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导管的无菌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38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导管的无菌盒,包括从动轮组件、主动轮组件、定位固定组件和盒体,盒体顶面上开设有导管轨道,从动轮组件、主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导管轨道两侧,从动轮组件包括从动轮支撑旋转件、从动轮等,从动轮支撑旋转件通过旋转轴与盒体相连,并绕旋转轴旋转,从动轮固定在动轮支撑旋转件上,并绕安装轴自由旋转;主动轮组件包括主动轮安装轴和主动轮,主动轮安装在主动轮安装轴上,主动轮安装轴连接在盒体上,导管穿于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定位固定组件包括定位固定件和弹簧,定位固定件通过其导向轴安装在盒体上,通过压缩弹簧固定从动轮,进而夹持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满足医生在血管介入手术中对导管的控制,提高效率且可操作性强。率且可操作性强。率且可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导管的无菌盒
[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控制导管的无菌盒。
[
技术介绍
][0002]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已占全部死亡人数的三成以上位居各种死因的首位,并逐年递增。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治疗等。近年,血管介入手术凭借其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血管介入手术是临床医生借助医学影像设备,手动将支架、导丝和导管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但目前的传统血管介入手术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优势显著,但缺点也很明显,例如,(1)由于医生要在医学影像设备下操作,需要长期暴露在X射线环境,对身体伤害较大; (2)虽然整个手术过程都有图像引导,但导丝、导管这类器械小,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000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管介入手术控制系统的问世正在逐步解决上述不足。现有技术对导管的操作大致分为:(1)利用电机控制夹持导管滚轮的开合、推进和撤回,结构简单但电机驱动接口较多,成本较高,维护难度大;(2)通过扭簧结构,手动操作导管滚轮的开合,结构简单,但需要双手配合,操作较复杂。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控制导管的无菌盒能够满足医生在血管介入手术中快速实现对导管的操作控制,提高效率且可操作性强,最大程度满足临床的使用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控制导管的无菌盒,包括从动轮组件2、主动轮组件3和盒体,所述盒体顶面上开设有导管轨道,所述导管轨道用于放置导管6,所述从动轮组件2、主动轮组件3分别设置在导管轨道两侧,并位于盒体内,所述从动轮组件2包括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和从动轮2

3,所述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通过旋转轴与盒体相连,并绕旋转轴旋转,所述从动轮2

3固定在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上,并绕安装轴自由旋转;所述主动轮组件3包括主动轮安装轴3

1和主动轮3

2,所述主动轮3

2安装在主动轮安装轴3

1上,所述主动轮安装轴3

1连接在盒体上,所述导管6穿于从动轮2

3与主动轮3

2之间,所述从动轮2

3随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作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并与主动轮 3

2分离或靠近,进而实现导管6的安装和更换,且在从动轮2

3贴紧主动轮 3

2时夹持固定导管6。
[0006]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由壳体5以及盖设于壳体5上的轨道支撑盖4构成,所述导管轨道设置在轨道支撑盖4顶面中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包括旋钮2
‑1‑
1、压紧旋转轴2
‑1‑
2、支撑旋转基板2
‑1‑
3、移动斜槽2
‑1‑
4、从动轮安装轴2
‑1‑
5和支撑旋转轴2
‑1‑
6,所述支撑旋转基板2
‑1‑
3中部设置有移动斜槽2
‑1‑
4,所述支撑旋转基板2
‑1‑
3 上一侧安装有从动轮安装轴2

1

5,所述支撑旋转基板2
‑1‑
3上另一侧安装有支撑旋转轴2
‑1‑
6,所述支撑旋转轴2
‑1‑
6顶部装设有旋钮2
‑1‑
1,所述支撑旋转轴2
‑1‑
6底端穿出支撑旋转基板2
‑1‑
3背面并与盒体相连,所述支撑旋转轴 2
‑1‑
6中部安装有卧式的压紧旋转轴2
‑1‑
2,所述从动轮2

3安装在从动轮安装轴2
‑1‑
5上,并绕从动轮安装轴2
‑1‑
5自由旋转,所述压紧旋转轴2
‑1‑
2上通过卡簧安装有压紧旋转滚套2

2,所述压紧旋转滚套2

2绕压紧旋转轴2
‑1‑
2自由旋转,所述压紧旋转滚套2

2位于移动斜槽2
‑1‑
4上方,所述支撑旋转轴2
‑1‑
6 穿过壳体5和轨道支撑盖4上的圆孔并固定在壳体5基板上,所述从动轮组件2 通过旋转旋钮2
‑1‑
1而绕着支撑旋转轴2
‑1‑
6旋转。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固定组件7由定位固定件7

