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32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通过设置上、下层相对的第一蚕丝絮片层和第二蚕丝絮片层,第一蚕丝絮片层和第二蚕丝絮片层之间布置三维聚乳酸纤维絮片层,使整个絮片既具有纯蚕丝絮片的触摸手感和性能又具有足够的蓬松度,各层之间通过可降解的低熔点纤维热熔黏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蚕丝絮片层和所述第二蚕丝絮片层的厚度为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


[0001]本技术涉及家居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世界上比较早使用蚕丝的国家,蚕丝在家纺领域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优异的吸湿排湿性能。同时可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负担。
[0003]一般蚕丝絮片是纯蚕丝絮片,但蚕丝纤维结构是二维的,没有弹性,支撑性能也较差,由此,絮片的蓬松度不够,容易板结,不太适用于春秋或者冬季的絮片。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絮片的蓬松度也会使用蚕丝跟聚酯等混合,但是这样的絮片不具有完全可降解性,会增加环境的负担,也不会让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到蚕丝的触感和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解决现有技术中蚕丝絮片蓬松度和可降解不可兼得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由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蚕丝絮片层和第二蚕丝絮片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蚕丝絮片层和第二蚕丝絮片层之间的三维聚乳酸纤维絮片层组成,各层之间通过可降解的低熔点纤维热熔黏连为一体;
[0007]所述第一蚕丝絮片层和所述第二蚕丝絮片层的厚度为2

25mm,面密度为20

140g/m2,纤维长度落入38

88mm的范围,纤维直径落入10

35μm的范围;所述三维聚乳酸纤维絮片层的厚度为6r/>‑
70mm,面密度为30

240g/m2,纤维长度落入32

88mm的范围,纤维细度落入3

15dtex的范围。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低熔点纤维采用聚乳酸低熔点纤维。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上、下层布置第一蚕丝絮片层和第二蚕丝絮片层,在中间层布置三维聚乳酸纤维层,使整个絮片既具有纯蚕丝絮片的触摸手感和性能又具有足够的蓬松度,同时整个絮片还可被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其由第一蚕丝絮片层1、第二蚕丝絮片层2以及三维聚乳酸纤维絮片层3三层结构组成。
[0014]其中,第一蚕丝絮片层1与第二蚕丝絮片层2上下相对设置,三维聚乳酸纤维层3位于第一蚕丝絮片层1与第二蚕丝絮片层2之间,各层中均均匀混合有可降解的低熔点纤维,使各层之间通过低熔点纤维热熔黏连在一起。
[001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蚕丝絮片层1、三维聚乳酸纤维层3和第二蚕丝絮片层2中均掺杂了10%~20%wt的可降解低熔点纤维。关于可降解低熔点纤维的选择,可以选择熔点在80

180摄氏度范围的低熔点纤维,例如可以选择聚乳酸、淀粉琼脂以及PLA中的一种或它们的复合纤维,优选的,可采用聚乳酸低熔点纤维。
[0016]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下层(第二蚕丝絮片层2)的纤维铺置好之后,再在上面铺置中层(三维聚乳酸纤维层3)的纤维,最后再上面铺置上层(第一蚕丝絮片层1)的纤维;经压辊处理后,再送入烘箱,在90

120℃的热熔温度下,各层之间黏连结合在一起,从而三层复合结构成型。
[0017]除了烘箱加热以外,还可以采用蒸汽加热、导油加热和电加热等热熔方式。
[0018]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蚕丝絮片层和所述第二蚕丝絮片层的厚度为2

25mm,面密度为20

140g/m2,纤维长度落入38

88mm的范围,纤维直径落入10

35μm的范围;三维聚乳酸纤维絮片层的厚度为6

70mm,面密度为30

240g/m2,纤维长度落入32

88mm的范围,纤维细度落入3

15dtex的范围。
[0019]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蚕丝絮片层1和第二蚕丝絮片层2的厚度约为5mm,面密度约为63g/m2,纤维长度落入40

60mm的范围,纤维直径落入13~18μm的范围;以及,三维聚乳酸纤维层3的厚度约为40mm,面密度为约125g/m2,纤维长度落入51~70mm的范围,纤维细度落入3~6dtex的范围。
[0020]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第一蚕丝絮片层1和第二蚕丝絮片层2中蚕丝含量在80%

90%wt,低熔点纤维的含量在10%~20%wt。
[0021]第一蚕丝絮片层1和第二蚕丝絮片层2中蚕丝可以选择回收利用的落蚕丝短纤以及绢丝短纤等。
[0022]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三维聚乳酸纤维层3含有50%~90%wt的高弹性三维聚乳酸纤维,低熔点纤维的含量在10%~20%wt,其余可以为二维聚乳酸纤维或其他可降解的纤维。
[0023]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复合结构蚕丝聚乳酸絮片,其特征在于,由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蚕丝絮片层和第二蚕丝絮片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蚕丝絮片层和第二蚕丝絮片层之间的三维聚乳酸纤维絮片层组成,各层之间通过可降解的低熔点纤维热熔黏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蚕丝絮片层和所述第二蚕丝絮片层的厚度为2

25mm,面密度为20

140g/m2,纤维长度落入38

88mm的范围,纤维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赵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隆家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