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囱雨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83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囱雨分离器,包括安装在烟囱内的除雾模块和排水模块,所述除雾模块用于拦截烟气中的水滴,其包括:沿着烟囱的轴向延伸,并向烟囱轴心方向倾斜的多片除雾叶片,多片除雾叶片以烟囱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相邻两除雾叶片之间的空隙构成了供上升烟气穿过的通道;所述排水模块包括:设置在除雾叶片底部的集水管,与集水管连接的排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上端为敞开口,用于承接从除雾叶片上流下的水滴,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集水管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烟囱外部或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烟气的阻挡作用弱,可以在烟气高速上升过程中拦截烟气中的水滴,从而有效减少烟囱雨的产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囱雨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气体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烟囱雨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湿法脱硫中,脱硫塔上方或烟道内设置除雾器用于分离烟气中的液滴。然而,在除雾器后方,饱和的湿烟气在净烟道和烟囱内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析出冷凝水形成液滴,加之经过除雾器的液滴,共同携带于烟气中。若不经过处理,这些液滴经烟囱排入大气中,在烟囱周围,这些液滴便会下落形成烟囱雨。
[0003]烟囱雨含有石膏、石灰石、粉尘、汞、硫酸等污染物,给环境带来很大污染,并腐蚀烟囱周边设备、房屋和车辆。
[0004]现有烟囱雨没有有效的治理方案。目前应用较多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0005]第一种治理烟囱雨的技术为在烟囱内增加旋流板,使烟气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烟气中的液滴甩到烟囱壁脱除。但对于需要较大离心力的小液滴,效果不理想。而且由于烟囱内流速很高,通常>20m/s,在高速气流中,旋流板的压损非常大,几百帕甚至上千帕,基本没有应用意义。
[0006]第二种治理烟囱雨的技术是在烟囱内壁增加螺旋挡板。螺旋挡板对于烟囱内的液滴收集效率很低,无法达到根除烟囱雨的作用。
[0007]第三种技术为在烟囱出口处增加环形挡水板,同样,对于烟囱中心液滴无法去除,无法形成有效的去除烟囱雨的目的。
[0008]其他一些技术,例如在烟囱内壁分段设置收集槽收集冷凝水等技术均无法实际完全避免烟囱雨的产生。
[0009]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烟囱雨分离器,能够在烟气压力损失很小的情况下分离烟气中的水滴,从而避免烟囱雨现象的产生。
[0011]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烟囱雨分离器,包括安装在烟囱内的除雾模块和排水模块,所述除雾模块用于拦截烟气中的水滴,其包括:
[0013]沿着烟囱的轴向延伸,并向烟囱轴心方向倾斜的多片除雾叶片,
[0014]多片除雾叶片以烟囱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相邻两除雾叶片之间的空隙构成了供上升烟气穿过的通道;
[0015]所述排水模块包括:
[0016]设置在除雾叶片底部的集水管,与集水管连接的排水管;
[0017]所述集水管的上端为敞开口,用于承接从除雾叶片上流下的水滴,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集水管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烟囱外部或底部。
[0018]进一步,所述集水管为圆环形,所述除雾叶片的底端通过插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水管内。
[0019]进一步,所述除雾叶片至少布置为两层,且保持上下布置,并保持同一倾斜角度;
[0020]所述集水管包括上层集水管和下层集水管,所述上层集水管位于上层除雾叶片的底部,下层集水管位于下层除雾叶片的底部,且上层集水管与下层集水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0021]进一步,所述下层集水管的外周壁与烟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层集水管的外周壁通过连接支架与烟囱内壁连接。
[0022]进一步,所述除雾叶片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线与烟囱轴心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取值范围为5
°
~60
°

[0023]进一步,所述除雾叶片的断面形状为波浪形或多次折弯的异形。
[0024]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在除雾叶片顶端的整流罩,所述整流罩为圆锥形,其母线的延长线与除雾叶片最外侧的轮廓线相重合。
[0025]进一步,所述整流罩为薄壳结构。
[0026]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本技术的除雾叶片采用圆形阵列分布,可以很好的适应烟囱的形状,使得烟囱内的所有烟气都经过除雾叶片的分离,从而拦截烟气中的水滴,有效减少烟囱雨的产生。
[0028]2、本技术通过拦截烟气中的水滴,从而可以对分离下来的水进行重复利用,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0029]3、本技术的除雾叶片倾斜设置,对烟气的阻挡作用较弱,使得烟气在经过除雾叶片时压力损失很小,通常在100Pa以下,保证了烟气的正常排放。
[0030]4、本技术通过在除雾叶片顶端增加整流罩,可以优化流场,进一步减少压损。
附图说明
[0031]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烟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细箭头代表烟气运动方向,粗箭头代表水滴运动方向;
[0033]图3:为图1中的除雾叶片的A

A断面图;
[0034]图4:为图3的K局部放大图;
[0035]图5: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除雾叶片的断面图;
[0036]图6:为图5的Y局部放大图;
[0037]图7: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其中:1、烟囱2、除雾叶片3、集水管4、排水管5、连接管6、连接支架7、整流罩21、第一引导部22、第一弧形段23、第二弧形段24、第三弧形段25、第二引导部26、翅片结构27、沟状结构31、上层集水管32、下层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40]实施例一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烟囱雨分离器,主要用于分离烟气中的携带的大于40微米的液滴,具体包括,安装在烟囱1内的除雾模块和排水模块。
[0042]所述除雾模块用包括:沿着烟囱1的轴向延伸,并向烟囱轴心方向倾斜的多片除雾叶片2,多片除雾叶片2以烟囱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相邻两除雾叶片2之间的空隙构成了供上升烟气穿过的通道。
[0043]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除雾叶片2为波纹形除雾叶片,其断面形状为波浪形或多次折弯的异形。所述除雾叶片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除雾叶片2,如异形管状、V形或W形等结构。
[0044]结合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除雾叶片2包括:
[0045]第一引导部21,
[0046]与第一引导部21平滑连接的第一弧形段22,
[0047]与第一弧形段22错位,并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弧形段23,第二弧形段23通过一连接筋与第一弧形段22连接,
[0048]与第二弧形段23错位,并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三弧形段24,第三弧形段24也通过一连接筋与第二弧形段23连接,
[0049]以及与第三弧形段24连接的第二引导部25,
[0050]所述第一引导部21和第二引导部25至少一部分为平直结构。
[0051]所述第一弧形段22与第二弧形段23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筋共同围成一供水滴顺流而下的沟状结构27,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除雾叶片2的背风面能形成水滴下流的通道,避免高速气流无法形成水滴下流的通道。
[0052]所述排水模块包括:设置在除雾叶片2底部的集水管3,与集水管3连接的排水管4。所述集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囱雨分离器,包括安装在烟囱内的除雾模块和排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模块用于拦截烟气中的水滴,其包括:沿着烟囱的轴向延伸,并向烟囱轴心方向倾斜的多片除雾叶片,多片除雾叶片以烟囱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相邻两除雾叶片之间的空隙构成了供上升烟气穿过的通道;所述排水模块包括:设置在除雾叶片底部的集水管,与集水管连接的排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上端为敞开口,用于承接从除雾叶片上流下的水滴,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集水管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烟囱外部或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囱雨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为圆环形,所述除雾叶片的底端通过插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水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烟囱雨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叶片至少布置为两层,且保持上下布置,并保持同一倾斜角度;所述集水管包括上层集水管和下层集水管,所述上层集水管位于上层除雾叶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龙周洪伍王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香源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