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包括:与载具容纳腔相适配的插装部,设置在插装部顶部的前挡板和后挡板作为抓手X向定位部,设置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的左挡板和右挡板作为抓手Y向定位部,设置在前挡板和后挡板顶部的顶挡板作为抓手Z向定位部,以及设置在前挡板、后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的插针腔、柔性顶盖和插针孔作为加样定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反应杯仿形设计,能够方便调节抓手位置,避免抓取反应杯时出现实际抓取位置过高或过低现象;其次,能够避免加样针在调试过程中发生硬性碰撞造成折弯或损坏。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精准调试抓手和加样针的位置,实现调试标准量化,减少台与台之间的调试差异,降低仪器故障概率。故障概率。故障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杯加样调试
,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免疫分析仪中反应杯在进行加样时,首先通过抓手抓取反应杯进行定位,然后使加样针向反应杯移动并进行注液加样。上述反应杯(见图1)放置在载具(例如待调试的温育盘孔或者加样滑车孔)内,抓手工作时,如果抓取位置过于靠下,容易出现抓手和下方载具发生撞击导致死机的现象;如果抓取位置太高,则容易出现抓握不牢导致反应杯内液体倾翻现象。其次,若加样针在杯口位置不居中,注液时容易出现试剂附着在杯壁的情况,如果定位不准确而发生碰撞容易出现折弯或损坏,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使用的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所述的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适用于设置在载具中并通过门型抓手抓取的T型反应杯,所述辅助调试装置设置为T型,包括
[0005]插装部,与所述载具的容纳腔相适配;
[0006]抓手X向定位部,设置在所述插装部的顶部,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间距与门型抓手的X向厚度相等;
[0007]抓手Y向定位部,设置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包括与门型抓手竖向内侧壁相接的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对称于插装部设置;
[0008]抓手Z向定位部,为设置在前挡板和后挡板顶部的顶挡板,所述顶挡板的顶面与门型抓手横向内侧壁的预设位置等高设置;
[0009]加样定位部,设置在前挡板、后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具有对应设置在插装部上方的插针腔,所述插针腔具有柔性顶盖,所述柔性顶盖上开设有与加样针预设位置相对应的插针孔。
[0010]所述插装部的侧壁、前挡板、后挡板、左挡板、右挡板和顶挡板均采用硬质板,起到支撑作用和对门型抓手定位的作用。
[0011]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对称于插装部设置,可以提高抓手的抓取稳定性。
[0012]所述顶挡板对称于插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提高抓手定位的准确度。
[0013]所述柔性顶盖采用厚度为3
‑
5mm的硅胶板,所述插针孔的孔径为1
‑
2mm,硅胶板可以避免加样针定位不当时发生折弯损坏现象,插针孔尽可能地与加样针相适配,可以提高加样针的定位精准度。
[0014]本技术提供的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与反应杯仿形设计,并根据抓手的最佳抓取位置设置前挡板、后挡板、左挡板、右挡板和顶挡板,方便调节抓手位置,避免抓取
反应杯时出现实际抓取位置过高或过低现象;其次,在反应杯杯口位置处设置柔性顶盖,并在预定加样位置处开设插针孔,避免加样针在调试过程中发生硬性碰撞造成折弯或损坏。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精准调试抓手和加样针的位置,实现调试标准量化,减少台与台之间的调试差异,降低仪器故障概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反应杯的结构适应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进行抓手位置调试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工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9]免疫分析仪中多采用T型反应杯(见图1),其被放置在待调试的温育盘孔或者加样滑车孔等载具M(见图3)中,进行加样时,首先通过门型抓手Z抓取反应杯进行定位,然后使加样针向反应杯移动并进行注液加样。为了实现顺利抓取和加样,需要对门型抓手Z(见图3)和加样针的工作位置进行调试。使用本技术所述的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可以快捷准确地完成此项任务。
[0020]具体地,如图2、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与T型反应杯结构类似,包括与载具M容纳腔相适配的插装部1,以及设置在其顶部的抓手Y向定位部、抓手Z向定位部、抓手Z向定位部和加样定位部。上述插装部1通常为具有倒角结构的四棱柱,该四棱柱的侧壁可选用铝合金、POM等硬质板,起到支撑定位作用。抓手X向定位部包括与插装部1相连的前挡板2和后挡板3,两者对称于插装部平行设置,使门型抓手Z正好能对准T型反应杯上的卡装口。上述前挡板2和后挡板3的间距与门型抓手Z的X向厚度相等,使门型抓手Z刚好可以卡到T型反应杯的中心位置处,从而提高抓手的抓取稳定性。上述抓手Y向定位部设置在前挡板2和后挡板3之间,包括与门型抓手Z竖向内侧壁相接的左挡板4和右挡板5,上述左挡板4和右挡板5对称于插装部1设置,用于对门型抓手Z进行Y向调节。抓手Z向定位部为设置在前挡板2和后挡板3顶部的顶挡板6,顶挡板6对称于插装部1设置有两个,其顶面均与门型抓手Z的横向内侧壁预设位置等高设置,用于提高抓手定位的准确度,避免抓手抓取位置过高或过低。上述前挡板2、后挡板3、左挡板4、右挡板5和顶挡板6均采用铝合金、POM等硬质板,起到支撑作用和对门型抓手Z定位的作用。上述加样定位部设置在前挡板2、后挡板3、左挡板4和右挡板5之间,其具有对应设置在插装部1上方的插针腔(为空腔结构,用于容纳加样针),其具有柔性顶盖7,且柔性顶盖7上开设有与加样针预设位置相对应的插针孔8。上述柔性顶盖7多采用厚度为3
‑
5mm的硅胶板,当加样针定位不当时,即使触碰/插入到硅胶板上,也不会发生折弯损坏现象。上述插针孔8的孔径为1
‑
2mm,尽可能地与加样针相适配,可以提高加样针的定位精准度。
[0021]使用时,将插装部1放置在待调试的温育盘孔或者加样滑车孔内,通过调试门型抓手Z在X、Y轴方向的脉冲,使抓手刚好轻松落在前挡板2、后挡板3和左挡板4、以及前挡板2、
后挡板3和右挡板5构成的腔室内,然后调试门型抓手Z在Z轴方向的位置,使门型抓手Z的横向内侧壁正好接触到顶挡板6,此时,门型抓手Z位置调试完毕。之后,通过调试加样针的旋转脉冲,使针尖部分刚好落入插针孔8内,此时加样针的位置即为合适位置。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杯加样辅助调试装置,适用于设置在载具中并通过门型抓手抓取的T型反应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调试装置设置为T型,包括插装部,与所述载具的容纳腔相适配;抓手X向定位部,设置在所述插装部的顶部,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间距与门型抓手的X向厚度相等;抓手Y向定位部,设置在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包括与门型抓手竖向内侧壁相接的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对称于插装部设置;抓手Z向定位部,为设置在前挡板和后挡板顶部的顶挡板,所述顶挡板的顶面与门型抓手横向内侧壁的预设位置等高设置;加样定位部,设置在前挡板、后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具有对应设置在插装部上方的插针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要肖飞,高艳彩,卢鑫,
申请(专利权)人: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