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62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包括左铸件、右铸件、前横梁、后横梁、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所述前横梁两端分别与左铸件及右铸件焊接固定,后横梁两端分别与左铸件及右铸件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分别焊接在前横梁内;所述左铸件、右铸件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左前、左后角分别设有衬套安装套管,左铸件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左铸件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左铸件在后横梁下方处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横梁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具体涉及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技术介绍

[0002]副车架是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为悬架的控制臂、稳定杆、动力总成悬置零部件提供安装点,同时将地面、悬架系统、动力系统等系统的力传递到车身。
[0003]为了实现某车型燃油型号、混动型号共平台开发,在悬架硬点布置和周边接口一致的情况系,新开发一款适用于混动车型的后副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该副车架服役于E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中,该车型后轮配置电机进行驱动,副车架在承担传统副车架功能,即为悬架控制臂提供安装接口,在控制臂和车身间传递运动和动力,同时隔绝来自轮胎的振动的同时,可兼容后轮驱动电机布置,并为电机提供安装接口。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
[0006]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包括左铸件1a、右铸件1b、前横梁1c、后横梁1d、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后横梁1d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分别焊接在前横梁1c内;所述左铸件1a、右铸件1b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1a的左前角和左后角分别设有衬套安装套管,用于安装副车架悬置衬套;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用于安装后上控制臂4;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用于安装前束控制臂3;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所述左铸件1a在后横梁下方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用于安装后下控制臂2;所述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14。
[0007]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上的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连接线为斜线,使后下控制臂、前束控制臂连接点呈八字形布置,内宽外窄。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衬套安装套管内壁设有矩形开窗,用于铸造时砂芯的支撑孔和轻砂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以及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均为双耳片结构,耳片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耳片在长圆孔的对应位置上还设置有矩形的限位卡槽,长圆孔和限位卡槽配合使用可限定四轮定位参数调整凸轮的位置,用于调整车轮的前束、外倾角。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上均设置有若干砂芯支撑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中部均向上拱起,用于躲避半轴包络。
[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设有焊接坡口,用于焊接固定左铸件和右铸件1b;所述前横梁1c上设有左前悬置安装套管焊接坡口及右前悬置安装套管焊接坡口,分别用于焊接固定所述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所述后横梁1d两端分别设有焊接坡口,用于焊接固定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前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凸台,每个凸台上设置两个螺纹孔,用于安装后稳定杆5。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为“目”字型结构;所述后横梁1d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为镂空结构,沿挤压方向截面上分布有5个挤压孔,材料通过肋条相互连接。
[0016]本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17]布置方面:传统燃油车型后副车架框架较小,副车架内部空间也较小(四驱车型副车架内部边界稍大,可以容纳主减速器),无法容纳后轮驱动电机;而电动车型多采用五连杆悬架或梯形连杆式悬架,以上悬架型式可以为电机提供较大的布置空间,但在E型多连杆悬架系统中布置驱动电机则比较少见;本技术所述副车架在满足悬架系统布置的条件下,副车架内部空间较大,可容纳后轮驱动电机。
[0018]轻量化方面:本技术所述副车架为铝合金材质,由多个低压铸造件和型材挤压件焊接而成;强度、刚度高,其在满足强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很好的轻量化效果。
[0019]平台化方面:本技术所述车型为平台化车型,分为燃油型号(动力为燃油发动机,后轮无驱动)和混动型号(PHEV车型,后轮有电机驱动),虽然混动车型副车架为新开发,但其接口和燃油车型后副车架一致,满足平台化、通用化的需求;另外,通过(将悬架硬点整体向外/向内平移)+(增加/缩减前后横梁型材段的长度)的策略,可以加宽/缩减轮距,从而达到以该平台为基础开发衍生车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与悬架装配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与悬架装配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主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前横梁截面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后横梁截面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
后副车架;2

后下控制臂;3

前束控制臂;4

后上控制臂;5

后稳定杆;6

后电机;7

半轴;8

一号副车架悬置衬套;9

二号副车架悬置衬套;10

三号副车架悬置衬套;11

四号副车架悬置衬套;12

后电机左前悬置;13

后电机右前悬置;14

电机后悬置;
[0029]1.1

一号衬套安装套管;1.2

二号衬套安装套管;1.3

三号衬套安装套管;1.4

四号衬套安装套管;1.5

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6

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7

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8

凸台;1.11

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2

一号砂芯支撑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铸件(1a)、右铸件(1b)、前横梁(1c)、后横梁(1d)、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后横梁(1d)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分别焊接在前横梁(1c)内;所述左铸件(1a)、右铸件(1b)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1a)的左前角和左后角分别设有衬套安装套管,用于安装副车架悬置衬套;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用于安装后上控制臂(4);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用于安装前束控制臂(3);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所述左铸件(1a)在后横梁下方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用于安装后下控制臂(2);所述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铸件(1a)上的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连接线为斜线,使后下控制臂、前束控制臂连接点呈八字形布置,内宽外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安装套管内壁设有矩形开窗,用于铸造时砂芯的支撑孔和清砂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石超成龙丁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