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587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沿非显示区周缘设置的静电防护环;移位寄存器以及与移位寄存器连接的扇出走线;接地线,静电防护环与接地线通过连接线电连接,静电防护环、接地线和连接线均位于第一触控层;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扇出走线位于第一触控层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在扇出走线与连接线之间包括隔绝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隔绝层、扇出走线、连接线至少部分重叠。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提高显示面板防静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对栅极驱动电路的损害。够降低对栅极驱动电路的损害。够降低对栅极驱动电路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制造也趋于成熟,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等。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电流型发光器件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显示中,OLED显示显示面板具备自发光、广视角、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色域广、能耗低、面板薄、色彩丰富、可实现柔性显示、工作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异特性,因此被誉为下一代的“明星”平板显示技术。OLED显示显示面板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阳极提供空穴注入,阴极提供电子注入,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由阴极和阳极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形成处于束缚能级的电子空穴对(即激子),激子辐射退激发发出光子,产生可见光。
[0003]静电是导致显示面板工作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抗静电能力也是显示面板性能的重要指标,静电在显示区周边放电的破坏性要远大于在面板中间处放电的破坏性,所以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显示区边缘设置防静电环实现防静电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击伤栅极驱动电路的问题。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在防静电的同时减小对栅极驱动电路的损害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防静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对栅极驱动电路的损害。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0007]所述非显示区包括:
[0008]沿非显示区周缘设置的静电防护环;
[0009]移位寄存器以及与所述移位寄存器连接的扇出走线;
[0010]接地线,所述静电防护环与所述接地线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静电防护环、所述接地线和所述连接线均位于第一触控层;
[0011]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0012]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在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连接线之间包括隔绝层;
[0013]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隔绝层、所述扇出走线、所述连接线至少部分重叠。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周缘设置了静电防护环,并且静电防护环与接地线通过连接线连接,在显示面板的边缘产生静电时,可以通过静电防护环、连接线将静电从接地线导出,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本专利技术中在非显示区设有移位寄存器以及与移位寄存器连接的扇出走线,静电防护环位于移位寄存器和扇出走线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接地线位于移位寄存器和扇出走线靠近显示区的一侧,静电防护环、接地线和连接线均位于第一触控层,所以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连接线会与扇出走线有部分交叠,现有技术中当静电从静电防护环经由该连接线传到至接地线时,会在连接线处产生瞬时高压,而击伤与连接线相交叠的扇出走线,进而击伤移位寄存器,影响显示,而本专利技术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在扇出走线与连接线之间包括隔绝层,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隔绝层、扇出走线、连接线至少部分重叠,这样当静电产生的瞬时高压经过连接线时,隔绝层隔绝了该瞬时高压,不会对扇出走线造成损伤,也不会击伤移位寄存器,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0017]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00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9]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图2中A

A

向的一种剖面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结构图;
[0024]图5是图2中A

A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5]图6是图2中A

A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6]图7是图2中A

A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7]图8是图2中A

A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8]图9是图2中A

A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9]图10是图2中A

A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30]图11是图2中A

A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31]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3]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4]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5]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7]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防静电,会在显示面板靠近边缘的非显示区周缘设置静电防护环,在下边框的R角区域引线将静电防护环接入靠近显示区一侧的接地线,这种结构容易造成静电击伤栅极驱动电路使栅极驱动电路失效。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防止造成静电击伤栅极驱动电路,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0038]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A

A

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中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B;非显示区BB包括:沿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非显示区周缘设置的静电防护环;移位寄存器以及与所述移位寄存器连接的扇出走线;接地线,所述静电防护环与所述接地线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静电防护环、所述接地线和所述连接线均位于第一触控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在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连接线之间包括隔绝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隔绝层、所述扇出走线、所述连接线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电容金属层,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像素定义层;所述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电容金属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部、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二部,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的厚度;所述第二部复用为所述隔绝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电容金属层,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第二金属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在所述电容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三部和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四部,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部的厚度;所述第四部复用为所述隔绝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电容金属层,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第三金属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在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五部和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六部,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五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六部的厚度;所述第六部复用为所述隔绝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电容金属层,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阳极,位于所述阳极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层一侧的阴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烁李文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