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卸货且适配多种规格铝型材的集装箱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卸货且适配多种规格铝型材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且专供用于周转或者运输获取的大型装货容器。自上世纪60年代起,集装箱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运输工具,当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时,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需将货物从集装箱内取出换装。
[0003]现有的集装箱在装载运输一些中等体积或者小体积的铝型材或铝型材原料时,若需要卸出铝型材或铝型材原料,则需要人工搬运铝型材或铝型材原料,耗时费力,并且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集装箱在装载运输一些中等体积的铝型材或铝型材原料后,当需要卸出铝型材或铝型材时只能通过人工进行卸货,耗时费力,并且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卸货且适配多种规格铝型材的集装箱,包括:
[0006]集装箱箱体、承载装置、装货装置、卸货装置和调控装置;
[0007]所述承载装置安装于所述集装箱箱体内;
[0008]所述装货装置设于所述集装箱箱体侧面;
[0009]所述卸货装置与所述承载装置对应安装于所述集装箱箱体内,且所述卸货装置位于所述承载装置下方;
[0010]所述调控装置安装于所述集装箱箱体一侧;
[0011]所述承载装置用于承载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卸货且适配多种规格铝型材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箱体(1)、承载装置、装货装置、卸货装置和调控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安装于所述集装箱箱体(1)内;所述装货装置设于所述集装箱箱体(1)侧面;所述卸货装置与所述承载装置对应安装于所述集装箱箱体(1)内,且所述卸货装置位于所述承载装置下方;所述调控装置安装于所述集装箱箱体(1)一侧;所述承载装置用于承载待运输货物;所述装货装置用于向所述集装箱箱体(1)内装载货物;所述卸货装置用于将所述集装箱箱体(1)内的货物卸载至所述集装箱箱体(1)外;所述调控装置与所述卸货装置连接,且所述调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卸货装置的运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卸货且适配多种规格铝型材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箱体(1)包括顶板(12)、底板(13)、第一端门(14)、第二端门(15)和一对侧板(11);所述底板(13)呈长方形,两块所述侧板(11)分别竖直安装于所述底板(13)上表面位于所述底板(13)两长边的边缘处;所述第一端门(14)和所述第二端门(15)相匹配,且所述第一端门(14)和所述第二端门(15)分别竖直安装于所述底板(13)上表面位于所述底板(13)两短边的边缘处;所述顶板(12)与所述底板(13)相匹配,所述顶板(12)设于所述底板(13)的上方,且所述顶板(12)两侧短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门(14)和所述第二端门(15)的顶部边缘处连接,所述顶板(12)两侧长边分别与一对所述侧板(11)的顶部边缘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卸货且适配多种规格铝型材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装置包括传输机构、出料机构、一对支撑板(32)和若干机械臂底座(34);一对所述支撑板(32)与所述承载装置对应设于所述集装箱箱体(1)内;所述传输机构沿所述底板(13)的长度方向安装于所述底板(13)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若干所述机械臂底座(34)关于所述传输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13)的上表面;每个所述机械臂底座(34)上安装有一个小型机械臂(31);每个所述小型机械臂(31)的上端均与所述支撑板(32)下表面连接;所述出料机构对应所述传输机构传输方向的末端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卸货且适配多种规格铝型材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电机(331)、传送带(332)、第一转辊支架(333)、第一转辊(334)、同步带和若干第二转辊支架(336);所述第一转辊支架(333)安装于所述底板(13)上;所述第一转辊(334)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辊支架(333)上,所述第一转辊(334)的转轴一端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电机(331)安装于所述底板(13)上,且所述电机(331)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
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同步带连接;若干所述第二转辊支架(336)与所述第一转辊支架(333)对应安装于所述底板(13)上;每个所述第二转辊支架(336)上转动安装有一个第二转辊(337);所述传送带(332)套设在第一转辊(334)和若干第二转辊(337)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卸货且适配多种规格铝型材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上翻门(61)、锁门杆(62)、铰接杆(65)、一对锁门杆限位卡槽(63)和一对竖直电动伸缩杆(64);所述铰接杆(65)安装于所述第一端门(14)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门(14)下端的位置;所述上翻门(61)上端可转动的套接于所述铰接杆(65)中部位置,且所述上翻门(61)对应所述传送带(332)设置;两个所述锁门杆限位卡槽(63)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端门(14)上对应所述上翻门(61)两侧,且所述锁门杆限位卡槽(63)低于所述铰接杆(65)设置;所述锁门杆(62)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锁门杆限位卡槽(63)中;所述竖直电动伸缩杆(64)与所述锁门杆限位卡槽(63)一一对应,且所述竖直电动伸缩杆(64)通过连接座安装在所述第一端门(14)上对应所述锁门杆限位卡槽(63)与所述上翻门(61)之间的位置;所述竖直电动伸缩杆(64)对应所述锁门杆(62)设置,且所述竖直电动伸缩杆(64)高于所述铰接杆(65)设置;两个所述竖直电动伸缩杆(64)的伸缩端均竖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丰轩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