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芳菁专利>正文

新生儿脐带双道结扎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6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脐带双道结扎钳,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钳把手处设置有两拉钩脚,两拉钩脚与钳把手为可活动连接,在两拉钩脚交合处活装一拉钩体,在拉钩体上设有滑槽和拉钩头,在钳体上设有旋转螺丝和螺帽。本结扎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扎后能使脐带残端在24小时内干痂,形成半透明薄片状,有效地降低脐部的渗出率及新生儿感染率。(*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妇产科的脐带结扎钳。国内新生儿脐带结扎先后采用线结扎、汽门芯结扎、止血钳结扎、脐带夹结扎。用线结扎不易扎紧,现已基本不用;止血钳结扎虽十分紧密,但如钳夹时间短,则有大出血的危险,故只有很少的医院采用,脐带夹结扎由于用后发现脐带残端干痂甚慢,至少需5-6天,而且脐带夹在脐部滞留数天,常出现脐带根部撕裂、渗出现象,不仅感染率上升,而且脱卸不方便,需借助工具,故未能推广;目前国内最广泛采用的是汽门芯结扎,因汽门芯有收缩弹性,能随脐带残端的萎缩而收缩,无须人为抽紧,而且对脐带根部刺激小,也不会对脐根部造成牵引伤,但汽门芯为橡胶制品,经消毒后弹性降低,常出现脐带结扎不紧,残端干痂延迟,渗出率、感染率也随之增加,申请人经临床研究提出对脐带残端采用汽门芯加钳的双道结扎方法,能使脐带残端24小时内干痂,为此专门设计并申请了《脐带双道结扎套具》专利,专利号为95244070.9,该器械须用两样工具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双道结扎,操作还不够简单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用一样工具即能完成双道结扎的工具,既操作方便又仍能有效地缩短脐带残端干痂时间从而降低感染率的脐带双道结扎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生儿脐带双道结扎钳,它主要包括钳体,与钳体连成一体的钳把手和钳头,在靠近钳把手处设置有紧钳齿,在两钳头触及处设有钳咬合齿,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钳把手处设置有两拉钩脚,两拉钩脚与钳把手为可活动连接,在两拉钩脚交合处活装一拉钩体,在拉钩体上设有滑槽和拉钩头,在钳体上设有旋转螺丝和螺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一把结扎钳能迅速准确地完成脐带残端汽门芯和钳的双道结扎,操作非常方便;2、结扎后能使脐带残端在24小时内干痂,形成半透明薄片状,有效地降低脐部的渗出率及新生儿感染率;3、此钳在新生儿脐部滞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大都在新生儿第一次沐浴时已能卸去,故不易导致脐基底部牵拉伤,也不影响日常的沐浴、换尿布等护理工作;4、此钳结扎脐带残端紧密,局部无需再作任何包裹,既方便又节省纱布等材料;5、卸钳时,只须松开钳的紧钳齿即可,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十分方便;6、此结扎钳用不锈钢制成,能反复消毒使用,节约了医疗费用;7、此结扎钳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为一次性的脐带双道结扎的医疗器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主要包括钳体7,与钳体7连成一体的钳把手11和钳头1,在靠近钳把手11处设置有紧钳齿14,在两钳头1触及处设有钳咬合齿12,它区别于现有技术为在靠近钳把手11处设置有两拉钩脚9,两拉钩脚9与钳把手11为可活动连接,在两拉钩脚9交合处活装一拉钩体6,在拉钩体6上设有滑槽3和拉钩头2,在钳体7上设有旋转螺丝4和螺帽5,拉钩体6上的滑槽3可容纳旋转螺丝4,在张开或闭合钳头时拉钩体6上的滑槽3可沿旋转螺丝4前后滑动;为了能方便地将汽门芯套住,在两钳头和拉钩头处均设有撑圈杆15,该撑圈杆15呈短而细的小杆状,三个撑圈杆按三角形排列,在靠近两钳头1的顶端处设有凹口13。