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77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包括手柄壳,挂环盖,荧光条,皮肤接触罩,采血管壁,动脉采血推进器组件,血气针穿行卡槽,限位卡条,控制开关,动脉识别器,便携卡片,充电插座,锂电池和血气针主体,所述的挂环盖螺纹连接在手柄壳的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便携卡片以及所述的挂环盖的上部开设有挂孔的设置,有利于将该动脉采血辅助器随时携带,可以挂在医护人员的医护服装上,也可以放置在医疗器械盒内,方便使用时的取拿;皮肤接触罩为透明柔性的椭圆形硅胶罩的设置,有利于根据采血动脉位置的不同,便于与皮肤贴合使用,增加使用范围,并在标记灯珠和动脉识别器的作用下对动脉位置进行识别和标示,便于采血时的察看和定位。便于采血时的察看和定位。便于采血时的察看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

技术介绍

[0002]采血由医护人员并经专门采血技术培训的人员来承担,未经专门培训不得上岗;采血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所以要求每位采血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采血技术。
[0003]血液由各级动脉导入毛细血管。故动脉是介于心室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管道,它接近心室的部分,管径大,管壁较厚。经过反复分支,管径逐渐变小,管壁变薄,最后形成与毛细血管构造相似的毛细血管前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相接。动脉的管径大小和管壁的厚薄,虽相差很大,但构造上均有共同之处。一般均由3层膜组成,最内层称为内膜(tunica intima),由内皮及纵行排列的结缔组织构成;中间的一层称为中膜(tu

nica media),由环形排列的组织构成;最外的一层叫外膜(tunica adventitia),由纵行排列的结缔组织构成。连接动脉干之间的单一横支称交通支(communicating branch);2个或2个以上自血管干发出的侧支相互吻合叫侧支吻合(collateral anastomoses);不同动脉的分支间在一个平面上作网状互相吻合叫血管网(vascular net);关节处都有血管网存在,称为关节网(articular net);机体容易受压的部位或活动性较大的器官血管分支可互相吻合形成动脉弓。
[0004]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见操作,现有的采血方法是操作者通过触摸动脉搏动确定穿刺位置。动脉采血成功率与操作者的经验直接相关,对于动脉采血经验不足者失败率非常高,穿刺不成功将给病人带来痛苦。
[0005]动脉血含有较多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呈鲜红色,压力高,动脉血管搏动较明显,容易触及。操作方法:
[0006]1.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
[0007]2.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的恐惧取得配合,评估病人动脉做好穿刺选择,昏迷患者协助摆好体位。
[0008]3.选取合适注射器抽取配置好的肝素抗凝剂,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残留的空气,也可用动脉血气穿刺针直接抽取。
[0009]4.选择动脉穿刺部位,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大于5cm)和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
[0010]5.根据选取的动脉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进行采血。
[0011]6.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进入空气影响结果。如注射器内有气泡应立即排出,将注射器轻轻转动或用手搓动1min,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菌棉签或纱布压迫穿刺点,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按压10

