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飞行器发动机和飞行器吊架的主结构的联接装置及包括该联接装置的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670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连接飞行器发动机和飞行器吊架的主结构的联接装置,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飞行器发动机和飞行器吊架的主结构的联接装置及包括该联接装置的飞行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飞行器发动机和飞行器吊架的主结构的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包括横梁以及集成双止动件的用于限制横梁的行程的限制系统。本申请还涉及包括该联接装置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图1和2中可见的实施方式,飞行器10包括定位在飞行器的每个机翼14下方的多个推进器组件12。每个推进器组件12均包括发动机16、围绕发动机16定位的吊舱(图2中未示出)以及连接发动机16和机翼14的吊架18。吊架18包括通过发动机附接件22连接到发动机16并且通过机翼附接件24连接到机翼14的主结构20。
[0003]发动机附接件22包括前发动机附接件26、后发动机附接件28以及确保推动回收的一对推动杆30、30'。
[0004]根据图3中可见的实施方式,每个推动杆30、30'均包括通过联接装置32连接到主结构20的后端部30.1、30.1'以及连接到发送机16的前端部。
[0005]联接装置32包括:
[0006]‑
支撑件34,其与主结构20成一体,具有主承窝36,
[0007]‑
横梁38,其通过主联接件40连接到主承窝36,主联接件40具有定位在竖直平面中的主旋转轴。
[0008]推动杆30、30'的每个后端部30.1、30.1'通过次级联接件42、42'连接到横梁38的端部中的一个,次级联接件42、42'具有定位在竖直平面中的次级旋转轴。
[0009]推动杆30、30'、次级联接件42、42'、横梁38、主联接件40和支撑件34在发动机16和主结构20之间限定了两条主推动路径。
[0010]联接装置32还包括两个配件44、44',一个用于每个推动杆30、30'、与支撑件34成一体、设置在主承窝36的两侧并通过次级枢转联接件42、42'连接到推动杆30、30'。配件44、44'限定两个次级推动路径,其补偿主推动路径中的一个的可能故障。
[0011]为了获得主推动路径的某些自身模式和发动机频率的解耦,文献FR

