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24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包括外罩体、导向块、反光贴以及地线操作杆;所述导向块至少为一对,对称固定分布在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外壁上,所述外罩体环绕固定安装在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上,使得导向块和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均在所述外罩体的罩内,且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固定安装反光贴;所述地线操作杆的一端沿轴向向内部形成筒状结构,且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上形成与所述导向块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地线操作杆套入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上时,所述导向块能嵌入导向槽并与之配合,使得地线操作杆与接地线操作连接端配合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操作过程中的人力,防止违章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变电运维专业
,尤其涉及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站内接地线导体端操作连接处长短不一,操作过程中,操作人手握地线操作杆,利用地线操作杆豁口对准地线操作连接端两侧的“豆”。对准过程要占整个地线操作过程的80%的时间,并且弊端突出:1、对准过程中,无形的增大了地线操作杆的工作范围,影响操作效率;2、对准过程中,容易引起接地线导体端的脱落,造成人员和设备的伤害;3、对准过程中,长时间仰脖,容易引起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人员和设备的安全;4、对准过程中,操作时间过长难免会进行换人操作,不符合安规规定;并且要拉紧接地线才能保证接地线操作连接端不会随着地线操作杆的接触发生移动,这样是完全不符合《安规》中人员不得碰触接地线的管理规定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提高拆挂接地线效率,保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可靠,避免上面提出的各种弊端。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包括外罩体、导向块、反光贴以及地线操作杆;
[0006]所述导向块至少为一对,对称固定分布在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外壁上,所述外罩体环绕固定安装在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上,使得导向块和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均在所述外罩体的罩内,且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固定安装反光贴;
[0007]所述地线操作杆的一端沿轴向向内部形成筒状结构,且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上形成与所述导向块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地线操作杆套入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上时,所述导向块能嵌入导向槽并与之配合,使得地线操作杆与接地线操作连接端配合操作。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为一对。
[0009]进一步的,一对所述导向块的横截面为向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导向槽相应的为尺寸渐进式凹槽。
[0010]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1]本技术利用外罩体缩小操作人员对地线操作杆的工作范围,利用底部的反光贴,避免在恶劣环境下对目标的辨识不清;地线操作杆内导向槽和导向块相互配合,避免操作过程中,地线导体端的脱落;并且节省操作过程中的人力,防止违章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
绘制。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的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的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的地线操作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的地线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包括外罩体1、导向块2、反光贴3以及地线操作杆4;
[0021]所述导向块至少为一对,对称固定分布在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外壁上,所述外罩体环绕固定安装在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5上,使得导向块和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均在所述外罩体的罩内,且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固定安装反光贴;
[0022]所述地线操作杆的一端沿轴向形成向内部延伸的筒状结构6,且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上形成与所述导向块匹配的导向槽7,所述地线操作杆套入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上时,所述导向块能嵌入导向槽并与之配合,使得地线操作杆与接地线操作连接端配合操作。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块为一对,且一对所述导向块的横截面为向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导向槽相应的为尺寸渐进式凹槽。
[002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导向块更加突出,可以考虑,导向块表面涂覆红颜料,可以与周围环境进行区分,导向块与操作杆的导向槽尺寸要匹配,随着操作人员地线操作杆的向上推送转动,导向块逐渐进入地线操作杆内部的导向槽中,直至地线操作杆表面与导向块最上端对准,避免人员在下方盲目寻找;并且,外罩体在操作过程中,也缩小了地线操作杆的工作范围,地线操作杆在外罩体的参考坐标下,可以轻松的找到地线操作连接端。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前提下,避免了操作人员长时间操作精神状态的不良,地线操作杆与导向块内部防止操作过程中脱落,保证操作过程中安全可靠。
[0026]为了验证操作过程中,此结构能切实提高使用效率以及安全性,利用停电现场进行实地操作验证,通过改进前和改进后进行对比,仅对操作人员拆除地线所用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挂地线时,操作人人员不存在地线操作杆对准目标的过程),可以发现缩短时间效果非常明显。
[0027]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接地线操作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体、导向块、反光贴以及地线操作杆;所述导向块至少为一对,对称固定分布在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外壁上,所述外罩体环绕固定安装在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上,使得导向块和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均在所述外罩体的罩内,且所述接地线操作连接端的低处固定安装反光贴;所述地线操作杆的一端沿轴向向内部形成筒状结构,且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上形成与所述导向块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连宝陈锋黄杰孙长虹诸祝兴张修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