1、弹簧A 7

2和弹簧B 7

3 组成,所述定位固定件7

1包括压缩基板7
‑1‑
1、可压缩球头7
‑1‑
2、导向轴A7
‑1‑
3和导向轴B 7
‑1‑
4,所述压缩基板7
‑1‑
1头部装有可压缩球头7
‑1‑
2,所述压缩基板7
‑1‑
1尾部设有互相平行的导向轴A 7
‑1‑
3和导向轴B 7
‑1‑
4,所述导向轴A 7
‑1‑
3和导向轴B 7
‑1‑
4,所述弹簧A 7

2、弹簧B 7

3分别连接于导向轴A 7
‑1‑
3、导向轴B 7
‑1‑
4底部,所述定位固定件7

1通过导向轴A 7
‑1‑
3 和导向轴B 7
‑1‑
4安装在壳体5上,并通过可压缩球头7
‑1‑
2与移动斜槽2
‑1‑
4 接触和分离。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可压缩球头7
‑1‑
2由滚珠和弹簧组成,所述弹簧布置于压缩基板7
‑1‑
1与滚珠之间,滚珠依靠弹簧压缩。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组件3还包括圆锥齿轮A 3

3、圆锥齿轮B 3

4和锥齿轮安装轴3

5,所述圆锥齿轮A 3

3与圆锥齿轮B 3

4互相垂直且啮合连接,所述圆锥齿轮A 3

3安装在主动轮安装轴3

1上,并通过平键和螺钉固定和锁紧,所述圆锥齿轮B 3

4安装在锥齿轮安装轴3

5上,并通过平键和螺钉固定和锁紧,所述锥齿轮安装轴3

5与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导管的无菌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动轮组件(2)、主动轮组件(3)和盒体,所述盒体顶面上开设有导管轨道,所述导管轨道用于放置导管(6),所述从动轮组件(2)、主动轮组件(3)分别设置在导管轨道两侧,并位于盒体内,所述从动轮组件(2)包括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和从动轮(2

3),所述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通过旋转轴与盒体相连,并绕旋转轴旋转,所述从动轮(2

3)固定在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上,并绕安装轴自由旋转;所述主动轮组件(3)包括主动轮安装轴(3

1)和主动轮(3

2),所述主动轮(3

2)安装在主动轮安装轴(3

1)上,所述主动轮安装轴(3

1)连接在盒体上,所述导管(6)穿于从动轮(2

3)与主动轮(3

2)之间,所述从动轮(2

3)随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作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并与主动轮(3

2)分离或靠近,进而实现导管(6)的安装和更换,且在从动轮(2

3)贴紧主动轮(3

2)时夹持固定导管(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导管的无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由壳体(5)以及盖设于壳体(5)上的轨道支撑盖(4)构成,所述导管轨道设置在轨道支撑盖(4)顶面中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导管的无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支撑旋转件(2

1)包括旋钮(2
‑1‑
1)、压紧旋转轴(2
‑1‑
2)、支撑旋转基板(2
‑1‑
3)、移动斜槽(2
‑1‑
4)、从动轮安装轴(2
‑1‑
5)和支撑旋转轴(2
‑1‑
6),所述支撑旋转基板(2
‑1‑
3)中部设置有移动斜槽(2
‑1‑
4),所述支撑旋转基板(2
‑1‑
3)上一侧安装有从动轮安装轴(2
‑1‑
5),所述支撑旋转基板(2
‑1‑
3)上另一侧安装有支撑旋转轴(2
‑1‑
6),所述支撑旋转轴(2
‑1‑
6)顶部装设有旋钮(2
‑1‑
1),所述支撑旋转轴(2
‑1‑
6)底端穿出支撑旋转基板(2
‑1‑
3)背面并与盒体相连,所述支撑旋转轴(2
‑1‑
6)中部安装有卧式的压紧旋转轴(2
‑1‑
2),所述从动轮(2

3)安装在从动轮安装轴(2
‑1‑
5)上,并绕从动轮安装轴(2
‑1‑
5)自由旋转,所述压紧旋转轴(2
‑1‑
2)上通过卡簧安装有压紧旋转滚套(2

2),所述压紧旋转滚套(2

2)绕压紧旋转轴(2
‑1‑
2)自由旋转,所述压紧旋转滚套(2

2)位于移动斜槽(2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陈飞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