3.093.504和US

2020/0346771提出了一种限制横梁38在横梁平面外的行程的限制系统。根据这些文献,横梁38在其每个端部处均包括延伸部46,并且联接装置32对于每个配件44、44'均包括固定于配件44、44上的不同上止动件48.1和下止动件48.2',横梁38的延伸部46中的一个定位于该上和下止动件之间。
[0012]如图4所示,在装配时,对于每个配件44、44',上止动件48.1固定于配件44、44'上,使得在上止动件48.1和延伸部46之间留有大约0.15mm的校准间隙。此外,下止动件48.2固定在配件44、44'上,使得在下止动件48.2和延伸部46之间留有大约0.15mm的校准间隙。因此,横梁38在横梁平面外的行程受到限制。
[0013]为了实现这种调节,上止动件48.1和下止动件48.2各自包括定位为面对配件的参
考面52的凸肩部50并且大约为1mm的校准厚度调节垫片54插设在每个上止动件48.1和下止动件48.2的凸肩部50和配件44、44'的参考面52之间。
[0014]根据该实施方式,横梁38的行程的调节取决于两个上止动件48.1和下止动件48.2借助调节楔54的精确定位。然而,在放置和调节两个上和下止动件48.1、48.2时,考虑到调节楔的定位,难以操纵调节楔54。
[0015]根据另一缺点,每次安装和移除推动杆30、30'时都必须执行两个上止动件48.1和下止动件48.2的这种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16]本专利技术旨在弥补现有技术的全部或部分缺陷。
[0017]为此,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连接飞行器发动机和飞行器吊架的主结构的联接装置,包括:
[0018]‑
支撑件,其被构造为能够连接到主结构,
[0019]‑
横梁,其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其具有通过主联接件连接到支撑件的中心部分,
[0020]‑
第一推动杆,其包括通过第一次级联接件连接到横梁的第一端的第一端以及构造成连接到发动机的第二端,
[0021]‑
第二推动杆,其包括通过第二次级联接件连接到横梁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以及构造成连接到发动机的第二端,
[0022]‑
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其与支撑件成一体,其包括横梁定位于其间的上分叉部和下分叉部,
[0023]‑
用于限制横梁的行程的至少一个限制系统,其包括双止动件,该双止动件包括上止动件和下止动件,与第一配件或第二配件成一体,横梁的第一或第二端定位于上止动件和下止动件之间,
[0024]‑
以及将双止动件连接到第一或第二配件的连接系统,双止动件形成单一且相同的部件。
[0025]根据本公开内容,第一或第二配件的上分叉部和下分叉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分叉部包括通道孔,并且双止动件包括通孔。此外,联接系统包括:
[0026]‑
紧固杆,其具有通过第一分叉部的通道孔并穿过双止动件的通孔的杆部、位于杆部的第一端处的头部以及位于杆部的第二端处的螺纹部,头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分叉部的通道孔的直径,
[0027]‑
至少一个第一环圈,其围绕紧固杆的杆部定位并插设在双止动件和第一分叉部之间,第一环圈的外直径大于第一分叉部的通道孔的直径并且长度被确定为使得横梁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定位于上止动件和下止动件之间
[0028]‑
螺母,其拧固到紧固杆的螺纹部上以阻止紧固杆、第一环圈和双止挡件相对于第一分叉部平移。
[0029]因此,决定横梁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运动行程的上止动件和下止动件之间的间距不在上下两个止动件的独立装配时原地调节而是在双止动件的制造时原地调节。
[0030]根据另一特征,双止动件为回转体并且包括筒体、位于筒体的第一端处的第一凸
缘以及位于筒体的第二端处的第二凸缘。筒体、第一和第二轴凸缘同轴,第一凸缘具有朝向形成上止动件的第二凸缘定向的面并且第二凸缘具有朝向形成下止动件的第一凸缘定向的面。
[0031]根据另一特征,第一环圈和双止动件的内直径基本等于紧固杆的杆部的直径。
[0032]根据另一特征,双止动件和第一环圈形成相同的单个部件。
[0033]根据另一特征,连接系统包括围绕紧固杆的杆部定位并插设在双止动件和螺母之间的第二环圈。
[0034]根据另一特征,上分叉部和下分叉部中不同于第一分叉部的第二分叉部包括直径与第二环圈的外直径基本相等的通道孔,紧固杆的杆部的长度为使得第二环圈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二分叉部的通道孔中。
[0035]根据另一特征,第二环圈的内径基本上等于紧固杆的杆部的直径。
[0036]根据另一特征,联接装置包括分别与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配合的第一和第二限制系统。
[0037]本公开内容还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接装置,所述联接装置连接飞行器发动机和飞行器吊架的主结构,并包括:

支撑件(62),其被构造为能够连接所述主结构;

横梁(66),其延伸于第一端(66.1)和第二端(66.2)之间,并具有通过主联接件(68)连接到所述支撑件(62)的中心部分(66.3);

第一推动杆(70),其包括通过第一次级联接件(72)连接到所述横梁(66)的第一端(66.1)的第一端(70.1)以及被构造成连接到所述发动机的第二端;

第二推动杆(70'),其包括通过第二次级联接件(72')连接到所述横梁(66)的第二端(66.2)的第一端(70.1')以及被构造成连接到所述发动机的第二端;

第一配件(84)和第二配件(84

),其与所述支撑件(62)形成为一体,并包括上分叉部(86)和下分叉部(88),所述横梁(66)定位于二者之间;

用于限制所述横梁(66)的行程的至少一个限制系统(90),所述限制系统(90)包括双止动件(94),所述双止动件包括上止动件(92)和下止动件(92'),并与第一配件(84)或第二配件(84

)形成为一体,并且所述横梁(66)的第一端(66.1)或第二端(66.2)定位于所述上止动件(92)和所述下止动件(92')之间;以及

联接系统(96),其将所述双止动件(94)连接到第一配件(84)或第二配件(84'),所述双止动器(94)形成相同的单个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配件(84)或第二配件(84')的所述上分叉部(86)和所述下分叉部(88)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分叉部(88)包括通道孔(86.2、88.2),其中所述双止动件(94)包括通孔(98),并且其中,所述联接系统(96)包括:

紧固杆(100),其具有穿过第一分叉部(88)的所述通道孔(88.2)并穿过所述双止动件(94)的通孔(98)的杆部(100.1)、位于所述杆部(100.1)的第一端的头部(100.2)以及位于所述杆部(100.1)的第二端的螺纹部(100.3),所述头部(100.2)的直径大于第一分叉部(88)的所述通道孔(88.2)的直径;

至少一个第一环圈(104),其围绕所述紧固杆(100)的所述杆部(100.1)定位并插设于所述双止动件(94)和第一分叉部(88)之间,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运营简化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