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16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基板、模脚块、顶针板和下模组,所述模脚块设有一组,所述下模组内设置有下模芯,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内设置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围设形成有多个成型腔、注塑流道和转接流道,所述成型腔内设置有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与上模芯对接设置,本申请通过设置通过上模芯和下模芯配合形成成型腔,并在成型腔内设置下模镶块,且上模芯、下模芯及下模镶块围设形成完整的流道,完成超薄制品的加工,有效减少了加工难度,出现模芯损坏时,更换下模镶块即可,无需更换整个模具,有效降低了模具的成本,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产品朝着“轻、薄、短、小”方向发展,超薄制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3C类产品,其中,超薄制品的型号多种多样,以满足不同的构造,传统的模具在制作超薄制品时,常在一个模芯内完成超薄制品的注塑成型,但是,如果模芯损坏,则会导致整个模组无法使用,需要整体更换,既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超薄制品的注塑成型,生产效率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基板、模脚块、顶针板和下模组,所述模脚块设有一组,一组所述模脚块间隔设于所述基板平行的两侧边,所述顶针板设于一组所述模脚块之间,所述下模组设于一组所述模脚块上,所述下模组内设置有下模芯,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内设置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对合连接,且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围设形成有多个成型腔、注塑流道和转接流道,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注塑流道的两端连通,所述注塑流道分别与多个所述成型腔连通,所述上模组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所述成型腔内设置有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与上模芯对接设置,所述下模镶块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二连接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对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流道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
[000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模组内设有唧嘴,所述唧嘴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连通。
[000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针板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面板螺接,所述面板上间隔设置有用于顶出注塑产品的顶针,所述顶针贯穿所述下模组。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针板还包括导柱和套设于导柱的缓冲弹簧。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下模镶件贴合设置于所述成型腔一侧,所述上模芯端部设置有连通槽和穿孔,所述穿孔和所述连通槽分别与所述成型腔连通。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模组周侧设置有第一卡持块,所述下模组周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卡持块卡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块内。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卡持块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第一定位块截面为“凹”状构造。
[00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模芯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持块,所述下模芯外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卡持块卡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块内。
[00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卡持块的截面呈“凸”型,所述第二定位块截面呈“凹”型。
[001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流道和所述第二连接流道的内侧底面分别设为平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基板、模脚块、顶针板和下模组,所述模脚块设有一组,一组所述模脚块间隔设于所述基板平行的两侧边,所述顶针板设于一组所述模脚块之间,所述下模组设于一组所述模脚块上,所述下模组内设置有下模芯,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内设置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对合连接,且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围设形成有多个成型腔、注塑流道和转接流道,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注塑流道的两端连通,所述注塑流道分别与多个所述成型腔连通,所述上模组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所述成型腔内设置有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与上模芯对接设置,所述下模镶块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二连接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对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流道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通过上模芯和下模芯配合形成成型腔,并在成型腔内设置下模镶块,且上模芯、下模芯及下模镶块围设形成完整的流道,完成超薄制品的加工,有效减少了加工难度,出现模芯损坏时,更换下模镶块即可,无需更换整个模具,有效降低了模具的成本,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基板和顶针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下模座的未显示其中一个成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座、11.上模组、111.上模芯、1111.连通槽、1112.穿孔、1113.第二卡持块、112.唧嘴、113.第一卡持块、12.第一连接通道、2.下模座、21.基板、22.模脚块、23.顶针板、231.底板、232.面板、2321.顶针、233.导柱、324.缓冲弹簧、24.下模座、241.下模芯、2411.第二定位块、242.第一定位块、3.成型腔、31.下模镶块、311.第二连接流道、4.注塑流道、5.转接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本申请提供的超薄制品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下模座2包括基板21、模脚块22、顶针2321板23和下模组24,所述模脚块22设有一组,一组所述模脚块22间隔设于所述基板21平行的两侧边,所述顶针2321板23设于一组所述模脚块22之间,所述下模组24设于一组所述模脚块22上,所述下模组24内设置有下模芯241,所述上模座1包括上模组11,所述上模组11内设置有上模芯111,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基板、模脚块、顶针板和下模组,所述模脚块设有一组,一组所述模脚块间隔设于所述基板平行的两侧边,所述顶针板设于一组所述模脚块之间,所述下模组设于一组所述模脚块上,所述下模组内设置有下模芯,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内设置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对合连接,且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围设形成有多个成型腔、注塑流道和转接流道,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注塑流道的两端连通,所述注塑流道分别与多个所述成型腔连通,所述上模组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所述成型腔内设置有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与上模芯对接设置,所述下模镶块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二连接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对合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流道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内设有唧嘴,所述唧嘴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制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面板螺接,所述面板上间隔设置有用于顶出注塑产品的顶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银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启泰精密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