面微结构。反射层相对底面设置于导光层下方。透光胶层对应表面微结构紧密贴合于反射层与导光层之间。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支撑机构及前述按键背光结构。按键背光结构与底板叠置设置。支撑机构连接于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使得键帽经由支撑机构支撑相对于底板及按键背光结构可上下移动。进入导光层的光线经由出光面射出导光层以照射键帽的透光指示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无需降低背光强度及以屏蔽过度限制背光提供范围,即能有效降低漏光对使用者视觉上的影响,且能保持对键帽的透光指示区提供有效的照明。供有效的照明。供有效的照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背光结构及发光按键结构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尤指一种发光按键结构的按键背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发光键盘的背光架构中,若导光板位于底板下方,为使光线能穿过底板以照射键帽,底板会形成多个开口,以供光线穿过。有些开口可能靠近于键帽边缘的下方,使得使用者在使用键盘时可直接看到自开口射出刺眼的光线,造成使用者眼睛不适。若将整体背光强度减弱,虽可减轻或消除使用者眼睛的不适,但会严重影响背光对键帽的透光字符的照明效果。若于导光板上实施屏蔽印刷,虽可改善使用者接收来自这些开口射出的光线强度,或直接遮蔽可能漏出键帽的光线,但该处背光的强度会下降,例如对于键帽上靠近边缘的透光字符的照明会明显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按键背光结构及发光按键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按键背光结构,该背光结构包含:
[0005]导光层,具有底面、相对于该底面的出光面及形成于该出光面上的至少一表面微结构;
[0006]反射层,相对该底面设置于该导光层下方;以及
[0007]透光胶层,对应该表面微结构紧密贴合于该反射层与该导光层之间。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落于该透光胶层于该出光面上的投影内;或者该透光胶层呈一字型、U字型、ㄇ字型或口字型分布。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透光胶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0%。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于该反射层朝向该导光层的表面上对应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形成低反射层。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低反射层呈一字型、U字型、ㄇ字型或口字型分布。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结构还包含不透光屏蔽层,叠置于该导光层的出光面上,其中该不透光屏蔽层具有至少一开口,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经由该至少一开口露出。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
[0014]底板;
[0015]如前述的按键背光结构,叠置于该底板之上或之下;
[0016]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并具有透光指示区;以及
[0017]支撑机构,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使得该键帽经由该支撑机构支撑可相对于该底板及该按键背光结构上下移动;
[0018]其中,进入该导光层的光线经由该出光面射出该导光层以照射该透光指示区。
[001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叠置于该导光层的出光面上并具有至少一开口,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经由该至少一开口露出;或者,
[0020]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位于该透光指示区正下方。
[002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按键结构还包含光源,用以产生该光线,其中该导光层具有位于该底面及该出光面间的入光侧面,该光源的出光面朝向该入光侧面;或者
[0022]该发光按键结构还包含不透光屏蔽层,叠置于该导光层的出光面上,该不透光屏蔽层具有开口,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经由该开口露出。
[002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于该出光面上的投影包含中央区域及围绕该中央区域的外围区域,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位于该外围区域内。
[0024]相较于先前技术,于发光按键结构中,按键背光结构的导光层出光面上设置有表面微结构以发散光线,使其柔和。即使此光线被使用者眼睛接收,也能降低刺眼的程度。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技术的按键背光结构无需降低背光强度及以屏蔽过度限制背光提供范围,即能有效降低漏光对使用者视觉上的影响,且能保持对键帽的透光指示区提供有效的照明。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0028]图3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沿线X

X的剖面图。
[0029]图4为图2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导光层的俯视图。
[0030]图5为根据一实施例透光胶层对应导光层分布的俯视图。
[0031]图6为根据另一实施例透光胶层对应导光层分布的俯视图。
[0032]图7为根据另一实施例透光胶层对应导光层分布的俯视图。
[0033]图8为根据另一实施例透光胶层对应导光层分布的俯视图。
[0034]图9至图12为根据不同实施例低反射层对应导光层分布的俯视图。
[0035]图1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37]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部分爆炸图;图3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沿线X

X的剖面图。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1包含底板10、键帽12、支撑机构14、开关16(于图2中以带影线的圆圈表示)、弹性件18、按键背光结构20(于图1中以单一结构表示,以简化图面;又,于图3中,其尺寸为夸张绘示,以便于说明其结构细节)及光源22(以简单几何图块示意于图中)。键帽12设置于底板10上方。支撑机构14由剪刀脚支架制作形成,但实际应用中不以此为限;例如以蝴蝶型支架(或谓V形支架)制作形成。支撑机构14连接至底板10与键帽12之间,使得键帽
12经由支撑机构14相对于底板10上下移动(即沿垂直方向D1移动)。开关16设置于键帽12下方。弹性件18设置于键帽12与开关16之间。弹性件18可由弹性橡胶圆突制作形成,但实际应用中不以此为限;例如以螺旋弹簧制作形成。当键帽12朝向底板10向下移动时,键帽12会挤压弹性件18以触发开关16。当键帽12不再受到外力按压时,弹性变形的弹性件18能驱使键帽12向上移动回到原位。按键背光结构20叠置于底板10之下。光源22邻近按键背光结构20设置。光源22可由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发光件(但如发光二极管)制作形成,亦可由灯条(light bar)或其他可提供光线的装置制作形成。光源22发射的光线(以数个箭头示意于图3中)可进入按键背光结构20且经由按键背光结构20导引以射向键帽12,提供键帽12背光。键帽12具有多个透光指示区122(以虚线框示意于键帽12上),前述背光照射透光指示区122且可穿过透光指示区122以产生光学指示效果。透光指示区122的轮廓可为几何图形或字符等。此外,于实际应用中,开关16可由但不限于以薄膜电路板17(例如由三层结构制作形成,其上、下层上形成有开关电路,设置于上、下层中间的绝缘层提供电路绝缘;于图中以单一结构表现,以简化图面)实现。
[0038]于第一实施例中,按键背光结构20包含导光层202、反射层204及透光胶层206。导光层202具有底面202a、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结构包含:导光层,具有底面、相对于该底面的出光面及形成于该出光面上的至少一表面微结构;反射层,相对该底面设置于该导光层下方;以及透光胶层,对应该表面微结构紧密贴合于该反射层与该导光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落于该透光胶层于该出光面上的投影内;或者该透光胶层呈一字型、U字型、ㄇ字型或口字型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胶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反射层朝向该导光层的表面上对应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形成低反射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低反射层呈一字型、U字型、ㄇ字型或口字型分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结构还包含不透光屏蔽层,叠置于该导光层的出光面上,其中该不透光屏蔽层具有至少一开口,该至少一表面微结构经由该至少一开口露出。7.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底板;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士永何信政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