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喷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7931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喷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发动机喷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暖风装置热交换器;喷水系统加热装置,喷水系统加热装置的第一端分别与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进口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端连通,喷水系统加热装置的第二端与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出口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口端连通;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用于与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喷水系统加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配合工作以对车载喷水系统水箱内的液体进行热量交换;太阳能充电装置,太阳能充电装置与喷水系统加热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以提供电能。统中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以提供电能。统中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以提供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喷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喷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如今,为确保人类社会永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早日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各汽车生产厂家在研发新产品时需要持续改善发动机排放特性和燃油经济性。但是,随着压缩比和增压度的提高,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爆震倾向将增强并影响各零部件的可靠耐久性能。应用发动机喷水技术可有效抑制发动机的爆震倾向并提高其燃油经济性,但是发动机喷水技术在发动机停止运转且工作温度较低(亦或者特殊环境下)的条件下存在无法快速进入有效工作状态的风险(例如当喷水系统水箱内液体因环境温度过低而结冰等场景)。现有技术(CN108869105A)公开的“一种发动机喷水系统”,该专利中提出的发动机喷水系统是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管路中的高温水源为喷水系统提供热源,该技术方案在发动机未开始或停止工作时无法为发动机喷水系统持续提供热源,更不能为整车暖风系统持续提供热源。
[0003]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还存在着车载蓄电池工作电压不足或发动机长时间未运转时,暖风装置不能持续保持有效工作状态的问题。
[0004]针对上述的发动机喷水系统在部分应用场景下无法有效工作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喷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喷水系统在部分应用场景下无法有效工作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喷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暖风装置热交换器,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进口端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端连通,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出口端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口端连通;喷水系统加热装置,喷水系统加热装置的第一端分别与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进口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端连通,喷水系统加热装置的第二端与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出口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口端连通;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设置于车载喷水系统水箱内,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的第一端与喷水系统加热装置的第二端连通,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的第二端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口端连通,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用于与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喷水系统加热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配合工作以对车载喷水系统水箱内的液体进行热量交换;太阳能充电装置,太阳能充电装置与喷水系统加热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以提供电能。
[0007]进一步地,发动机喷水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端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口端连通,暖风装
置热交换器设置于第一管路上,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进口端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出口端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连通,喷水系统加热装置、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设置于第二管路上。
[0008]进一步地,沿第一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暖风调节阀门、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端和暖风调节阀门之间的管路连通。
[0009]进一步地,暖风调节阀门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端之间设置有暖风装置和喷水系统换热管路总调节阀门,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暖风调节阀门和暖风装置和喷水系统换热管路总调节阀门之间的管路连通。
[0010]进一步地,沿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辅助加热管路水泵、喷水系统加热装置、喷水系统水箱换热管路截止阀门,发动机喷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管路,第一旁通管路与第二管路并联设置,第一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喷水系统水箱换热管路截止阀门和喷水系统加热装置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管路的第二端连通。
[0011]进一步地,发动机喷水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管路,第二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管路的辅助加热管路水泵和暖风调节阀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管路的第二端连通。
[0012]进一步地,第一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喷水系统水箱换热管路旁通阀门。
[0013]进一步地,发动机喷水系统还包括:供水管路,供水管路的第一端与车载喷水系统水箱的供水端口连通,供水管路的第二端与发动机喷水系统的喷水器连通;回水管路,回水管路的第一端与喷水器连通,回水管路的第二端与车载喷水系统水箱的回水端口连通。
[0014]进一步地,发动机喷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水管路,第一排水管路的第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第一排水管路的第二端与喷水器连通。
[0015]进一步地,发动机喷水系统还包括:第二排水管路,第二排水管路的第一端与喷水器连通,第二排水管路的第二端与回水管路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喷水系统,发动机喷水系统为上述的发动机喷水系统。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利用发动机冷却系统对车载喷水系统水箱内的液体进行热量交换的基础上,增加喷水系统加热装置对车载喷水系统水箱内的液体或暖风装置热交换器进行换热作业,达到了在发动机冷却系统无法工作时也能保证发动机喷水系统具备正常工作能力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太阳能充电装置使得发动机喷水系统可根据需要切换成不同的电能供给模式,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喷水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在工作温度较低(或者特殊应用场景)的条件下使发动机喷水系统具备快速进入有效工作状态的能力,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喷水系统加热装置协同配合可实现发动机喷水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切换,可适应更多的特殊应用场景且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发动机喷水系统在部分应用场景下无法有效工作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喷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喷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喷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喷水系统与发动机冷却系统连接管路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喷水系统控制线路连接关系示意图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喷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7是图6中A处的流程图;
[0026]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喷水系统执行喷水系统加热工作模式的流程图;
[0027]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喷水系统执行常规喷水模式的流程图;
[0028]图10是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27);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的进口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的出口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进口端连通;喷水系统加热装置(22),所述喷水系统加热装置(2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的进口端、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喷水系统加热装置(22)的第二端与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的出口端、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进口端连通;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2),所述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2)设置于车载喷水系统水箱(1)内,所述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2)的第一端与所述喷水系统加热装置(22)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2)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2)用于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和所述喷水系统加热装置(22)中的至少一个配合工作以对所述车载喷水系统水箱(1)内的液体进行热量交换;太阳能充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与所述喷水系统加热装置(22)和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中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以提供电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喷水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40)和第二管路(50),所述第一管路(40)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40)上,所述第二管路(50)的第一端与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的进口端和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出口端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0)的第二端与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的出口端和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喷水系统加热装置(22)、所述喷水系统水箱换热装置(2)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5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管路(4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暖风调节阀门(29)、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28),所述第二管路(50)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的出口端和所述暖风调节阀门(29)之间的管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调节阀门(29)和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同施伟龙刘泽华孙欢裴东明耿真祝遵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