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卸料的上料小车,所述固定底架一端呈矩形分布设置有四组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框,所述升降框上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吊环,所述吊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钢绳末端,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导轮,所述固定板上端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导轮,所述固定底架上端固定连接有卷绕机,所述钢绳依次绕过第一滑导轮、第二滑导轮后与卷绕机卷绕设置,所述升降框内放置有物料小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工作效率高,有效降低工作强度的上料小车。有效降低工作强度的上料小车。有效降低工作强度的上料小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卸料的上料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小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卸料的上料小车。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投入口位移较高的平台上,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物料向上提升,但该方式工作效率低,劳作强度大,物料提升过程中容易出现物料掉落,从而发生砸伤的情况,正对该技术问题,我们设计出一种可移动的上料小车,其使用安全,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劳作强度也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工作效率高,有效降低工作强度的上料小车。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卸料的上料小车,包括固定底架、支撑立杆、升降框、安装架、卷绕机、物料小车,所述固定底架一端设置为U型口结构,U型口结构内分别设置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支撑立杆,同侧所述的支撑立杆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筋,位于U型口结构内的两组支撑立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通过加强筋和固定板使支撑立杆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得到加强,所述支撑立杆的相对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滑导槽,所述升降框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导轨,所述滑导轨分别滑动连接在滑导槽中,使升降框可以在支撑立杆之间相对上下滑动,所述升降框上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吊环,所述吊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钢绳末端,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导轮,所述固定板上端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导轮,所述固定底架上端固定连接有卷绕机,所述钢绳依次绕过第一滑导轮、第二滑导轮后与卷绕机卷绕设置,所述升降框内放置有物料小车,物料小车内用于放置材料。
[0005]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架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滚轮,所述固定底架另一端的上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手推杆。
[0006]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框一侧边缘处铰接连接有栏杆,所述栏杆另一端通过扣锁固定连接在升降框另一侧边缘处。
[0007]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小车包括车斗、手推把、车轮、支撑杆,所述车斗下端固定连接有车轴,所述车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车轮,所述车斗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推把,所述手推把与车斗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0008]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框内部底面分别固定连接两组卡座,所述支撑杆下端插拔连接在卡座内。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的物料小车可以单独使用,填装物料后可以直接推入升降框中,避免了物料距离装置太远,而需要人工一点一点的将物料转移过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升降框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固定底架;2、支撑立杆;3、升降框;4、安装架;5、卷绕机;6、物料小车;7、加强筋;8、固定板;9、滑导槽;10、滑导轨;11、吊环;12、牵引绳;13、钢绳;14、第一滑导轮;15、第二滑导轮;16、滚轮;17、手推杆;18、栏杆;19、车斗;20、手推把;21、车轮;22、支撑杆;23、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
3,一种便于卸料的上料小车,包括固定底架1、支撑立杆2、升降框3、安装架4、卷绕机5、物料小车6,固定底架1一端设置为U型口结构,U型口结构内分别设置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支撑立杆2,同侧支撑立杆2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筋7,位于U型口结构内的两组支撑立杆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通过加强筋7和固定板8使支撑立杆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得到加强,支撑立杆2的相对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滑导槽9,升降框3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导轨10,滑导轨10分别滑动连接在滑导槽9中,使升降框3可以在支撑立杆2之间相对上下滑动,升降框3上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吊环11,吊环1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2,牵引绳12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钢绳13末端,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4,安装架4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导轮14,固定板8上端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导轮15,固定底架1上端固定连接有卷绕机5,钢绳13依次绕过第一滑导轮14、第二滑导轮15后与卷绕机5卷绕设置,升降框3内放置有物料小车6,物料小车6内用于放置材料,具体使用时,首先将物料小车6从升降框3内取出,然后将材料分别放置在物料小车6内,之后将装有材料的物料小车6推回升降框3内,接着启动卷绕机5,卷绕机5对钢绳13进行收卷,钢绳13通过第一滑导轮14、第二滑导轮15以及牵引绳12对升降框3向上拉升,通过升降框3的上升,使物料小车6一同向上移动,到达一定高度的平台后,重新将物料小车6从升降框3中拉出,将材料倾倒后重新放回升降框3中,从而完成上料卸料。
[0016]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底架1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滚轮16,固定底架1另一端的上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手推杆17,通过手推杆17和滚轮16可以对本装置进行位置移动。
[0017]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框3一侧边缘处铰接连接有栏杆18,栏杆18另一端通过扣锁固定连接在升降框3另一侧边缘处用于防止上升过程中,物料小车6从升降框3内向外掉落。
[0018]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物料小车6包括车斗19、手推把20、车轮21、支撑杆22,车斗19下端固定连接有车轴,车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车轮21,车斗19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推把20,手推把20与车斗19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2,物料小车6可以实现单独使用,其结构
简单,主要用于物料输送。
[0019]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框3内部底面分别固定连接两组卡座23,支撑杆22下端插拔连接在卡座23内,进一步限制物料小车6在升降框3内的活动,提高装置使用安全性。
[002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卸料的上料小车,包括固定底架(1)、支撑立杆(2)、升降框(3)、安装架(4)、卷绕机(5)、物料小车(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架(1)一端设置为U型口结构,U型口结构内分别设置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支撑立杆(2),同侧所述的支撑立杆(2)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筋(7),位于U型口结构内的两组支撑立杆(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支撑立杆(2)的相对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滑导槽(9),所述升降框(3)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导轨(10),所述滑导轨(10)分别滑动连接在滑导槽(9)中,所述升降框(3)上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吊环(11),所述吊环(1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2),所述牵引绳(12)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钢绳(13)末端,所述支撑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导轮(14),所述固定板(8)上端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导轮(15),所述固定底架(1)上端固定连接有卷绕机(5),所述钢绳(13)依次绕过第一滑导轮(14)、第二滑导轮(15)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涛,闫磊,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万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