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蒙阁专利>正文

一种烟苗中耕掀膜培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589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苗中耕掀膜培土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烟苗培土装置只有单纯的培土功能,不能将垄侧地膜向上翻起,培土中对烟苗的防护只能依靠人工,成本投入大,效率低,不适合新工艺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下侧安装有多个轮子,机架内有两个铲板,铲板右端向下倾斜,铲板右端连接轴,连接轴下端有转板,转板上贯穿有多个活动柱,连接轴下端固定有圆筒,圆筒表面有凸轮槽,活动柱侧边有凸起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能够在新土向茎基部聚拢前,先将垄体两侧的地膜向上提起并搭在烟株上,并将烟株整体包裹,能够使新土向烟株茎基部聚拢过程中不压烟苗烟叶,适合新的培土工艺,提高烟苗培土效率及质量。提高烟苗培土效率及质量。提高烟苗培土效率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苗中耕掀膜培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烟草种植
,特别是一种烟苗中耕掀膜培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烟株进入团棵期后气温相对稳定时,就可以进行揭膜高培土。传统中采用两人一组左右同时揭边,揭边卷成团,然后进行高培土,事实证明,如此直接将地膜揭起后再进行高培土,很容易造成烟株烟叶被土块压伤的情况。目前,有一种先进不易压伤烟株的揭膜方法:首先掀掉边膜上压的泥土,掀完一垄后再将地膜稍微向上提,使地膜底部离垄面10厘米以上,烟柱越大提得越高以烟叶不掉下为准,使地膜的封口卡在烟株上,顺手将两边的地膜交叉轻放在烟株上,完成掀膜后进行培土然后扯去地膜。该方法中,栽培土保留地膜,并利用地膜将烟苗完整包裹并使烟叶上提,新土能够到达烟株茎基部,同时也不易压烟株烟叶。
[0003]现有技术中的培土装置,以专利文件CN203872538U为例,其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尘板自动调节装置的烟草培土机,如此类装置只是考虑到培土环节,在新土向烟株根部聚拢时,很容易出现压伤烟株或者烟叶,所以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在两侧将烟叶的向上提,防止压伤。这种装置明显不适合新式揭膜工艺,主要存在以下缺陷:这种培土装置在使用前,地膜已经彻底揭走,新土易压伤烟苗,只能依靠专人对烟株进行防护,如此至少需要三人操作,成本高,工序多,不适合新工艺要求。
[0004]现提供一种培土装置,在培土前能够将垄两侧的地膜向上翻起,实现将烟株包裹,同时将烟株底层烟叶向上提起,方便新土向烟株茎基部聚拢,在此过程中,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了烟苗损毁,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投入,只用一人即可完成翻膜和培土,适合新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苗中耕掀膜培土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烟苗培土装置只有单纯的培土功能,不能将垄侧地膜向上翻起,培土中对烟苗的防护只能依靠人工,成本投入大,效率低,不适合新工艺的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下侧安装有多个能左右滚动的轮子,机架内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铲板,铲板左端与机架固定在一起,铲板右端向下倾斜,铲板右端与轮子对应处的下侧有连接轴,连接轴下端有能转动的转板,轮子滚动能带动转板转动,转板与垄体的侧面平行,转板上贯穿有多个活动柱,活动柱能沿着转板上下移动,连接轴下端固定有与转板同轴的圆筒,圆筒表面有凸轮槽,活动柱侧边有与凸轮槽配合的凸起块,转板带动多个活动柱转动的同时凸起块沿着凸轮槽移动,进而控制活动柱的上下移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铲板的主视投影为右端倾斜向下平直状,铲板的俯视投影呈曲线,曲线由右向左先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延伸,再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延伸,最后再次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延伸。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柱上端与转板之间经花键结构连接,活动柱上端与转板上
端之间安装有压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凸轮槽的右半部分的轨迹为半圆形,凸起块在凸轮槽右半部分移动时活动柱不产生上下移动;活动柱处于圆筒右侧时,活动柱的下端低于圆筒的下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柱下端固定有水平的铲刀,铲刀呈优弧状,铲刀处于活动柱远离圆筒一侧的下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凸轮槽左半部分呈波浪形轨迹,凸起块沿着凸轮槽左半部分移动时凸起块使活动柱上下移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板上端固定有齿圈,与转板对应的轮子上同轴固定有小齿轮,小齿轮与轮子同轴固定,轮子能经小齿轮带动转板转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小齿轮上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在机架上,电机转动带动小齿轮及其对应轮子同时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轮子外缘上固定有多个与轮子外圆面垂直的小板。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左侧固定有把手。
