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94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及电动汽车,包括电池仓本体及电池出入仓自动驱动装置,电池出入仓自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池驱动机构及换电控制器,其特点是:电池仓本体内至少包括一个双拼电池仓,双拼电池仓内包括两个横向贯通的纵向电池位。电池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双拼电池仓内的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及电池横向驱动机构,换电控制器控制电池纵向驱动机构驱动电池纵向移动,换电控制器控制电池横向驱动机构驱动电池横向移动。在电池仓本体一端设置电池进出口,在电池进出口与双拼电池仓之间的电池仓本体内设置电池导入过渡仓或进出口端纵向电池仓位。电池仓可以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底盘的横向空间,且换电方便,换电效率较高。换电效率较高。换电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制造
,具体说是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动汽车以电动机代替燃油机,通过蓄电池供电,由电机驱动而无需变速箱,具有节能环保、操纵和维修方便、运行可靠、噪音低等优点,目前,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在近几年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传统新能源汽车因为动力电池固定在底盘不可快换,对外是按整车销售,由于目前动力电池成本较高,技术还不成熟,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有限且价格较高,产品吸引力有限,与燃油车竞争时处于劣势。电动汽车因其对电池充电时间的短板促使了快换式电动汽车的出现,换电技术可以让车辆和动力电池分离,为厂商提供可以单独销售动力电池的可能性,相关企业根据这一独有特性,探索出“车电分离”的新模式,即动力电池与车辆分离,单独进行销售和租赁,而租用电池可以将一次性购买成本分摊到每月,极大地缓解消费者的资金压力。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1749554.1)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仓,包括电池仓本体,电池仓本体为长方形腔体,一端为电池出入口,另一端内侧设置电池连接插座,所述的长方形腔体内设置电池自动推出及导入装置。所述电池自动推出及导入装置包括电池仓控制系统、在所述长方形腔体底面上设置的辊筒及其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池仓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通过及传动机构驱动辊筒轮正向或反向转动,推动所述的电池移出或导入所述电池仓本体。电池可以快捷方便地出入电池仓,便于实现电池的标准化和共享快速更换,提高电池的装卸效率。
[0004]上述专利技术实现了电动汽车的快速换电,但是,上述专利的电动汽车用电池仓的电池自动推出及导入装置只能将电池沿电池仓长度方向直线移动,实现新旧电池的更换,而且,电池仓内的电池只能纵向设置并实现首尾连接。
[0005]因此,如何设计开发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及电动汽车,电池仓可以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底盘的横向空间,且换电方便,换电效率较高,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及电动汽车,电池仓可以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底盘的横向空间,且换电方便,换电效率较高。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包括电池仓本体及电池出入仓自动驱动装置,所述电池出入仓自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池驱动机构及换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本体内至少包括一个双拼电池仓,所述双拼电池仓内包括两个横向贯通的纵向电池位,所述电池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双拼电池仓内的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及电池横向驱动机构,所述换电控
制器控制所述电池纵向驱动机构驱动电池纵向移动,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池横向驱动机构驱动电池横向移动,所述电池仓本体一端设置电池进出口,在所述电池进出口与所述双拼电池仓之间的所述电池仓本体内设置电池导入过渡仓或进出口端纵向电池仓位。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与所述电池导入过渡仓或进出口端纵向电池仓位连通的所述双拼电池仓内的两个纵向电池位中,一个为固定式电池位,另一个为升降式电池位,所述升降式电池位顶部上设置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顶部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及顶部电池横向驱动机构,所述电池仓本体上设置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式电池位设置在升降驱动机构上,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式电池位下降或上升,使所述升降式电池位的顶板或底面与所述固定式电池位的底面平齐。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拼电池仓内容纳的电池形状为长方体形,所述双拼电池仓为长方形腔体,所述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双拼电池仓的长方形腔体底面上的横向辊筒及横向辊筒传动机构,所述电池横向驱动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双拼电池仓的长方形腔体底面上的纵向辊筒及纵向辊筒传动机构,所述纵向辊筒为若干段,且间隔排列并设置在所述横向辊筒之间,所述纵向辊筒或横向辊筒的两端设置在升降式支架上;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横向辊筒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横向辊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电池实现纵向移动,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纵向辊筒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纵向辊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电池实现横向移动。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和顶部电池横向驱动机构分别采用与所述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和所述电池横向驱动机构相同的驱动结构;所述顶部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电池在所述顶板上进行纵向移动,所述顶部电池横向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电池在所述顶板上进行横向移动。
[00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池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所述双拼电池仓内侧设置电源链接器,所述电池通过连接器插头与对应的电源链接器插接,所述电池仓本体内的电池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实现电连接。
[00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进出口处设置电动仓门及仓门驱动机构,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仓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电动仓门打开或关闭。
[001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仓本体两侧的两根立柱、两条滑轨、电机及传动机构,两根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滑槽,两条所述滑槽内各嵌入一条所述滑轨,两条所述滑轨分别与所述升降式电池位两侧的壳体连接,有一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两条所述滑轨沿所述立柱上的滑槽移动,由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正转或反转,实现所述升降式电池位的上升或下降。
[0015]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头、底盘、底盘上设置电池仓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为上述的电动汽车电池仓。
[001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换电控制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电源链接器连接。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8]本技术在电池仓本体内至少包括一个左右并排设置的双拼电池仓,在双拼电池仓内包括两个相互贯通的纵向电池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底盘的横向空间,使电池仓容纳更多的电池,延长续航里程。且换电方便,换电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实施例1装满电池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实施例2装满电池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一种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框图。
[0024]图中:1

电动仓门、2

仓门驱动机构、3

辊筒传动机构、4

升降驱动机构、5

横向辊筒、6

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电电池仓,包括电池仓本体及电池出入仓自动驱动装置,所述电池出入仓自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池驱动机构及换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本体内至少包括一个双拼电池仓,所述双拼电池仓内包括两个横向贯通的纵向电池位,所述电池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双拼电池仓内的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及电池横向驱动机构,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池纵向驱动机构驱动电池纵向移动,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池横向驱动机构驱动电池横向移动,所述电池仓本体一端设置电池进出口,在所述电池进出口与所述双拼电池仓之间的所述电池仓本体内设置电池导入过渡仓或进出口端纵向电池仓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电电池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电池导入过渡仓或进出口端纵向电池仓位连通的所述双拼电池仓内的两个纵向电池位中,一个为固定式电池位,另一个为升降式电池位,所述升降式电池位顶部上设置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顶部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及顶部电池横向驱动机构,所述电池仓本体上设置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式电池位设置在升降驱动机构上,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式电池位下降或上升,使所述升降式电池位的顶板或底面与所述固定式电池位的底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换电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拼电池仓内容纳的电池形状为长方体形,所述双拼电池仓为长方形腔体,所述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双拼电池仓的长方形腔体底面上的横向辊筒及横向辊筒传动机构,所述电池横向驱动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双拼电池仓的长方形腔体底面上的纵向辊筒及纵向辊筒传动机构,所述纵向辊筒为若干段,且间隔排列并设置在所述横向辊筒之间,所述纵向辊筒或横向辊筒的两端设置在升降式支架上;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横向辊筒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横向辊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电池实现纵向移动,所述换电控制器控制所述纵向辊筒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纵向辊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电池实现横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换电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电池纵向驱动机构和顶部电池横向驱动机构分别采用与所述电池纵向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联合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