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包括有供胶装置、输胶管、涂胶装置及回收装置;供胶装置包括有胶箱及胶泵,涂胶装置包括有涂胶架、喷胶组件和上胶辊;输胶管的一端与供胶口连接,另一端与喷胶组件连接;回收装置包括有流胶口及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胶箱的加热使得胶块熔化成液态,然后胶泵将液态的胶水通过输胶管流进喷胶组件,胶水从喷胶组件喷射至上胶辊上,再通过侧刮胶板使上胶辊的表面均匀布胶,多余的胶水汇入集胶槽,再通过流胶口流入过滤网继而进入胶箱内,实现胶水的过滤及循环利用,避免胶水的浪费。避免胶水的浪费。避免胶水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贴标机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热熔胶贴标机是将成卷的不干胶纸标签(纸质或金属箔)粘贴在产品或包装瓶上的设备。标签经过一系列的传输及切断后,经由上胶机构涂上热熔胶后进行贴标。在上胶过程中,通常将固态的胶块放进加热熔化成液态,然后通过胶泵将液态的胶水送进喷胶装置及胶辊,使胶辊表面均匀布胶,再通过胶辊将胶水转至标签上进行粘贴。在胶水喷涂过程中,容易产生多余的胶水,这些余胶通常只能直接排走,不仅造成胶水的浪费,而且由于胶水冷却后会凝固堵塞,很容易堵塞排胶管道,需要经常清理排胶管道,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包括有供胶装置、输胶管、涂胶装置及回收装置;
[0004]所述供胶装置包括有胶箱及胶泵,所述胶箱的侧面设有供胶口,所述胶泵的出口与所述供胶口连接;
[0005]所述涂胶装置包括有涂胶架,以及设于涂胶架中的喷胶组件和上胶辊,所述涂胶架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内设有集胶槽,所述集胶槽的槽底设有回收孔;
[0006]所述输胶管的一端与所述供胶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胶组件连接;
[0007]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有流胶口及过滤网,所述流胶口设于所述回收孔处,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胶箱内,其开口朝向所述流胶口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胶箱包括有箱体、加热装置、防护层、底层盖、隔热层、上盖及活动盖;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防护层设于所述箱体的表面;所述底层盖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面上,所述底层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流胶口配合的第一U型槽,另一端设有凸起的进胶管口;所述隔热层设于所述底层盖的顶面上,其设有与所述第一U型槽配合的第二U型槽以及与所述进胶管口配合的第一进胶槽;所述上盖设于所述隔热层的顶面上,其设有与所述第二U型槽配合的第三U型槽以及与所述进胶管口配合的第二进胶槽;所述活动盖套设于所述进胶管口的开口上,其顶部设有提手;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放胶管道。
[0009]优选地,所述胶泵包括有电机、联轴器、泵体、胶路块及释压阀;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胶箱的顶部,所述泵体、所述胶路块及所述释压阀均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之间通过所述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泵体与所述胶路块连接,所述释压阀安装于所述胶路块上,所述供胶口与所述胶路块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正方体结构,其顶部设有开口,一侧设有安装卡口,该侧相邻的两侧面以及底面均设有过滤孔;所述安装卡口上设置有螺栓并通过螺栓与所述箱体的
内壁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输胶管为加温胶管,其内部设有加温组件。
[0012]优选地,所述喷胶组件包括有喷胶块、侧刮胶板及上刮胶板;所述喷胶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涂胶架中,所述侧刮胶板可调节地设于所述喷胶块的一侧,所述上刮胶板设于所述喷胶块的顶部,其为外侧面为弧形内凹结构。
[0013]优选地,还包括有与所述喷胶块配合的角度调节部;所述喷胶块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转轴及下转轴;所述角度调节部设于所述涂胶架的顶部,其包括有U型座及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上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U型座与所述涂胶架连接,其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调节板相对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集胶槽包括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的槽底设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位于所述喷胶组件及所述上胶辊交汇处的下方;所述第一收集槽及所述第二收集槽均与所述回收孔连通。
[0015]优选地,所述底板内设有保温装置。
[0016]优选地,还包括有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有液位传感器及警报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胶箱内,所述警报器设于所述胶箱外,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警报器信号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固态的胶块放进胶箱里面,通过对胶箱的加热使得胶块熔化成液态,然后胶泵将液态的胶水通过输胶管流进喷胶组件,胶水从喷胶组件喷射至上胶辊上,再通过侧刮胶板使上胶辊的表面均匀布胶,多余的胶水汇入集胶槽,再通过流胶口流入过滤网继而进入胶箱内,实现胶水的过滤及循环利用。本技术无需单独的排胶管道,避免了排胶管道堵塞导致排胶不畅需要经常清理的问题,同时多余的胶水能够循环利用,有效地避免了胶水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的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的侧面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的俯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的剖面图;
[0023]在图1至图5中,其中各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4]1‑‑
供胶装置、11
‑‑
胶箱、111
‑‑
箱体、112
‑‑
防护层、113
‑‑
底层盖、114
‑‑
隔热层、115
‑‑
上盖、116
‑‑
活动盖、117
‑‑
放胶管道、12
‑‑
胶泵、121
‑‑
电机、122
‑‑
联轴器、123
‑‑
泵体、124
‑‑
释压阀、13
‑‑
供胶口、2
‑‑
输胶管、3
‑‑
涂胶装置、31
‑‑
涂胶架、311
‑‑
底板、312
‑‑
集胶槽、3121
‑‑
第一收集槽、3122
‑‑
第二收集槽、313
‑‑
回收孔、32
‑‑
喷胶组件、321
‑‑
喷胶块、322
‑‑
侧刮胶板、323
‑‑
上刮胶板、324
‑‑
角度调节部、3241
‑‑
U型座、3242
‑‑
调节板、33
‑‑
上胶辊、4
‑‑
回收装置、41
‑‑
流胶口、42
‑‑
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
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供胶装置(1)、输胶管(2)、涂胶装置(3)及回收装置(4);所述供胶装置包括有胶箱(11)及胶泵(12),所述胶箱的侧面设有供胶口(13),所述胶泵的出口与所述供胶口连接;所述涂胶装置包括有涂胶架(31),以及设于涂胶架中的喷胶组件(32)和上胶辊(33),所述涂胶架包括有底板(311),所述底板内设有集胶槽(312),所述集胶槽的槽底设有回收孔(313);所述输胶管的一端与所述供胶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胶组件连接;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有流胶口(41)及过滤网(42),所述流胶口设于所述回收孔处,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胶箱内,其开口朝向所述流胶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箱包括有箱体(111)、加热装置、防护层(112)、底层盖(113)、隔热层(114)、上盖(115)及活动盖(116);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防护层设于所述箱体的表面;所述底层盖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面上,所述底层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流胶口配合的第一U型槽,另一端设有凸起的进胶管口;所述隔热层设于所述底层盖的顶面上,其设有与所述第一U型槽配合的第二U型槽以及与所述进胶管口配合的第一进胶槽;所述上盖设于所述隔热层的顶面上,其设有与所述第二U型槽配合的第三U型槽以及与所述进胶管口配合的第二进胶槽;所述活动盖套设于所述进胶管口的开口上,其顶部设有提手;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放胶管道(1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标机用循环上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泵包括有电机(121)、联轴器(122)、泵体(123)、胶路块及释压阀(124);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胶箱的顶部,所述泵体、所述胶路块及所述释压阀均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之间通过所述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泵体与所述胶路块连接,所述释压阀安装于所述胶路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战,张清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