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磁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包括储电座,所述储电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座,所述储电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输电导线,所述安装套座的内部设置有阻尼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储电座、安装套座、阻尼环、瓦磁本体、防护套、屏蔽外板、导电外板和导电针杆,可以实现对瓦磁本体内部静电的快速传导操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安装套座内壁的阻尼环将瓦磁本体进行快速的组装固定操作,然后通过瓦磁本体对电机进行电磁驱动操作,日常当单个瓦磁本体内部出现静电时,可以通过导电针杆进行快速的吸收。以通过导电针杆进行快速的吸收。以通过导电针杆进行快速的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磁瓦
,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
技术介绍
[0002]磁瓦主要用在永磁直流电机中,与电磁式电机通过励磁线圈产生磁势源不同,永磁电机是以永磁材料产生恒定磁势源,永磁磁瓦代替电励磁具有很多优点,可使电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重量轻、体积小、使用可靠、用铜量少、铜耗低、能耗小等。
[0003]比如公告号为CN 205355988 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磁瓦,其截面呈扇形结构,在磁瓦上设置有阶梯形安装孔,磁瓦的长度为40mm至50mm。磁瓦的磁化方向厚度为7mm至21.6mm;磁瓦的极弧度为55
°
至60
°
,磁瓦的极弧系数为0.635至0.75。其中,所述磁瓦的极弧系数是磁瓦的实际弧度和发电机转子的极距之比。本技术发电机磁瓦增加了发电机定子受磁面积,这样无形的增加了气隙磁密,且能有效的增加齿磁密。
[0004]然而该结构在对电机磁瓦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常只能依靠自身的结构进行静电的传导操作,需要与电机本身的静电导出结构进行配合,但其整体的导电效果较差,静电容易附着在电磁瓦的表面,影响其整体正常的磁力,进而影响到电机的正常工作,不利于日常的使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结构对电机磁瓦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常只能依靠自身的结构进行静电的传导操作,需要与电机本身的静电导出结构进行配合,但其整体的导电效果较差,静电容易附着在电磁瓦的表面,影响其整体正常的磁力,进而影响到电机的正常工作,不利于日常的使用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包括储电座,所述储电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座,所述储电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输电导线,所述安装套座的内部设置有阻尼环;
[0007]瓦磁本体,多组所述瓦磁本体的一端与安装套座的内部相连接,多组所述瓦磁本体的内壁设置有防护套,所述瓦磁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屏蔽外板,所述屏蔽外板表面的中心设置有导电外板,所述屏蔽外板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导电针杆。
[0008]优选的,多组所述瓦磁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架,所述第一环形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架。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形架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环,所述第一环形架远离第二环形架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导电座。
[0010]优选的,所述导电针杆与导电座之间相适配,所述导电外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贴合板。
[0011]优选的,所述储电座的侧面设置有屏蔽座,所述屏蔽座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
[0012]优选的,所述插接槽与导电外板的一端相适配,所述屏蔽座与安装套座之间相适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通过设置的储电座、安装套座、阻尼环、瓦磁本体、防护套、屏蔽外板、导电外板、导电针杆、第一环形架、第二环形架、导电环和导电座,可以实现对瓦磁本体内部静电的快速传导操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安装套座内壁的阻尼环将瓦磁本体进行快速的组装固定操作,然后通过瓦磁本体对电机进行电磁驱动操作,日常当单个瓦磁本体内部出现静电时,可以通过导电针杆进行快速的吸收,然后部分静电传递至导电外板的表面,再传递至安装套座内部,同时少部分静电向与导电针杆连接的第一环形架的导电座处进行传递,再通过第二环形架内部的导电环传递至其他瓦磁本体外表面的导电外板之上,实现设备整体的同步防静电操作,大大提高了瓦磁本体对静电的防护效果,提高日常的使用稳定性,体现了设备设计的全面性。
[0015]该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通过设置的储电座、顶座、导电杆、输电导线、瓦磁本体、屏蔽座和插接槽,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整体的使用效果,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储电座的内部充满可以吸收电子的离子液,此时当导电外板的一端穿过屏蔽座表面的插接槽处时,可以与储电座内部的导电离子液接触,然后将其表面吸收的静电快速的倒入至储电座内部的离子液内部,日常通过屏蔽座可以实现储电座与瓦磁本体之间的稳定绝缘操作,保证瓦磁本体的正常运行,之后储电座离子液内的静电可以快速的附着在导电杆内部,在顺着导电杆传导至顶座处,通过输电导线快速的与电机接地的线材处进行连接,实现对瓦磁本体表面静电的快速排除操作,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体现了设备设计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瓦磁本体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环形架和第二环形架结构的分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储电座结构的分视示意图。
[0020]图中:1、储电座;2、安装套座;3、顶座;4、导电杆;5、输电导线;6、阻尼环;7、瓦磁本体;8、防护套;9、屏蔽外板;10、导电外板;11、导电针杆;12、第一环形架;13、第二环形架;14、导电环;15、导电座;16、贴合板;17、屏蔽座;18、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3]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本申请中使用的瓦磁本体7、屏蔽外板9、导电外板
10、导电针杆11、导电环14和屏蔽座17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到的产品,其原理和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包括储电座1,储电座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座2,储电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座3,顶座3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杆4,导电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输电导线5,安装套座2的内部设置有阻尼环6,储电座1的侧面设置有屏蔽座17,屏蔽座17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18,插接槽18与导电外板10的一端相适配,屏蔽座17与安装套座2之间相适配,储电座1离子液内的静电可以快速的附着在导电杆4内部,在顺着导电杆4传导至顶座3处,通过输电导线5快速的与电机接地的线材处进行连接,实现对瓦磁本体7表面静电的快速排除操作。
[0024]瓦磁本体7,多组瓦磁本体7的一端与安装套座2的内部相连接,多组瓦磁本体7的内壁设置有防护套8,瓦磁本体7的外表面设置有屏蔽外板9,屏蔽外板9表面的中心设置有导电外板10,屏蔽外板9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导电针杆11,多组瓦磁本体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架12,第一环形架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架13,第二环形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包括储电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座(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座(2),所述储电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座(3),所述顶座(3)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杆(4),所述导电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输电导线(5),所述安装套座(2)的内部设置有阻尼环(6);瓦磁本体(7),多组所述瓦磁本体(7)的一端与安装套座(2)的内部相连接,多组所述瓦磁本体(7)的内壁设置有防护套(8),所述瓦磁本体(7)的外表面设置有屏蔽外板(9),所述屏蔽外板(9)表面的中心设置有导电外板(10),所述屏蔽外板(9)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导电针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内部防静电磁瓦,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瓦磁本体(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架(12),所述第一环形架(12)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鑫洋永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