[0016]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能够在新土向茎基部聚拢前,先将垄体两侧的地膜向上提起并搭在烟株上,并将烟株整体包裹,能够使新土向烟株茎基部聚拢过程中不压烟苗烟叶,全过程只需一人完成,适合新的培土工艺,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烟苗培土效率及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剖视图。
[0020]图4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21]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0022]图6为图5中C

C剖视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圆筒及其上的凸轮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由图1至图7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机架1,机架1下侧安装有多个能左右滚动的轮子2,机架1内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铲板3,铲板3左端与机架1固定在一起,铲板3右端向下倾斜,铲板3右端与轮子2对应处的下侧有连接轴4,连接轴4下端有能转动的转板5,轮子2滚动能带动转板5转动,转板5与垄体的侧面平行,转板5上贯穿有多个活动柱6,活动柱6能沿着转板5上下移动,连接轴4下端固定有与转板5同轴的圆筒7,圆筒7表面有凸轮槽8,活动柱6侧边有与凸轮槽8配合的凸起块9,转板5带动多个活动柱6转动的同时凸起块9沿着凸轮槽8移动,进而控制活动柱6的上下移动。
[0026]为了铲板3在揭起垄体两侧的地膜时能够将两侧的封土掀开,并且最终能将地膜置于烟株上,所述的铲板3的主视投影为右端倾斜向下平直状,铲板3的俯视投影呈曲线,曲线由右向左先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延伸,再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延伸,最后再次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延伸。
[0027]为了保证活动柱6在随着转板5转动中,凸起块9与凸轮槽8保持配合且不脱离,所述的活动柱6上端与转板5之间经花键结构连接,活动柱6上端与转板5上端之间安装有压簧。
[0028]为了在整个装置向右移动中,实现活动柱6能将前侧的新土向垄体上侧的烟苗根部聚集,所述的凸轮槽8的右半部分的轨迹为半圆形,凸起块9在凸轮槽8右半部分移动时活动柱6不产生上下移动;活动柱6处于圆筒7右侧时,活动柱6的下端低于圆筒7的下端。
[0029]为了使活动柱6更方便的将垄体表面的土层向上聚拢,所述的活动柱6下端固定有水平的铲刀10,铲刀10呈优弧状,铲刀10处于活动柱6远离圆筒7一侧的下端。
[0030]为了实现当活动柱6运动到圆筒7的左侧部分时,活动柱6在凸轮槽8作用下能上下移动并将垄侧面压实,所述的凸轮槽8左半部分呈波浪形轨迹,凸起块9沿着凸轮槽8左半部分移动时凸起块9使活动柱6上下移动。
[0031]为了实现转板5跟随与其对应的轮子2转动,所述的转板5上端固定有齿圈11,与转板5对应的轮子2上同轴固定有小齿轮12,小齿轮12与轮子2同轴固定,轮子2能经小齿轮12带动转板5转动。
[0032]为了减少人力,方便田间作业,所述的小齿轮12上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固定在机架1上,电机13转动带动小齿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苗中耕掀膜培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下侧安装有多个能左右滚动的轮子(2),机架(1)内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铲板(3),铲板(3)左端与机架(1)固定在一起,铲板(3)右端向下倾斜,铲板(3)右端与轮子(2)对应处的下侧有连接轴(4),连接轴(4)下端有能转动的转板(5),轮子(2)滚动能带动转板(5)转动,转板(5)与垄体的侧面平行,转板(5)上贯穿有多个活动柱(6),活动柱(6)能沿着转板(5)上下移动,连接轴(4)下端固定有与转板(5)同轴的圆筒(7),圆筒(7)表面有凸轮槽(8),活动柱(6)侧边有与凸轮槽(8)配合的凸起块(9),转板(5)带动多个活动柱(6)转动的同时凸起块(9)沿着凸轮槽(8)移动,进而控制活动柱(6)的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苗中耕掀膜培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板(13)的主视投影为右端倾斜向下平直状,铲板(13)的俯视投影呈曲线,曲线由右向左先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延伸,再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延伸,最后再次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烟苗中耕现磨培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柱(6)上端与转板(5)之间经花键结构连接,活动柱(6)上端与转板(5)上端之间安装有压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苗中耕现磨培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槽(8)的右半部分的轨迹为半圆形,凸起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蒙阁
申请(专利权)人:高蒙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