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955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离心式压缩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因喘振而被破坏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离心式压缩机包括电机和压缩装置,电机包括机壳、定子和转子,机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机壳的内外两侧;压缩装置包括与机壳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的蜗壳、设置在蜗壳内并且与转子驱动连接的叶轮和设置在蜗壳内的扩压器;蜗壳上设置有供气通道,机壳上还设置有补气通道,机壳的内部、补气通道、供气通道和扩压器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或降低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低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低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式压缩机、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机系统
,具体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离心式压缩机因其节能高效、运行稳定和寿命长,而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等电器设备中。
[0003]离心式压缩机一般都包括蜗壳、设置在蜗壳内的叶轮和扩压器,其工作原理是:当叶轮高速旋转时,气体会随之旋转并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扩压器中,从而在叶轮处形成真空区域,吸引外界的气体进入叶轮。随着叶轮的不断旋转,气体被不断地吸入并甩出,从而实现气体的连续流动。
[0004]更通俗地说,气体在流过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时,高速转动的叶轮使气体的流动速度和压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有所提升。即,离心式压缩机通过叶轮首先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静压能和动能。然后,气体在流经扩压器的通道时,随着扩压器流道截面的逐渐增大,前面的气体分子流速降低,后面的气体分子不断涌流向前,使气体的绝大部分动能又转变为静压能,进一步起到增压的作用。
[0005]但是,离心式压缩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喘振而被破坏。离心式压缩机喘振产生的原因是:随着离心式压缩机所在系统的管网阻力不断增大,离心式压缩机内部的流量也会逐渐变小,进而导致离心式压缩机内部叶轮和蜗壳中气体的流动性变差。当流量减小到一定值时,由于气体在叶轮处的流动恶化,导致叶轮不能正常对气体做功,进而导致离心式压缩机出口处的压力小于管网压力,致使离心式压缩机与管网之间出现气流振荡,从而使离心式压缩机产生剧烈振动,极易导致离心式压缩机在很短时间内受到严重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喘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离心式压缩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因喘振而被破坏的问题。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离心式压缩机出现喘振或降低离心式压缩机喘振现象的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设备。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包括电机和压缩装置,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定子和转子,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所述机壳的内外两侧;所述压缩装置包括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的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且与所述转子驱动连接的叶轮和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扩压器;所述蜗壳上设置有供气通道,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补气通道,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补气通道、所述供气通道和所述扩压器依次连通。
[0009]可选地,所述离心式压缩机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补气通道的
通断。
[0010]可选地,所述机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补气通道相交的阀孔,所述控制阀安装到所述阀孔内;并且/或者,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比例阀。
[0011]可选地,所述补气通道远离所述供气通道的一端形成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
[0012]可选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储气腔,所述储气腔串联在所述补气通道与所述供气通道之间,以使流出所述补气通道的流体经由所述储气腔流入所述供气通道。
[0013]可选地,所述储气腔设置为环形空腔。
[0014]可选地,所述供气通道包括多个环形通道和/或多个弧形通道。
[0015]本技术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降压构件、蒸发器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所述离心式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流体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降压构件的进口流体连接,所述降压构件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流体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离心式压缩机的进口流体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流体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降压构件的出口和所述蒸发器的进口分别流体连接。
[0016]本技术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0017]本技术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0018]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机的机壳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补气通道,在蜗壳上设置供气通道,并使机壳的内部、补气通道、供气通道和扩压器依次连通,使得离心式压缩机在使用时能够将管网(例如制冷系统)中的流体(例如制冷系统中的冷媒)通过第一通孔引入机壳内对电机进行冷却,然后使机壳内的流体通过补气通道和供气通道进入扩压器,为扩压器补气增焓,从而提升扩压器内气体的静压能。因此,本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或降低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
[0019]进一步,通过在机壳上设置与补气通道相交的阀孔,并在阀孔内安装控制阀,使得离心式压缩机能够通过该控制阀控制机壳内的流体是否进入扩压器。
[0020]进一步,通过在机壳上设置串联在补气通道与供气通道之间的储气腔,并使流出补气通道的流体经由储气腔流入供气通道,使得气体在进入扩压器之前,先经过储气腔进行缓冲,从而使得气体进入扩压器时流速更加稳定,提升了扩压器补气时的稳定性。
[0021]再进一步,在制冷系统中,通过使第一通孔与冷凝器的出口流体连接,使第二通孔与降压构件的出口和蒸发器的进口分别流体连接,使得离心式压缩机能够利用从冷凝器流出的冷媒先对电机进行冷却再对扩压器进行补气。因此,本技术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离心式压缩机中电机的温度,保证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同时还避免了离心式压缩机出现或降低了喘振。
[0022]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同一附图标记在不同附图中所标示的部件或部分相同或类似;本技术的附图彼此之间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离心式压缩机沿A

A方向的剖视图(示例一);
[0026]图3是图1中离心式压缩机沿A

A方向的剖视图(示例二);
[0027]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和压缩装置,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定子和转子,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所述机壳的内外两侧;所述压缩装置包括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的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且与所述转子驱动连接的叶轮和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扩压器;所述蜗壳上设置有供气通道,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补气通道,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补气通道、所述供气通道和所述扩压器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压缩机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补气通道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补气通道相交的阀孔,所述控制阀安装到所述阀孔内;并且/或者,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比例阀。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通道远离所述供气通道的一端形成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茹俞国新朱万朋常云雪李靖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