15分钟。
[0012]7.标本采集好后立即送检,注明患者采血时间、体温、吸氧方法、氧浓度、氧流量等各项参数。
[0013]另外,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147038U,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包括一块一号板及一块与一号板一端相铰接的二号板,一号板两侧均设有拇指魔术贴绑带,二号板两侧均设有止血魔术贴绑带,其中一侧止血魔术贴绑带上设有止血压块。
[0014]但是现有的动脉采血辅助器还存在着不便于进行随身携带使用,不便于根据身体不同位置的动脉进行贴合采血以及采血器具配合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0015]由鉴于此,专利技术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以解决现有的动脉采血辅助器不便于进行随身携带使用,不便于根据身体不同位置的动脉进行贴合采血以及采血器具配合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0017]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包括手柄壳,挂环盖,荧光条,皮肤接触罩,采血管壁,动脉采血推进器组件,血气针穿行卡槽,限位卡条,控制开关,动脉识别器,便携卡片,充电插座,锂电池和血气针主体血气针主体,
[0018]所述的挂环盖螺纹连接在手柄壳的上端;所述的荧光条胶接在挂环盖的外表面下侧位置;所述的皮肤接触罩螺纹连接在手柄壳的外侧下端位置;所述的采血管壁开设在手柄壳的左下侧;所述的动脉采血推进器组件螺钉连接在手柄壳的内部左侧位置;所述的血气针穿行卡槽开设在手柄壳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限位卡条位于血气针穿行卡槽的前部并与手柄壳的外壁胶接设置;所述的控制开关镶嵌在手柄壳的前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动脉识别器螺钉连接在手柄壳的下部并与皮肤接触罩相镶嵌设置;所述的便携卡片螺钉连接在手柄壳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充电插座镶嵌在手柄壳的侧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锂电池镶嵌在手柄壳的内部中间位置。
[0019]优选的,所述的皮肤接触罩的下表面胶接有密封条;所述的皮肤接触罩的左侧开设有穿孔;所述的穿孔的内表面填充有消毒棉球;所述的皮肤接触罩的内部中间位置镶嵌有标记灯珠。
[0020]优选的,所述的动脉采血推进器组件包括推进伸缩杆,延长杆和采血针卡环,所述的延长杆镶嵌在推进伸缩杆的输出端;所述的采血针卡环套接在延长杆的下端。
[0021]优选的,所述的血气针主体卡接在血气针穿行卡槽的内部并用限位卡条约束固定。
[0022]优选的,所述的皮肤接触罩为透明柔性的椭圆形硅胶罩。
[0023]优选的,所述的延长杆和采血针卡环位于采血管壁内。
[0024]优选的,所述的挂环盖的上部开设有挂孔。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便携卡片以及所述的挂环盖的上部开设有挂孔的设置,有利于将该动脉采血辅助器随时携带,可以挂在医护人员的医护服装上,也可以放置在医疗器械盒内,方便使用时的取拿。
[0027]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皮肤接触罩为透明柔性的椭圆形硅胶罩的设置,有利于根据采血动脉位置的不同,便于与皮肤贴合使用,增加使用范围,并在标记灯珠和动脉识别器的作用下对动脉位置进行识别和标示,便于采血时的察看和定位。
[0028]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推进伸缩杆,延长杆和采血针卡环的设置,对血气针主体进行卡接并推进,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利用电动推进刺入动脉进行采血。
[0029]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采血管壁,血气针穿行卡槽和限位卡条的设置,有利于对采血用的血气针主体进行收纳和约束,便于采血操作的进行。
[0030]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穿孔的内表面填充有消毒棉球,便于随时的进行消毒,每次采血完成后对消毒棉球进行更换即可。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皮肤接触罩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动脉采血推进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采血应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1、手柄壳;2、挂环盖;3、荧光条;4、皮肤接触罩;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采血辅助器,其特征在于,该动脉采血辅助器,包括手柄壳(1),挂环盖(2),荧光条(3),皮肤接触罩(4),采血管壁(5),动脉采血推进器组件(6),血气针穿行卡槽(7),限位卡条(8),控制开关(9),动脉识别器(10),便携卡片(11),充电插座(12),锂电池(13)和血气针主体(14);所述的挂环盖(2)螺纹连接在手柄壳(1)的上端;所述的荧光条(3)胶接在挂环盖(2)的外表面下侧位置;所述的皮肤接触罩(4)螺纹连接在手柄壳(1)的外侧下端位置;所述的采血管壁(5)镶嵌在手柄壳(1)的左下侧;所述的动脉采血推进器组件(6)螺钉连接在手柄壳(1)的内部左侧位置;所述的血气针穿行卡槽(7)开设在手柄壳(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限位卡条(8)位于血气针穿行卡槽(7)的前部并与手柄壳(1)的外壁胶接设置;所述的便携卡片(11)螺钉连接在手柄壳(1)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皮肤接触罩(4)的下表面胶接有密封条(41);所述的皮肤接触罩(4)的左侧开设有穿孔(42);所述的皮肤接触罩(4)的内部中间位置镶嵌有标记灯珠(4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采血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开关(9)镶嵌在手柄壳(1)的前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动脉识别器(10)螺钉连接在手柄壳(1)的下部并与皮肤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玉刘美芳姜睿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