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561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灌片的用地类型;获取第一类用地的用地面积以及第一类用地对应的碳排放核算因子;将碳排放核算因子和第一类用地的用地面积信息输入第一计算引擎,输出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获取第二类用地的能源类型以及能源类型对应的能源消耗量、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能源碳氧化率和能源碳排放因子;将能源消耗量、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能源碳氧化率和能源碳排放因子信息输入第二计算引擎,输出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将灌片的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输入第三计算引擎,输出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将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碳发展与空间规划
,特别涉及一种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研究区域碳排放量的估算主要采用碳收支排放因子核算法,在利用碳收支排放因子核算法计算研究区域碳排放量的过程中,由于研究区域产生碳排放量的因子有很多,相对应的碳排放系数也较多,因此导致研究区域碳排放量的计算数据量很大且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利用碳收支排放因子核算法计算研究区域碳排放量只能得到研究区域的碳收支文本数据,并不能清楚的展示研究区域的碳收支的空间分布格局,亦不能直观的获取特定区域较其他区域的碳收支状况及变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核算和展示各个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以及各个灌片包含的各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的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0004]一种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将灌区划分为多个灌片;
[0006]获取所述灌片的用地类型,所述用地类型包括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所述第一类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用地包括建设用地;
[0007]获取所述第一类用地的用地面积以及所述第一类用地对应的碳排放核算因子;
[0008]将所述碳排放核算因子和所述第一类用地的用地面积信息输入第一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
[0009]获取所述第二类用地的能源类型以及所述能源类型对应的能源消耗量、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能源碳氧化率和能源碳排放因子;
[0010]将所述能源消耗量、所述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所述能源碳氧化率和所述能源碳排放因子信息输入第二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
[0011]将所述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和所述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输入第三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
[0012]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包括各个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以及各个所述灌片包含的各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碳排放核算因子和所述第一类用地的用地面积信息输入第一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碳排放量结果的步骤所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4][0015]其中,表示第一类用地中的第i种土地的碳排放量,S
i
表示第一类用地中的
第i种土地的用地面积μ
i
表示第一类用地中的第i种土地的碳排放核算因子。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能源消耗量、所述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所述能源碳氧化率和所述能源碳排放因子信息输入第二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碳排放量结果的步骤所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7][0018]其中,C
indirect
表示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E
j
表示第j种能源的能源消耗量,F
j
表示第j种能源的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β
j
表示第j种能源的能源碳排放因子,ξ
j
表示第j种能源的能源碳氧化率。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地类型包括碳源用地和碳汇用地,所述灌片的碳源用地的碳排放量为正值,所述灌片的碳汇用地的碳排放量为负值,所述耕地和所述建设用地属于碳源用地,所述林地、所述草地和所述水域属于碳汇用地;
[0020]所述将所述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和所述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输入第三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的步骤所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1]C
total
=∑|C

|

∑|C

|
[0022]其中,C
total
表示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C

|表示所述灌片的各碳源用地的碳排放量的绝对值之和,∑|C

|表示所述灌片的各碳汇用地的碳排放量的绝对值之和。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024]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与载有所述灌区的矢量地图的数据可视化处理软件进行耦接,以使所述数据可视化处理软件将所述碳排放数据加载至所述灌区的矢量地图上,得到所述灌区的碳排放地图。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026]将各个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以不同深浅等级的颜色加载在所述灌区的矢量地图的相应的位置上,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的绝对值越大,颜色越深,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的绝对值越小,颜色越浅。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028]将各个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按照各个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绝对值的大小由小到大的顺序划分为多个等间隔排布的碳排放量区间段,其中一个所述碳排放量区间段的右端点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碳排放量区间段的左端点重合,每个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对应一个特定的所述碳排放量区间段,每个所述碳排放量区间段对应一个特定等级的颜色,所述碳排放量区间段的右端点对应的碳排放量的绝对数值越大,颜色越深,所述碳排放量区间段的右端点对应的碳排放量的绝对数值越小,颜色越浅。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030]将各个所述灌片包含的各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以不同的颜色并且饼状图的形式加载在所述灌区的矢量地图的相应的位置上,所述用地类型的碳排放量的绝对值越大,所述饼状图中的与所述用地类型相对应的扇形指示区的体积越大,所述用地类型的碳排放量的绝对值越小,所述饼状图中的与所述用地类型相对应的扇形指示区的体积越小;
[0031]或者
[0032]将各个所述灌片包含的各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以不同的颜色并且以柱状图形式加载在所述灌区的矢量地图的相应的位置上,所述用地类型的碳排放量的绝对值越大,所述柱状图中的与所述用地类型相对应的条形指示柱的高度越高,所述用地类型的碳排放量的绝对值越小,所述柱状图中的与所述用地类型相对应的条形指示柱的高度越低。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步骤包括:
[0034]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地图转化为图片格式并输出得到所述灌区的碳排放地图图片的步骤。
[0035]一种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系统,包括:
[0036]第一模块,用于将灌区划分为多个灌片;
[0037]第二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灌片的用地类型,所述用地类型包括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所述第一类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灌区划分为多个灌片;获取所述灌片的用地类型,所述用地类型包括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所述第一类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用地包括建设用地;获取所述第一类用地的用地面积以及所述第一类用地对应的碳排放核算因子;将所述碳排放核算因子和所述第一类用地的用地面积信息输入第一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获取所述第二类用地的能源类型以及所述能源类型对应的能源消耗量、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能源碳氧化率和能源碳排放因子;将所述能源消耗量、所述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所述能源碳氧化率和所述能源碳排放因子信息输入第二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将所述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和所述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输入第三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包括各个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以及各个所述灌片包含的各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碳排放核算因子和所述第一类用地的用地面积信息输入第一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碳排放量结果的步骤所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
idirect
表示第一类用地中的第i种土地的碳排放量,S
i
表示第一类用地中的第i种土地的用地面积μ
i
表示第一类用地中的第i种土地的碳排放核算因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能源消耗量、所述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所述能源碳氧化率和所述能源碳排放因子信息输入第二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碳排放量结果的步骤所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
indirect
表示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E
j
表示第j种能源的能源消耗量,F
j
表示第j种能源的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β
j
表示第j种能源的能源碳排放因子,ζ
j
表示第j种能源的能源碳氧化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地类型包括碳源用地和碳汇用地,所述灌片的碳源用地的碳排放量为正值,所述灌片的碳汇用地的碳排放量为负值,所述耕地和所述建设用地属于碳源用地,所述林地、所述草地和所述水域属于碳汇用地;所述将所述灌片的第一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和所述灌片的第二类用地的碳排放量结果输入第三计算引擎,输出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结果的步骤所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C
total
=∑|C

|

∑|c

|其中,C
total
表示所述灌片的总碳排放量,∑|C

|表示所述灌片的各碳源用地的碳排放量的绝对值之和,∑|C

|表示所述灌片的各碳汇用地的碳排放量的绝对值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区碳排放量结果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灌区的碳排放数据与载有所述灌区的矢量地图的数据可视化处理软件进行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磊杨睿峰左其亭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