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3615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含:单活性中心化合物、无机载体、载体改性剂和有机铝化合物的混合物和/或反应产物,其中,单活性中心化合物选自如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Y选自VIA族非金属原子;M为VIII族金属。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的C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领域,尤其涉及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具体地,涉及一种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低密度聚乙烯是聚乙烯树脂中最轻的品种,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延伸性、电绝缘性、透明性、易加工性和一定的透气性,其化学稳定性能较好,耐碱、耐一般有初溶剂。
[0003]低密度聚乙烯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薄膜呈微乳白透明色,柔软。强度比高密度聚乙烯小,抗冲击强度则比高密度聚乙烯大。(2)耐寒、耐低温及耐较高温度。较厚的薄膜能承受90℃热水浸泡的杀菌过程。(3)防潮性能比较好,化学性能稳定,不溶于一般溶剂。(4)有较大的透气性,故用作易氧化的食品包装时,其内容物的贮存期不宜过长。(5)耐油脂性较差,制品能被缓慢溶涨。包装含油脂食品时,久贮后会使食品出现哈喇味。(6)长时期受紫外线及热作用会老化,影响其物理性能和介电性能。(7熔点为110

115℃,加工温度为150

210℃,若在惰性气体中,温度可达300℃仍稳定。但熔体和氧接触易发生降解作用。
[0004]随着聚乙烯密度的降低,聚乙烯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将大幅度提高,造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不能采用淤浆工艺生产,只能采用气相聚合工艺或者溶液聚合工艺来生产。但溶液聚合工艺条件苛刻,成本高,国内至今没有运行非常稳定的溶液聚合工艺装置。目前国内有大量的气相聚合工艺装置,主要用于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0005]在气相聚合工艺中,当采用传统高活性钛系催化剂的时候,在进行更低密度树脂生产时,由于有粉料发粘,容易结块、粘壁,造成生产不能长期稳定进行,甚至在处理不当时,可能发生爆聚等恶性生产事故。茂金属催化剂经过负载化处理,可以生产更低密度的产品,但是茂金属催化剂经过常规负载化之后,催化活性下降很多,同时由于其自身特点,对于氢气非常敏感,装置需要进行针对性改造,并且工艺操作难度较大。
[0006]而其他单中心类过渡金属催化剂,不经过负载化无法用于现有工艺装置。而通常的负载化就是选择多孔载体,将催化剂组份物理吸附在其孔道表面。其负载量非常有限,因而活性较低,只能进行一些小试研究,尚未有实际工业应用的报道。
[0007]适当降低聚合温度可以改善低密度PE粉料发粘的情况,但是如果聚合温度下降过多,对于传统催化剂而言,其聚合活性下降明显,并且反应器撤热能力受限,生产负荷将大幅下降,直接影响装置运行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制备简单,颗粒形态好,尤其是在较低的聚合温度下(70

80℃)可以具有较好的聚合活性,并且可以直接获得工业级生产规模,可以直接在气相聚合工艺装置上进行使用,不需要对装置进行设备改造,同时催化剂比普通
负载型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更温和的使用条件。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其包含:单活性中心化合物、无机载体、载体改性剂和有机铝化合物的混合物和/或反应产物,其中,所述单活性中心化合物选自如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0][0011]式I中:
[0012]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30烃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30烃基,其中重复的R1或R2相同或不同;
[0013]R5‑
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的C1

C20烃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烃基,其中重复的R5、R6、R7或R8相同或不同;
[0014]R5‑
R8任选地相互成环;
[0015]R
12
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20烃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烃基,重复的R
12
相同或不同;
[0016]Y选自VIA族非金属原子,重复的Y相同或不同;
[0017]M为VIII族金属,重复的M相同或不同;
[0018]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的C1

C10烃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10烃基、含取代基的C1

C10烃氧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10烃氧基。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重复的R1或R2相同或不同是指:重复的R1相同或不同,重复的R1相同或不同;重复的R5、R6、R7或R8相同或不同是指:重复的R5相同或不同,重复的R6相同或不同,重复的R7相同或不同,重复的R8相同或不同。
[002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取代可以是主链上的碳被取代,也可以是碳上的氢被取代。
[002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式I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含取代基的C6

C20芳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

C20芳基。
[0022]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式I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式II所示结构,其中星号表示与式I中的N相连:
[0023][0024]在式II中,R1‑
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烯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烯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炔
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炔基、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基、含取代基的C1

C20烷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氧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烯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烯氧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炔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炔氧基、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的C6

C20芳基、不含取代基的C6

C20芳基、含取代基的C7

C20芳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7

C20芳烷基、含取代基的C7

C20烷芳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

C20烷芳基,其中R1‑
R5任选地相互成环,且重复的R1、R2、R3、R4或R5相同或不同;
[0025]优选地,在式II中,R1‑
R5各自独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其包含:单活性中心化合物、无机载体、载体改性剂和有机铝化合物的混合物和/或反应产物,其中,所述单活性中心化合物选自如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I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30烃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30烃基,其中重复的R1或R2相同或不同;R5‑
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的C1

C20烃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烃基,其中重复的R5、R6、R7或R8相同或不同;R5‑
R8任选地相互成环;R
12
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20烃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烃基,重复的R
12
相同或不同;Y选自VIA族非金属原子,重复的Y相同或不同;M为VIII族金属,重复的M相同或不同;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的C1

C10烃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10烃基、含取代基的C1

C10烃氧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10烃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式I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含取代基的C6

C20芳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

C20芳基;优选地,在式I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式II所示结构,其中星号表示与式I中的N相连:在式II中,R1‑
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烯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烯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炔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炔基、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基、含取代基的C1

C20烷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氧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烯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烯氧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炔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炔氧基、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的C6

C20芳基、不含取代基的C6

C20芳基、含取代基的C7

C20芳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7

C20芳烷基、含取代基的C7

C20烷芳基或不
含取代基的C7

C20烷芳基,其中R1‑
R5任选地相互成环,且重复的R1、R2、R3、R4或R5相同或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式I中:M选自镍或钯,其中重复的M相同或不同;优选地,M为镍;Y选自O或S,其中重复的Y相同或不同;优选地,Y为O;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的C1

C10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10烷基、含取代基的C1

C10烷氧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10烷氧基,其中重复的M相同或不同;R
12
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优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10烷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10烷基,更优选自含取代基的C1

C6烷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

C6烷基,重复的R
12
相同或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活性中心化合物选自式II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在式III中:R1‑
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烯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烯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炔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炔基、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基、不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基、含取代基的C1

C20烷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1

C20烷氧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烯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烯氧基、含取代基的C2

C20炔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2

C20炔氧基、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氧基、不含取代基的C3

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的C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秉毅高榕苟清强梁迎迎李昕阳寇鹏马永华黄廷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