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13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板式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和多个换热板,所述安装板一的表面设置有可将多个换热板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机构,所述换热板的表面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安装板一的表面设置有管道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和与动力机构配合的拔动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机构、阀门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向机构、阀门机构配合的切换机构;该板式换热器,通过动力机构、拔动机构、切换机构、转向机构、阀门机构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能自动反复切换通过换热器的水的流向,对换热器进行正反来回冲洗,更有利于将换热器内部的堵塞物冲出,使得清理堵塞物更加方便。使得清理堵塞物更加方便。使得清理堵塞物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薄板按一定间隔,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旋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
[0003]板式换热器因为板片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从而影响换热的效果,而一般的换热器需要拆卸换热器进行清理,使得清理板片之间的堵塞物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板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板式换热器,包括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和多个换热板,所述安装板一的表面设置有可将多个换热板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机构,所述换热板的表面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安装板一的表面设置有管道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和与动力机构配合的拔动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机构、阀门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向机构、阀门机构配合的切换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表面的对接管,对接管可与换热板底部的两个通水孔正对连通;还包括可穿过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并可螺纹配合的螺纹杆和螺母,所述安装板二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开设在换热板表面的定位孔、通水孔和凹槽,所述定位孔可与定位杆配合,每个换热板的表面开设有四个通水孔,分别位于换热板的四角,换热板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与纵向两个通水孔连通,两侧的凹槽与不同的通水孔连通,相邻的两个换热板镜面对称。
[0008]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对接管上并与其连通的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所述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管道机构有两个,每个管道机构的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分别与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上的一个对接管对接连通;所述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的内部均开设有塞孔,且均螺纹安装有滤板,所述滤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塞球,塞球可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滤板与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隔离。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进水管内部的水轮,水轮均有多片桨叶,桨叶上固定连接有凸起,且凸起和桨叶关于水轮转动轴旋转对称,所述水轮的内部表面开设有与之共轴线的斜齿槽;还包括与进水管转动连接的锥齿轮一、锥齿轮二和锥齿轮三,所述锥齿轮一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一,锥齿轮二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二,所述锥齿轮一
与锥齿轮二共轴线且均与锥齿轮三啮合,使得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反向转动,拨杆一与拨杆二重合时,锥齿轮一圆心与摆动臂转动轨迹的中点连线与拨杆一与拨杆二垂直。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拔动机构包括滑动插接在进水管且上端伸出的插拔杆,所述插拔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花键,进水管的表面开设有与花键配合的键槽,键槽两浅两深,使得插拔杆能升降,用于限制插拔杆转动,所述插拔杆的表面套接有一端与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进水管转动卡接的拉伸弹簧一,所述插拔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可与斜齿槽配合的齿轮轴,齿轮轴的下端为斜齿轮,斜齿轮可与斜齿槽配合,使得水轮能带动齿轮轴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与进水管转动连接的摆动臂,进水管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柱用于限制摆动臂转动角度;还包括一端与进水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摆动臂转动连接的拉伸弹簧二,使得摆动臂摆动超过竖直线时在拉伸弹簧二作用下直接向另一侧转动到底,所述摆动臂的表面开设有滑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进水管、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连通处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表面偏离圆心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凸起柱,所述转动轮的内部开设有两个通道,使得摆动臂分别转动至两侧与限位柱接触时,能带动转动轮转动,使得通道将进水管与出水管一连通或将进水管与出水管二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阀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内的滑杆一,所述滑杆一的中心处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杆一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滑杆一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杆二,所述滑杆二远离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与塞孔配合的滑动塞,所述滑动塞远离滑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使得摆动臂分别转动至两侧与限位柱接触时,能使出水管一内的塞孔通畅、通孔与塞球位置斜对,使得出水管一内的水不能冲击到塞球,出水管二内的塞孔堵住、通孔与塞球位置正对,使得出水管一内的水能冲击到塞球;或使出水管二内的塞孔通畅、通孔与塞球位置斜对,使得出水管一内的水不能冲击到塞球,出水管一内的塞孔堵住、通孔与塞球位置正对,使得出水管一内的水能冲击到塞球。
[001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式换热器,通过设置动力机构,使得水流动能带动水轮转动,从而能驱动转向机构转向和阀门机构开关,更加节省能量。
[001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式换热器,通过设置摆动臂和滑槽,使得摆动臂摆动时,既能带动转动轮旋转,改变水流经过时的流向,又能带动滑杆一滑动,控制出水管一和出水管二内的阀门机构的开关。
[0016]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式换热器,通过动力机构、拔动机构、切换机构、转向机构、阀门机构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能自动反复切换通过换热器的水的流向,对换热器进行正反来回冲洗,更有利于将换热器内部的堵塞物冲出,使得清理堵塞物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部分爆炸立体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板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机构部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拔动机构部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机构部分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1、安装板一;12、安装板二;13、对接管;14、螺纹杆;15、螺母;16、定位杆;21、换热板;22、定位孔;23、通水孔;24、凹槽;31、进水管;32、出水管一;33、出水管二;34、塞孔;35、滤板;41、水轮;42、斜齿槽;43、锥齿轮一;44、锥齿轮二;45、拨杆一;46、拨杆二;47、锥齿轮三;51、插拔杆;52、拉伸弹簧一;53、齿轮轴;61、摆动臂;62、拉伸弹簧二;63、滑槽;71、转动轮;72、凸起柱;73、通道;81、滑杆一;82、连杆;83、滑杆二;84、滑动塞;85、滑板;86、通孔;91、塞球;92、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板式换热器,包括安装板一(11)、安装板二(12)和多个换热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一(11)的表面设置有可将多个换热板(21)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机构,所述换热板(21)的表面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安装板一(11)的表面设置有管道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和与动力机构配合的拔动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机构、阀门机构,所述管道机构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向机构、阀门机构配合的切换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一(11)和安装板二(12)表面的对接管(13);还包括可穿过安装板一(11)和安装板二(12)并可螺纹配合的螺纹杆(14)和螺母(15),所述安装板二(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开设在换热板(21)表面的定位孔(22)、通水孔(23)和凹槽(24),所述定位孔(22)可与定位杆(16)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对接管(13)上并与其连通的出水管一(32)和出水管二(33),所述出水管一(32)和出水管二(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31),所述出水管一(32)和出水管二(33)的内部均开设有塞孔(34),且均螺纹安装有滤板(35),所述滤板(3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92),所述压缩弹簧(92)远离滤板(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塞球(9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进水管(31)内部的水轮(41),所述水轮(41)的内部表面开设有与之共轴线的斜齿槽(42);还包括与进水管(31)转动连接的锥齿轮一(43)、锥齿轮二(44)和锥齿轮三(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敬辛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涿州瑞特韦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