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矫正扳手,所述矫正扳手包括套筒、夹持杆和推动杆。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杆与所述夹持部之间能够构成用于夹持所述连接棒的夹持位,所述夹持杆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便改变所述夹持位在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所述推动杆的至少一部分螺纹配合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推动杆的轴向随动、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夹持杆的一端相连以便所述推动杆带动所述夹持杆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矫正扳手具有调整连接棒的效果好及可控性好的优点。的效果好及可控性好的优点。的效果好及可控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正扳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矫正扳手。
技术介绍
[0002]胸腰椎后路钉棒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脊柱外科技术,主要用于胸腰椎骨折、腰间盘突出、椎体滑脱、脊柱侧弯等疾病。对于此类疾病往往借助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和术中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和出血量少及切口美观等优点。但微创手术的切口小,连接棒植入后存在不便调整的问题。相关技术中,推动杆和夹持杆为一体式结构,在调整过程中存在,随着推动杆的转动,连接棒也会随着转动,存在不利于连接棒的位置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矫正扳手。该矫正扳手具有便于操作和可控性好的优点。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矫正扳手包括套筒、夹持杆和推动杆。
[0005]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杆与所述夹持部之间能够构成用于夹持所述连接棒的夹持位,所述夹持杆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便改变所述夹持位在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所述推动杆的至少一部分螺纹配合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夹持杆轴向随动、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推动杆的一端相连以便所述推动杆带动所述夹持杆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移动。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调整连接棒的矫正扳手,通过所述推动杆的至少一部分螺纹配合在所述套筒内,推动杆可以进行周向转动和轴向的往复移动,以便所述推动杆带动所述夹持杆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夹持位对连接杆的夹持;同时,通过推动杆的轴向随动与所述夹持杆的一端相连,夹持杆会随着推动杆的移动而移动,可以实现对多种尺寸的连接棒的夹持。此外,所述推动杆的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夹持杆的一端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推动杆可以进行周向转动和轴向的往复移动,推动杆通过周向转动带动其轴向的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夹持杆在随着推动杆进行轴向的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夹持杆可以不随着推动杆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实现连接棒在被夹紧的过程中,被夹紧连接棒角度可以不随着夹持位在套筒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改变而转动,进而使夹持位对连接棒的夹持可控性好的优点。
[0007]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调整连接棒的矫正扳手具有对连接棒的调整效果好及可控性好的优点。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杆包括嵌合孔和嵌合柱中的一者,所述推动杆包括嵌合柱和嵌合孔中的另一者,所述嵌合柱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嵌合孔内。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合柱包括沿所述推动杆的一端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圆柱部和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一圆柱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圆柱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圆
柱部和所述第二圆柱部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一阶梯面,
[0010]所述嵌合孔包括沿所述夹持杆的端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嵌孔和第二嵌孔,所述第一嵌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嵌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嵌孔和所述第二嵌孔连接处限定出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圆柱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嵌孔内,所述第二圆柱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孔内,且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面能够抵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合孔为具有供嵌合柱径向卡入豁口的C形嵌合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杆远离推动杆的一端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用于与待夹持连接棒的外壁线接触或面接触,所述弧形曲面与所述夹持部构成所述夹持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呈弯钩状,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弧形曲面构成所述夹持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曲面包括抵触部和防脱部,所述抵触部能够抵接所述连接棒,所述防脱部朝向邻近所述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以避免所述连接棒从所述夹持位滑脱。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整连接棒的矫正扳手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条形孔和凸块中的一者,所述夹持杆位于所述套筒内的区域设有条形孔和凸块中的另一者,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夹持杆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凸块与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导向移动配合。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杆远离所述夹持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套筒形成操作段,所述操作段端部设置有T形手柄,所述T形手柄的两个侧柄的长度不一致。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手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矫正扳手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矫正扳手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矫正扳手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嵌合柱的主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嵌合柱和嵌合孔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矫正扳手100;
[0025]套筒1;夹持部11;
[0026]嵌合孔21;第一嵌孔211;第二嵌孔212;第二端22;抵触部221;防脱部222;
[0027]条形孔23;
[0028]推动杆3;操作段31;螺纹段32;
[0029]嵌合柱331;第一圆柱部3312;第二圆柱部3311;
[0030]限位件4;
[0031]T形手柄5;第二手柄6。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
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调整连接棒的矫正扳手100。
[0034]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调整连接棒的矫正扳手100包括套筒1、夹持杆和推动杆3。
[0035]套筒1的一端设有夹持部11,夹持杆与夹持部11之间能够构成用于夹持连接棒的夹持位,夹持杆沿套筒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便改变夹持位在套筒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推动杆3的至少一部分螺纹配合在套筒1内,夹持杆的轴向随动、周向可转动地与推动杆 3的一端相连以便推动杆3带动夹持杆沿套筒1的长度方向移动。
[0036]可以理解的是,夹持杆沿推动杆3的轴向在脱离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位于夹持位置的夹持杆与夹持部11之间构成用于夹持连接棒的夹持位,位于脱离位置的夹持杆相对位于夹持位置的夹持杆在推动杆3的轴向上远离夹持部11。此外,推动杆3具有螺纹段32,套筒1上具有与推动杆3的螺纹段32相配合的内螺纹。
[0037]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调整连接棒的矫正扳手100,通过推动杆3的至少一部分螺纹配合在套筒1内,推动杆3可以进行周向转动和轴向的往复移动,以便推动杆3带动夹持杆沿套筒1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夹持位对连接杆的夹持;同时,通过推动杆3与夹持杆的一端相连,夹持杆会随着推动杆3的移动而移动,可以实现对多种尺寸的连接棒的夹持。此外,推动杆3的周向可转动地与夹持杆的一端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推动杆3可以进行周向转动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正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夹持部;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与所述夹持部之间能够构成用于夹持连接棒的夹持位,所述夹持杆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便改变所述夹持位在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至少一部分螺纹配合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夹持杆轴向随动、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推动杆的一端相连以便所述推动杆带动所述夹持杆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包括嵌合孔和嵌合柱中的一者,所述推动杆包括嵌合柱和嵌合孔中的另一者,所述嵌合柱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嵌合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柱包括沿所述推动杆的一端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圆柱部和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一圆柱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圆柱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圆柱部和所述第二圆柱部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一阶梯面,所述嵌合孔包括沿所述夹持杆的端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嵌孔和第二嵌孔,所述第一嵌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嵌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嵌孔和所述第二嵌孔连接处限定出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圆柱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嵌孔内,所述第二圆柱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孔内,且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面能够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正扳手,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新宁,代亚男,张雪东,甄超,张勋,董骧,
申请(专利权)人:贺新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