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呆组件,其包括第一防呆部、第二防呆部和防呆套件,第一防呆部尾端设置有若干个槽口,防呆套件的外壁设置若干凹槽,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的深度,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通孔,第二防呆部内壁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的凸起高度大于第二凸起的凸起高度,第一防呆部与第二防呆部插接时,第二凸起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一凸起一端位于第一凹槽内,另一端通过通孔位于槽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避免电连接器完成插接后线端接头再次转动,设置槽口使其被限位在第一凸起上,使得电连接器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连接更加稳固。连接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呆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防呆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连接器大多采用颜色防呆,一般以红色作为正连接器的颜色,黑色作为负连接器的颜色。虽然正负连接器间做了颜色防呆,但在后续使用时仍然存在正负连接器的插头差错的风险,一旦插错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0003]为了更好的起到防呆作用,可以通过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之间设置一个防呆套件,以起到结构防呆的作用。在防呆套件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防呆套件上防呆凹槽的宽度以及板端接头上防呆筋条的宽度来用于区分正负连接器,比如正极连接器上的防呆凹槽和防呆筋条较宽,负极连接器上的防呆凹槽和防呆筋条较窄,这样的结构设计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呆作用,但存在一个缺陷,就是负极连接器的线端接头还是依然可以顺利的与正极的板端接头插接,还是存在插错的风险。另外一种,就是可以通过改变防呆套件上防呆凹槽和防呆筋条的间隔来用于区分正负连接器,虽然这种结构设计很好的避免了上个结构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一个缺陷,就是由于设备空间限制以及线端接头上连接有线缆,因此线端接头在插接的过程中转动幅度不宜过大,所以用户在插接线端接头和板端接头的过程中,需要先转动线端接头上的防呆套件至防呆套件上各防呆凹槽与板端接头上防呆筋条位置对应,之后在完成插接,费事费力,且插接不够方便。
[0004]另外,由于正负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在设计时会将两种连接器邻近设计,需要保证正负连接器的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完成插接后,线端接头能够整齐排布,以保证设备排线的整齐性。
[0005]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呆组件,其包括第一防呆部、第二防呆部和防呆套件,所述第一凸起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一防呆部、防呆套件和第二防呆部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一防呆部尾端设置有若干个槽口,若干个所述槽口沿所述第一防呆部的周向等间隔分布,所述防呆套件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的轴向一致,若干所述凹槽沿所述防呆套件的周向等间隔分布,所述凹槽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防呆部内壁沿其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防呆部的轴向一致,所述凸起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防呆套件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防呆部上,所述槽口能够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相通,所述第二防呆部与所述防呆套件插接时,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凸起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槽口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呆套件具有第一内腔,所述防呆套件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内腔的直径,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贯穿所述防呆套件设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呆部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防呆部一侧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防呆部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防呆部插接,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第三开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呆套件内壁设置有若干卡凸结构,所述第一防呆部外壁与所述卡凸结构对应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卡凸结构与所述环形凹槽卡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呆套件内壁设置有若干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为长条形,若干所述第三凸起沿所述防呆套件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凸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的轴线方向一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凸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卡凸结构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防呆组件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中的电连接器,其通过改变不同极性连接器上防呆套件的凹槽数量,可以保证不同极性连接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间不会发生误插;
[0014](2)本技术中的电连接器,其防呆套件上凹槽采用等间隔设计,可以保证连接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插接时,只需要转动很小的角度即可插接;
[0015](3)本技术的中防呆套件采用可转动设计,可以调整线端接头的歪斜角度,同时为了避免正负电连接器完成插接后,线端接头再次转动,设置槽口使其被限位在第一凸起上,进而完成插接后线端接头不能转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5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呆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板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防呆部、防呆套件和第二防呆部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9为图8的B部放大图;
[0024]其中,1
‑
板端接头,2
‑
线端接头,3
‑
第一防呆部,4
‑
第二防呆部,5
‑
防呆套件,6
‑
插接凹槽,7
‑
槽口,8
‑
母端子,9
‑
线端端子,10
‑
板状结构,11
‑
固定部, 12
‑
第三开口,13
‑
板端端子,14
‑
第一凸起,15
‑
第二凸起,16
‑
第一开口,17
‑ꢀ
第二开口,18
‑
第一凹槽,19
‑
第二凹槽,20
‑
通孔,21
‑
卡凸结构,22
‑
环形凹槽, 23
‑
第三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呆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防呆部(3)、第二防呆部(4)和防呆套件(5),所述第一防呆部(3)、防呆套件(5)和第二防呆部(4)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一防呆部(3)尾端设置有若干个槽口(7),若干个所述槽口(7)沿所述第一防呆部(3)的周向等间隔分布,所述防呆套件(5)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5)的轴向一致,若干所述凹槽沿所述防呆套件(5)的周向等间隔分布,所述凹槽沿其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凹槽(18)和第二凹槽(19),所述第一凹槽(18)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19)的深度,所述第一凹槽(18)与所述第二凹槽(19)之间设置有通孔(20),所述第二防呆部(4)内壁沿其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防呆部(4)的轴向一致,所述凸起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15),所述第一凸起(14)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15)的凸起高度,所述防呆套件(5)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防呆部(3)上,所述槽口(7)能够与所述通孔(20)一一对应相通,所述第二防呆部(4)与所述防呆套件(5)插接时,所述第二凸起(15)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9)内,所述第一凸起(14)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8)内,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20)位于所述槽口(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套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剑伟,安久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丰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