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88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包括LED灯带、电源线和电源接头,所述电源接头包括底壳,底壳上设置有灯带槽和电源线槽,所述底壳底部安装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包括位于灯带槽的灯带连接端和位于电源线槽的电源线连接端,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底部的尖刺,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底部开口朝上的V形卡槽,底壳上还覆盖有U形面罩,面罩上侧设置有灯带压条,所述灯带压条位于尖刺外侧并与尖刺相互交错;LED灯带安装在所述灯带槽中,所述尖刺从LED灯带底部穿透至其顶部,与电路板上的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线内端卡入所述V形槽中与其电连接,所述面罩和底壳将LED灯带和电源线夹持固定。罩和底壳将LED灯带和电源线夹持固定。罩和底壳将LED灯带和电源线夹持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具体公开了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参考图6。LED灯带包括外皮01,外皮01内包裹有柔性的电路板02,电路板02上安装有LED灯珠,电路板02两侧设置有与其电源电路电接触的接线端子03。现有LED灯带安装时,需先将LED灯带剪切至预定的长度,再在接线端子03上焊接电源线04以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现有LED灯带安装存在的问题包括:1)需要在电路板上预先制作接线端子,电路板制造成本高,2)安装时需要在现场焊接电源线,灯带安装困难;3)LED灯带使用过程中受纵向拉力,焊线容易断裂,电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灯带制造成本低、安装简单和电连接可靠的LED灯带电源连接结构。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包括LED灯带和与LED灯带内的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线,还包括电源接头,所述电源接头包括底壳,底壳一端设置有灯带槽,底壳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电源线槽,所述底壳底部安装有与若干电源线槽对应的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包括灯带连接端和电源线连接端,灯带连接端位于灯带槽内,电源线连接端位于电源线槽内,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底部的尖刺,所述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底部开口朝上的V形卡槽,底壳上还覆盖有U形面罩,面罩上侧设置有灯带压条,所述灯带压条位于尖刺外侧并与尖刺相互交错;所述LED灯带安装在所述灯带槽中,所述尖刺从LED灯带底部穿透至其顶部,并与其电路板上的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线安装在所述电源线槽中,电源线内端卡入所述V形槽中与其电连接,所述面罩和底壳将LED灯带和电源线夹持固定。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罩包括中罩,电源线罩和灯带罩,所述中罩与电源线罩和灯带罩柔性连接,所述灯带压条设置在所述灯带罩上侧;所述底壳中部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扣,中罩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的卡孔,所述中罩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一卡孔固定在底壳中部;所述灯带槽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灯带罩位于灯带槽一端,其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配合的第二卡孔;所述电源线槽位于两侧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电源线罩位于电源线槽一端,其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扣配合的第三卡孔。所述底壳中部两侧各设置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合围成位于底壳两外侧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中罩安装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限位筋延伸至灯带槽内,所述LED灯带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筋上。所述灯带连接端设置两个沿导电体纵向排列的所述尖刺,所述灯带罩上侧对应所述两个尖刺内侧、外侧和两个尖刺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灯带压条,所述灯带压条压迫在所述LED灯带上。所述灯带罩端面设置有与灯带外形相适应的灯带压板,所述电源线罩上侧设置有电源线压条,电源
线罩端面设置有与电源线形状相适应的电源线压板,所述电源线压条和电源线压板压迫在所述电源线上。所述V形卡槽底部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让位槽,所述电源线内的导体卡入所述让位槽中。所述面罩由透明材料制造。所述尖刺抵接在所述灯带压条内侧。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由于在底壳上设置有灯带槽和电源线槽,在灯带槽底部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的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底部的尖刺,底壳上覆盖有面罩,面罩上侧设置有位于尖刺内侧,并与其交错的灯带压条,所述尖刺可刺穿LED灯带的外皮与电路板电连接,并与灯带压条交错卡合,当LED灯带受纵向拉力时,不容易从灯带槽中脱出,即使LED灯带相对导电体产生少量纵向移位,也不影响电接触,具有电连接可靠的优点,同时电路板上不需要预先制造连接凸点,也可以降低LED灯带的制造成本;导电体的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底部V形卡槽,所述V形卡槽可割开电源线外皮与其电连接,所述面罩与底壳配合可将电源线固定,不需要焊线和剥线工具,可徒手安装,具有安装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电源连接端子的底壳与面罩的装配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技术电源连接端子与电源线和LED灯带的装配示意图之一。
