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942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煤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包括原煤仓外壳,所述原煤仓外壳上设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的底端设有原煤斗外壳,所述分隔结构上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上设有手动结构,所述分隔结构上设有下料结构,所述原煤仓外壳上设有出料结构;在不对原输煤及配煤系统做任何变动的情况下,仅通过分隔结构与驱动结构来控制进入给煤机的煤种,实现快速变换煤种的目的;通过手动结构驱动分隔结构,手动结构的设置保证了驱动结构损坏时,机器仍能运转,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通过下料结构控制原煤仓内部原煤均匀下料,避免原煤仓内部堵塞,通过出料结构排出原煤仓内部剩余的原煤,便于下次利用。便于下次利用。便于下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燃煤输送装置
,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煤掺烧是应对我国燃煤电站锅炉燃料供应紧张、复杂多变,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情况下锅炉原煤仓均是一台磨煤机配一台给煤机,一台原煤仓只存一种煤,只有仓内旧煤烧完后才能烧后上的新煤,即使实施混配煤也只能在煤场进行,也根本无法实现一台原煤仓单独存两种以上煤种;国内外针对混煤掺烧方面已开展了多年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国内电厂普遍采用的分磨制粉、炉内掺烧技术,或者采用煤场混配煤方式,但这些已有的配煤掺烧不能很好满足实时精准快速燃烧优化以及机组灵活性运行要求;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原煤仓分仓快速配煤掺烧技术,通过对现有设备实施少量改造,实现了不同煤种的快速变煤掺烧,实现精准实时在线切换煤种,应对全天快速变负荷的要求,高负荷烧高热值低硫煤,低负荷烧低热值高硫煤,提高负荷响应,同时增加劣质煤的掺烧量,取得了负荷响应好和经济性高的双重高收益,有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0003]目前,国内燃煤发电机组主要采用“炉前掺配、炉内混烧”和“分磨制粉、炉内混烧”两种方式开展混煤掺烧;受煤场条件限制,“分磨制粉、炉内混烧”成为燃煤电站锅炉混煤掺烧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就是将不同的煤种通过不同的磨煤机磨成煤粉后送入炉内混合燃烧,具有占地空间小、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影响机组运行的灵活性;当机组设计煤质为高热值烟煤时,若掺烧一定比例的低热值高硫煤种,则满负荷运行时,磨煤机出力增高,超过磨煤机最大出力,同时环保口参数超标,即出现影响机组带负荷现象。另外,掺烧低热值高硫煤还影响机组升负荷速率;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电网系统对煤电机组深度调峰灵活性运行能力要求逐渐提高;煤电机组不仅要能够升得高,达到额定负荷,还要降得足够低,达到30%甚至20%额定负荷,而且要升得快、降得快;在此过程中,入炉煤种特性变得至关重要,是煤电机组灵活性运行的关键点;因此,提高炉内掺烧过程中煤种切换的灵活性对于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燃煤输送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煤炭掺烧过程的煤料灵活切换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
[0006]其包括原煤仓外壳和设置在原煤仓外壳内的分隔结构,分隔结构将原煤仓外壳内部空间划分为两部分。
[0007]在分隔结构上设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分隔结构运动,实现燃煤煤料的
灵活切换。
[0008]原煤仓外壳底部设置有出料结构,且出料结构上开设有出料孔,出料结构用于倾倒原煤仓外壳内部剩余的原煤,原煤仓外壳底部设置还有原煤斗外壳,且原煤斗外壳位置与分隔结构位置对应。
[0009]分隔结构上设有下料结构,下料结构控制原煤仓内部煤炭均匀下料。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分隔结构包括隔板,隔板设于原煤仓外壳的内部,原煤斗外壳的一端设有插板,插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块对称设置的滑板,滑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与滑板之间转动连接;
[0011]其中,螺杆的端部固定于驱动结构。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根导向杆,导向杆与螺杆平行设置,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插板的内部。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安装套,安装套的外部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均为斜齿轮,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连接杆方向垂直。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上还设有手动结构,手动结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滑动连接于插板上,第一转轴的外部固定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一侧的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均为斜齿轮,第一转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推杆,推杆与插板之间滑动连接,推杆的端部转动连接于安装套的外部。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的端部设有手轮,手轮与第一转轴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料结构包括对称设置于隔板两侧的安装架,安装架的截面为U形结构,安装架的内部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端部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安装架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外部设有螺旋设置的下料片。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料孔对称设于原煤仓外壳的两侧,出料孔的内部设有安装盖,安装盖的内部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于原煤仓外壳的内部。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盖底端的原煤仓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卡块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卡块的内部,卡块的一侧设有限位条,限位条与卡块的截面共同构成T形结构。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卡块的一侧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原煤仓外壳的内部。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实现了不同煤种的快速变煤掺烧,实现精准实时在线切换煤种,应对全天快速变负荷的要求,高负荷烧高热值煤,低负荷烧低热值,提高负荷响应,同时增加低热煤的掺烧量,取得了负荷响应好和经济性高的双重高收益,有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分隔结构、驱动结构以及手动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原煤仓外壳、下料结构以及出料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下料结构、隔板、原煤仓外壳、出料结构以及下料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1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6为图1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7为图2所示的C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0]图8为图3所示的D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9为图4所示的E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2]图中:1、原煤仓外壳;2、原煤斗外壳;3、分隔结构;301、隔板;302、插板;303、滑板;304、螺杆;305、导向杆;401、连接杆;402、安装套;403、第一齿轮;404、第二齿轮;405、第一电机;5、手动结构;501、手轮;502、第一转轴;503、第三齿轮; 504、第四齿轮;505、推杆;601、安装架;602、第二电机;603、第二转轴;604、下料片;7、出料结构;701、出料孔;702、安装盖;703、第三转轴;704、卡块;705、复位弹簧;706、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煤仓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原煤仓外壳内的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原煤仓外壳内部空间划分为两部分;所述分隔结构上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分隔结构运动;所述原煤仓外壳底部设置有出料结构,且所述出料结构上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结构用于倾倒所述原煤仓外壳内部剩余的煤料;所述原煤仓外壳底部设置还有原煤斗外壳,且所述原煤斗外壳位置与所述分隔结构位置对应;所述分隔结构上设有下料结构,所述下料结构用于控制原煤仓内部的煤料下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于原煤仓外壳的内部;所述原煤斗外壳的一端设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块对称设置的滑板,所述滑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滑板之间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螺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根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螺杆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插板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外部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均为斜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连接杆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厂锅炉配煤掺烧用的燃煤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宇伦李震鹏陶烽伟罗家庚任浩喻长江周军胡杰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