本实施例采用不锈钢材料,将结扎钳做得小而轻,其正表面要平滑,各撑圈杆均设置在钳之反面,钳的其它突出部分均应钝园,以免损伤新生儿,钳头处的凹口可用于在撑大汽门芯圈时阻止该圈向上滑动,螺帽5呈扁环状,当螺帽5与拉钩体6上的滑槽3平行时,拉钩体6可通过滑槽3从旋转螺丝4和螺帽5中脱出,当螺帽5与拉钩体6上的滑槽3垂直时,拉钩体6就不能通过滑槽3从旋转螺丝4和螺帽5中脱出,拉钩体6与拉钩脚9通过铆钉8绞合为可活动连接,两拉钩脚9在钳把手11处亦通过铆钉10绞合为可活动连接,整个钳全长12.5cm,宽约6.5cm,显得小而轻,可减少钳滞留在新生儿腹部时的压力。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1、作产前消毒包括锁住紧钳齿,使结扎钳合拢,将带线的汽门芯圈套住钳的撑圈,并让线对着钳头外;2、新生儿娩出后,用一把止血钳沿着脐根夹住脐带,在钳上方约1cm余处剪去其余的脐带;3、用右手大拇指及中指张开结扎钳,将汽门芯圈撑到最大时,对着脐带残端口从上到下套住脐带,在尽量接近止血钳上缘处放松圈,即部分脱落至脐带残端上,再用左手轻轻将脐带残端向外拨一下,结扎钳即与脐带分开,汽门芯全部脱落至脐带上,第一道结扎完成;4、转动旋转螺丝和螺帽,使螺帽与拉钩体上的滑槽平行,此时拉钩体可从旋转螺丝和螺帽中脱出,将拉钩体转向钳把手处,再张开结扎钳,此时结扎钳的反面朝上,正面沿汽门芯上缘重新夹住脐带,完成对脐带残端的第二道结扎;5、对脐带残端进行最后消毒,盖上一小块消毒纱布,旋回拉钩体压在纱布上,不须再套上螺帽,在拉钩体和纱布上贴胶布相对固定,无须包裹;6、该结扎钳在新生儿腹部的固定可以利用新生儿的衣服及外面的包被作相对固定,直至次日沐浴;7、在脐带残端经双道结扎24小时,已成半透明的簿片状时可以卸钳,如<24小时在第一次沐浴时,已见脐带残端接近簿片状,也可以卸钳,卸钳时只须松开钳的紧钳齿即可,不须任何工具;8、卸下的结扎钳须重新洗净后再消毒备用。权利要求1.新生儿脐带双道结扎钳,它主要包括钳体,与钳体连成一体的钳把手和钳头,在靠近钳把手处设置有紧钳齿,在两钳头触及处设有钳咬合齿,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钳把手处设置有两拉钩脚,两拉钩脚与钳把手为可活动连接,在两拉钩脚交合处活装一拉钩体,在拉钩体上设有滑槽和拉钩头,在钳体上设有旋转螺丝和螺帽。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脐带双道结扎钳,其特征在于在两钳头和拉钩头处均设有撑圈杆,该撑圈杆呈短而细的小杆状,三个撑圈杆按三角形排列,在靠近两钳头的顶端处设有凹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脐带双道结扎钳,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钳把手处设置有两拉钩脚,两拉钩脚与钳把手为可活动连接,在两拉钩脚交合处活装一拉钩体,在拉钩体上设有滑槽和拉钩头,在钳体上设有旋转螺丝和螺帽。本结扎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扎后能使脐带残端在24小时内干痂,形成半透明薄片状,有效地降低脐部的渗出率及新生儿感染率。文档编号A61B17/42GK2345164SQ98225238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阮芳菁 申请人:阮芳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生儿脐带双道结扎钳,它主要包括钳体,与钳体连成一体的钳把手和钳头,在靠近钳把手处设置有紧钳齿,在两钳头触及处设有钳咬合齿,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钳把手处设置有两拉钩脚,两拉钩脚与钳把手为可活动连接,在两拉钩脚交合处活装一拉钩体,在拉钩体上设有滑槽和拉钩头,在钳体上设有旋转螺丝和螺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芳菁
申请(专利权)人:阮芳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