[0010]图4为本技术电源连接端子与电源线和LED灯带的装配示意图之二。
[0011]图5为图4中A

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6为现有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4]参考图1。一种LED灯带的电源接头,包括底壳1,底壳1一端设置有灯带槽11,底壳1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电源线槽12。所述电源线槽12至少为两个,当LED灯带具有多个回路或者多个控制线路时,所述电源线槽12也可以设置为三个以上。所述底壳1底部还安装有与所述电源线槽12对应的导电体2,所述导电体2包括灯带连接端和电源线连接端,灯带连接端位于灯带槽11内,电源线连接端位于电源线槽12内。本文所述的导电体2与电源线槽12对应,包括导电体2数量与电源线槽12数量相同,也包括布置位置与电源线槽12相对。导电体2的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11底部的沿导电体2纵向排列的两个尖刺21,其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1底部的开口朝上的V形卡槽22,V形卡槽22底部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让位槽23。底壳1中部两侧各设置有第一限位筋131和第二限位筋132,所述第一限位筋131和第二限位筋132合围成位于底壳1两外侧的限位槽13,所述第一限位筋131延伸至灯带槽11内。限位槽13内的底壳1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扣1a,灯带槽11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扣1b,电源线槽12两侧设置有第三卡扣1c。
[0015]参考图1和图2。所述底壳1上覆盖有有由透明材料制造的面罩3。所述面罩3大致为U形,包括中罩30和位于中罩30两端的灯带罩31和电源线罩32。所述中罩30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1a配合的第一卡孔3a,中罩30卡入底壳1中部两侧的限位槽13中,并通过第一卡
扣1a和第一卡孔3a扣合固定在底壳1中部。灯带罩31位于灯带槽11一端,其上侧对应所述两个尖刺21外侧、内侧和两尖刺21之间各设置有灯带压条311,所述灯带压条311与所述尖刺21相互交错;灯带罩31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1b配合的第二卡孔3b,其端面设置有与LED灯带外形相适应的灯带压板312。电源线罩32位于电源线槽12一端,其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扣1c配合的第三卡孔3c,其上侧设置有电源线压条321,其端面设置有与电源线形状相适应的电源线压板322。所述中罩30与灯带罩31和电源线罩32优选为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但两者之间为柔性连接,具体可以是三者通过厚度较薄且具有韧性的连接部连接。这样可以预先将中罩30安装在所述限位槽13中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包括LED灯带和与LED灯带内的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接头,所述电源接头包括底壳,底壳一端设置有灯带槽,底壳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电源线槽,所述底壳底部安装有与若干电源线槽对应的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包括灯带连接端和电源线连接端,灯带连接端位于灯带槽内,电源线连接端位于电源线槽内,灯带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灯带槽底部的尖刺,所述电源线连接端设置有竖直于底壳底部开口朝上的V形卡槽,底壳上还覆盖有U形面罩,面罩上侧设置有灯带压条,所述灯带压条位于尖刺外侧并与尖刺相互交错;所述LED灯带安装在所述灯带槽中,所述尖刺从LED灯带底部穿透至其顶部,并与其电路板上的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线安装在所述电源线槽中,电源线内端卡入所述V形卡槽中与其电连接,所述面罩和底壳将LED灯带和电源线夹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灯带的电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包括中罩,电源线罩和灯带罩,所述中罩与电源线罩和灯带罩柔性连接,所述灯带压条设置在所述灯带罩上侧;所述底壳中部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扣,中罩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的卡孔,所述中罩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一卡孔固定在底壳中部;所述灯带槽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灯带罩位于灯带槽一端,其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配合的第二卡孔;所述电源线槽位于两侧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电源线罩位于电源线槽一端,其两侧设置有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方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南极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